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得擰巴,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你活得擰巴,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梁爽

理性天蠍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

點燃你自律的心

很多深受糾結之苦的人,問我如何減少糾結。

我曾經提過各種各樣的主意,比如:

你要讓身體感受到糾結的痛苦;

你要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期待;

你不要把解決方案看成單選題……

以上這些或許都有點作用,但最近我發現了一個最有用的辦法,那就是:不要糾結得太早。

大家平時這麼擅長拖延,那就試試拖延糾結。

你活得擰巴,不灑脫,不自信,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你活得擰巴,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糾結得越晚,糾結的選項越少

數月前,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訴苦,說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強度和壓力大,再加上沒上幼兒園的孩子需要陪伴,身體不好的父親需要照顧,她萌生了想考公務員的念頭。

但她糾結於考國家公務員好,還是考地方公務員好。

她之所以打電話給我,就是想問問我,認不認識人,幫她打聽待遇和前景。

我沒有順著她的意思,直接跟她說,據我所知,剩下的複習時間已經沒有幾個月了,雖然是你選擇考公務員,但最後是成績選定你,別糾結省考還是國考了,你先馬上覆習再說。

後來據朋友說,她沒再打聽,不去糾結,下班後陪完家人,時間本來就沒有多少,於是就專心致志地複習,問早起要時間,問時間要效率,一天覆習行測,一天覆習申論,穿插進行。

等到報考職位發佈後,國考的職位她壓根沒得報,因為在有限的本地職位中,排除各種條件的限制,沒有合適她的職位。

最後在省考的報考職位表中,好不容易發現一個能夠報考的職位,然後更加見縫插針地複習,11初的週末才考完。

等她考完,我和她再通電話,她感謝我,點醒她“糾結得太早了”。想想當初糾結於考國考還是考省考就可笑,國考直接報考不了,還好她把較早的時間,用在行動上,而不是糾結上。

在我看來,很多事情過早糾結,約等於浪費時間,浪費情緒,因為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進展,以及你個人的行動,會自動幫你排除掉一些糾結的選項。

你活得擰巴,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你活得擰巴,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糾結得越晚,越容易做決定

大二快結束時,聽說我們學院有個去日本東京某大學當一年交換生的機會,我當時特想去。

我進入準備狀態之快,都嚇到我們同學了。

我用MP3下載了五十音圖的音頻,電腦下載著初級日語教學的視頻,然後邊聽著音頻,邊揹著書包,去圖書館借《標準日本語》的教材和參考書,有幾本沒有藏書,我就到外面書店買,逛完書店後,在一家培訓機構報名了暑假最早開班的課程。

我知道有幾個想去交換的同學,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很難,因為他們經常聚眾聊天。

一下糾結於聽說哪個潛在報名者很愛看日本卡通,一下糾結申請不到學校的宿舍花銷太大怎麼辦,一下糾結交換生經歷對求職有沒有幫助,一下糾結在日本做交換生不知道考試難不難……

我基本不和他們瞎聊,假期沒回家,就在學校學日語,一天除了睡覺和吃飯,其餘時間都在學日語,我覺得自己進步神速。

我們日語班快結課時,老師組織同學會,找個地方吃飯。

結果沒想到,老師還邀請了幾個他的所謂“身價高”的朋友,飯桌上還提議讓我敬他朋友一杯,我當時心裡很不爽,直接說不會喝酒,就跑去找其他同學玩耍。

那次同學會後,我突然不想去交換了,我害怕在異國他鄉,我沒有說“不”的權利。

開學我沒有報名,沒去面試,同學問起來,詳細原因我也沒有解釋。最後我們班另外一個男同學去做交換生了。

等到我們大學快畢業了,我還能聽到曾經想去東京交換的同學,在談論去交換的那個男生的校內網動態,甚至還有人糾結,如果當時去的是自己,會有怎樣的不同。

對我來說,這只是個來得快、去得快的小插曲,對於糾結控來說,就成了拿不起、放不下的大遺憾。

我事後想想,糾結得越早,越會糾結得越持久,糾結貫穿於事前、事中和事後。

而像我這樣行動得越早的人,行動中遇到的人或事,會讓我做出不後悔的選擇,然後把時間用來做其他有建設性的事情。

你活得擰巴,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你活得擰巴,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糾結得越晚,最後的機會更好

在網上寫文章這幾年,我接到很多畢業生的糾結私信。

爽姐,你覺得是繼續讀研好還是找工作好?你覺得在外國讀研究生好,還是在國內讀研好?你覺得選起薪給得更高的A公司好,還是發展前途更好的B公司好?

後來我越來越傾向於這樣回答:要不你都準備看看,offer到手,再來糾結選哪個?

在我文章裡,我班學霸出鏡率很高,大四時她要考研,在她鎖定目標考國內某名校研究生併為之拼搏時,校方和北歐某校達成合作協議,選5個我們專業的學生免費讀他們學校的研究生,除了專業成績,雅思過了5.5就行。

學霸順便考了個雅思,然後又專心投入到國內研究生考試的複習中去。

後來她國內名校研究生和北歐研究生的offer都拿到了,最後糾結了一兩天,就決定讀國內名校。

我就欣賞她這種不擰巴,不糾結的性格,沒有拿到offer的選擇,充其量只是被選擇,再怎麼糾結,很多也逃不過被選擇的被動局面。

而不想什麼,一根筋地行動,拿到offer後才迎來主動選擇的主動局面。

打個難聽的比方,你別怪別人佔著茅坑不拉屎,你只能怪自己連茅坑都沒爭取到。

新聞裡,有些學霸,手握眾多海內外名校的offer,有些麵霸,拿到眾多知名大廠的offer,糾結選擇哪家,比糾結報名哪家,有境界多了。

你活得擰巴,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你活得擰巴,都是“糾結得太早”惹的禍

我較為討厭糾結這種情緒,因為我覺得糾結總在做無用功,總把精力投注到不需要的地方去。

但凡讓我糾結的,都是我不瞭解的,信息不對稱的,心存想象的,以我的經驗,我根本看不到全局,連半局都看不到。

蘇芒曾說,有一種時差,很要命,我把它叫做視野時差。在你看不到全貌時,別靠臆斷拼湊,對自己設下所謂重大的選擇,好像只有這樣的形式感才算對自己負責任。

在這樣存在視野時差基礎上,糾結如何選擇就很搞笑。

面對選A還是選B的糾結,我有3種做法。

1,我雖然想要A,但把握不大,B其實也行,相對把握較大。這種情況我通常兩手準備,多付出一些行動和心力,盡力把A和B交叉的要求努力做到,然後再根據兩者的差別,做差異化的努力。

2,A和B我覺得都不錯,但能不能爭取到,更取決於外在。這種情況我打的就是時間差,先專心投入到A上面,如果A不行了,馬上轉而投入到B。千萬不要在選A或選B上面猶疑不決,我可以用超前的行動,幫自己排除不適合的答案。

3,A和B中,我跟隨內心的意願,選擇了A,那我就努力追求選定了的A,至於B,再也不去想“如果當初選B會怎樣”的後話。

-END-


作者簡介:梁爽,理性天蠍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點燃你自律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