[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唐河林:徵地拆遷“新兵”善啃“硬骨頭”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唐河林:徵地拆遷“新兵”善啃“硬骨頭”

唐河林(後排左三)等見證業主簽約。

人物檔案

觀瀾街道土地整備中心主任唐河林,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徵地拆遷工作半年的“新兵”,卻憑著一股子迎難而上擼起袖子加油乾的勁頭,啃下了一個又一個拆遷“硬骨頭”。他帶頭攻堅克難圓滿完成大布巷水徵地拆遷任務;敢於碰硬,打掉了高爾夫大道拓寬工程“攔路虎”……“作為一名徵地拆遷戰線的新兵,我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雖然面對無數困難,但能夠為新觀瀾新家園建設出一份力,也倍感欣慰。”唐河林說,徵地拆遷工作任務艱鉅,但是對觀瀾發展至關重要,他將帶領同事們以更大的決心和幹勁為新觀瀾新家園建設再立新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唐河林:征地拆迁“新兵”善啃“硬骨头”

唐河林等到社區開展徵地拆遷實地走訪調查

角色轉換 徵地拆遷戰線一名新兵

“說到徵地拆遷工作,其實我還是一名新兵。”據唐河林介紹,他原來在觀瀾派出所擔任副所長,2019年6月10日才調任觀瀾街道土地整備中心,參加徵地拆遷工作還不到半年時間,可以說是徵地拆遷戰線一名新兵。

“其實剛剛到土地整備中心的時候,我還有些不太適應,角色轉換太大了,感到有些落差。”唐河林說,他原來是在強力執法部門工作,開展工作有很多抓手,而現在搞徵地拆遷工作,要經常低聲下氣與業主談判。特別是徵地拆遷工作涉及業主的具體利益,而業主的期望值很高,與政策標準還有較大差距,所以往往談判難度都比較大,業主態度很不友好,他也不得不賠笑臉,耐心地和業主們講政策做工作。即使是遇到一些不講道理的業主,有時感到心裡憋屈也不能著急發火。

帶頭攻堅 大布巷水徵拆取得全勝

雖然剛剛轉換角色不久,但是“硬骨頭”還是要啃。2019年,大布巷水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徵地拆遷工作啟動,由於涉及的業主眾多,而且很多徵拆建築是臨街店鋪,商業價值較高,而對臨時建築的賠付標準比較低,業主普遍存在強烈的牴觸情緒,徵地拆遷工作推進障礙極大。“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大布巷水綜合整治工程建成後對大布巷水乃至觀瀾河流域的水質改良、生態環境改善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必須啃下這個‘硬骨頭’。”唐河林說,在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水務局、工務署等部門的指導支持下,觀瀾街道主要領導親自統籌協調,舉全街道之力打響了大布巷水徵地拆遷的攻堅戰。觀瀾街道黨工委書記戴一川提出“舉全街道之力全力攻堅”,並坐鎮統籌指揮,協調督戰,觀瀾街道辦事處主任黃甲釗親自擔當攻堅組長,集合社區工作站、規土監察、公安派出所、綜治維穩辦等各部門力量,搭建攻堅架構,制定攻堅方案,實施攻堅策略。

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唐河林帶領觀瀾街道土地整備中心工作人員迎難而上,分析項目現狀,找準突破出口,全面推進大布巷水徵地拆遷工作。一方面,把全面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擺在工作首位,在攻堅行動中,向業主耐心解釋相關政策法規。為了拉近與業主的距離,爭取業主的信任,徵拆攻堅小組成員胡晨輝、陳秀波等以大布巷為家,甚至帶病堅持工作,週末都在和業主談判。他們關心業主的生活情況,探望生病業主,從而降低業主的防備,使工作推進更加順利;另一方面,通過懸掛

橫幅的方式,直觀、清晰地宣講政策,還邀請電視臺工作人員現場做報道,給群眾分析利弊,講明工作重要性與必要性,積極爭取支持配合,照顧群眾情緒。同時,針對一些拒不配合的業主,依法採取強制拆除措施,共強制拆除了8間店鋪和廣告牌。

量化考核 激發部門同事責任幹勁

“徵地拆遷工作是一項艱鉅任務,必須全員努力上下一心才能攻堅克難。”唐河林說,為進一步提高土地整備中心工作效率,增強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確保按計劃保質保量完成徵地拆遷和土地整備任務,他牽頭制定了一套量化考核辦法。

根據考核辦法,觀瀾街道土地整備中心徵地拆遷崗位、土地整備崗位的考核簽約面積佔60分,但上不封頂。完成進度為20分,根據負責項目的完成進度與當月進度要求相比較,獲得相應分值。有多個項目的,取平均分;內勤崗位考核基礎分為80分,採取扣分制,每項得分扣完為止。若當月無某一項任務,則取有該項任務人員的最高分為其得分。剩餘20分由考核

領導小組對個人考核打分,組長評分4分,中心分管副主任評分6分,中心主任評分10分;對團隊考核,中心分管副主任評分7分,中心主任評分13分。“每週排名,每月考核,年度總評,考核成績作為推薦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唐河林說,通過量化考核,有效激發了部門同事的活力。

倍感欣慰 為新觀瀾建設出一份力

“徵地拆遷工作確實很難,面對業主不理解、不配合,我們感到委屈。但是每當成功簽約一戶,就可以為觀瀾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我們又感到很欣慰。”唐河林說,徵地拆遷工作是件痛並快樂的工作。

徵地拆遷工作人員遇到業主不配合甚至威脅人身安全時,感到很痛苦。比如在觀瀾高爾夫大道拓寬工程徵地拆遷過程中,有一個18平方米的鐵皮房,業主一開口就要價25萬元,而且情緒非常激動,甚至拍下唐河林的車牌號碼,威脅說要找他麻煩。唐河林對此感到很委屈很痛苦。但是,他還是忍著委屈帶領徵地拆遷工人員一方面通過講道理做工作,把相關政策法規給業主講清楚,另一方面也積極幫助業主爭取適當的補償,最終談判順利進行,拆遷工作如期完成,為高爾夫大道拓寬工程掃除了障礙。

而當成功簽約順利拆遷,為觀瀾發展做出新的貢獻時,徵地拆遷工作人員則感到欣慰與自豪。“這項業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領域,邊學邊幹邊幹邊學,對自身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唐河林說,他剛到土地整備中心時,觀瀾轄區的徵地拆遷量為4.03萬平方米,現在已經達到了7.51萬平方米,能夠為觀瀾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他感到很欣慰。接下來的工作中,觀瀾街道土地整備中心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全心全力做好土地整備和徵地拆遷工程,為建設美好的新觀瀾新家園開好路,打好頭!

內容來源

龍華新聞(記者 吳春華)

曾家祺 楊維易

統籌製作

深圳市龍華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