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銀行理財收益“20連跌”P2P收益升至9.98% 貨基降至2.36%

2019年10月銀行理財收益“20連跌”P2P收益升至9.98% 貨基降至2.36%

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各類金融理財產品收益出爐了。根據普益標準與晉商銀行聯合披露的數據,今年10月份,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文中“收益”均為“年化平均收益”)環比下滑3BP(1BP=0.01個百分點)至3.99%,信託理財產品下滑26BP至8.22%,貨幣基金產品收益下滑7BP至2.36%,P2P產品收益上升76BP至9.98%。

引人注意的是,就投資者最為關注的銀行理財收益情況來看,今年三季度其收益率還堅守4%關口,而10月份收益率則跌破4%。《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此前數據發現,銀行理財收益已連續20個月環比下跌。

在眾多金融理財產品中,雖然暫無10月份投連險收益率情況,但9月份投連險平均收益率僅為0.47%,遠低於銀行理財、信託、P2P等產品。由於投連險收益走勢與A股走勢正相關,因此,10月份投連險平均收益大概率表現平平。

銀行理財、貨基收益下滑

去年以來,以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為綱領的新規打出了破剛兌、去嵌套、打破資金池和影子銀行,實行淨值化轉型等多項組合拳措施,在此影響下,銀行理財在銷售端和投資端均面臨艱難的轉型,理財的存續規模和數量以及收益均出現下降。

從數據來看,2017年四季度,銀行理財存續數量超過12萬款,在轉型壓力下,到2019年三季度,銀行理財存續數量已不足10萬款;從存續規模來看,2018年四季度理財存續規模達到峰值的31萬億元左右,是當之無愧的資管行業規模之王,但隨後規模有所下降,根據普益標準的估計,到2019年三季度,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約為27萬億元左右。

收益方面,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走低,主要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方面,貨幣市場環境寬鬆,市場利率持續走低,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在內的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在下跌;另一方面,根據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對非標準化債券資產提出了嚴格的投資要求,包括進行嚴格的期限匹配,對非標資產餘額也提出了具體規定,未來非標投資受限,銀行去存量的過程中,也會導致理財產品的進一步下降。”

此外,除銀行理財產品外,P2P產品收益在較長時間內維持高位,10月份收益顯著上翹,環比上升至9.98%;信託理財產品收益環比小幅下降至8.22%,與P2P產品的收益差距拉大,但二者均保持較高水平。貨幣基金收益保持波動下行態勢,與銀行理財收益也逐步拉大。

理財市場無明顯風險事件出現

從投資者最為關注的銀行理財市場來看,普益標準認為,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水平整體下行。特別是隨著銀行轉型節奏的加快,轉型程度的加深,轉型的效果也逐步顯現,體現在銀行淨值型產品佔比逐步提升,理財產品投資期限進一步延長,理財資金投向日漸分散化,同業理財逐步迴歸流動性管理本源,而未來一段時間,這一趨勢仍會延續,但需防範理財機構剛性兌付行為、信息披露不規範以及資產投向集中等出現反覆。長期來看,銀行理財機構的風險水平仍會趨於下行。

從P2P行業來看,銀保監會11月12日新聞通氣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全國納入系統監管的在線運營網貸平臺共有427家,比去年末下降了59%,且已全部納入監管範圍內;網貸平臺的借貸餘額和出借人數分別較去年末下降49%和55%。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表示,今年以來,網貸行業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存量風險得到了較好的處置。

從投連險市場風險來看,由於投連險賬戶中有一大部分投資於權益市場,9月份一部分投資賬戶因此出現虧損,10月份隨著股市波動,不排除仍有賬戶為負的情況,因此,投資該類保險產品的投資者仍需關注權益市場走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