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血透156次!他直嘆太后悔當年沒能管住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汪亞傑 朱佳歡

在11月14日聯合國糖尿病日到來之際,長興縣人民醫院醫共體集團組織開展了糖尿病健康宣教和“守初心、擔使命——防控糖尿病,保護你的家庭,我們在行動”大型義診等活動。

一年血透156次!他直叹太后悔当年没能管住嘴
一年血透156次!他直叹太后悔当年没能管住嘴
一年血透156次!他直叹太后悔当年没能管住嘴

糖尿病,一個“家喻戶曉”的慢性病。《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表明,在中國,有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更讓人憂心的是,實際得到有效控制的只有三分之一。

今天,小編就為你講述長興三名糖尿病患者的真實故事。

“真想買後悔藥,可惜沒得賣啊!”

11月11日早上8點,浙醫二院長興院區血透室內已經躺滿了透析患者,47歲的彭康(化名)躺在進門口的第一張床上。

一年血透156次!他直叹太后悔当年没能管住嘴

每個禮拜一、三、五上午是他的透析日,每次透析他得在這裡躺4個小時。清晨五點半起床,從虹星橋鎮坐公交到醫院,透析結束再回家,這樣的日子他已經持續兩年多。

按照一年52周計算,一年356天中彭康要往醫院跑156次。說起病情,彭康感慨:“真想買後悔藥,可惜沒得賣啊!”

他得的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嚴重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在長興院區,像彭康這樣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佔血透人數的三分之一。

這個數據,讓我們看到了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即由它引起的各種併發症。如果不能長期控制好血糖,會致使心、腦、腎、眼睛、足部等部位出現病變,造成殘疾甚至死亡。

一年血透156次!他直叹太后悔当年没能管住嘴

從2008年查出糖尿病到2017年確診糖尿病腎病,彭康並沒有管住自己,浪費了10年控制病情的機會。

2008年,彭康時年36歲。正值壯年的他,能吃能喝,就是常常感到乏力、口乾,到醫院一查,空腹血糖超過10mmol/L(正常值為3.9~6.1mmol/L),醫生診斷是糖尿病,給與口服降糖藥治療。

“剛開始吃藥的時候,情況好一些,後來還是管不住嘴巴,房間裡放著整箱飲料,渴了就喝,忙起來的時候,連藥都會忘記吃。”彭康說,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他一定會聽醫生的話。可惜,時間不會倒流。

2016年,他覺得右眼模糊,醫生說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手術治療後,視力有所恢復。那時候,他的身體已經拉響警報。他也記得,醫生跟他說,腎臟已經有些不好。

2017年,他的肌酐飆升到500umol/L(肌酐是肌肉代謝產生的一種毒素,主要靠腎臟清除,正常值為44-133umol/L),趕到杭州治療,醫生確診為糖尿病腎病,告訴他只有透析一條路。

那一刻,彭康說,“真的死的心都有。”但是冷靜下來,他又不得不樂觀去面對。

“以前總貪圖嘴巴舒服,現在連多喝一口水都不行。”彭康透析以後需嚴格控制攝水量,不然整個人就會浮腫,眼睛只剩下一條線。醫生說,更有甚者可能引起心衰,危及生命。

“現在開始,我真的會把嘴管牢”

57歲的李楓(化名)如果早點聽說彭康的經歷,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麼淡定了。

家住太湖街道的李楓患糖尿病已有11年。跟大多數人一樣,明知道應該忌口,卻常常管不住嘴巴。

11月6日中午,她盤腿坐在長興院區內分泌科的病床上,左手拿筷,右手扶著碗,正在吃麵條。她是左撇子,即使左手小拇指腫成香腸樣,仍小心翼翼使著。

那個腫脹的小拇指看起來有些嚇人,紅腫發黑,指端泛白,好像皮下有膿,破皮處有潰爛的跡象。“痛,痛得很,晚上都睡不著覺。”李楓說恨不得朝醫生拜拜,就想讓他們快點把手治好。

一年血透156次!他直叹太后悔当年没能管住嘴

一年多前,李楓的左手小拇指出現一個米粒大的白點,不碰不痛,按一下有點痛。從小在農村長大,也是吃過苦的人,她並沒把這個小白點當回事。

“血糖高的時候,這個白點就痛,血糖降下來,就不怎麼痛。”李楓隱約覺得,這個小白點大概和糖尿病有關。

“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兩天突然發出來了。”李楓只能到醫院求助,醫生立馬要求住院治療。

李楓的問題,表面看起來是小拇指發炎而已,實則已經是糖尿病合併急性感染,需要在嚴格控制血糖後進行清創處理並給予抗感染治療。

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比正常人低,且血糖高易導致各種感染,最常見的就是皮膚軟組織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一旦皮膚有破損受傷,組織修復能力差,傷口癒合非常慢。

比起李楓這樣手指感染的患者,由於缺血、神經病變和感染導致的糖尿病足,在臨床上更為常見。糖尿病足早期症狀表現為腳的疼痛、麻木、灼熱、針刺、刀割感,進一步發展還會形成肢端潰瘍壞疽,嚴重者需要截肢。

“現在開始,我真的會把嘴管牢。”吃過苦頭的李鳳,也跟家裡人表起了決心。

“醫生護士教完了,回家還得靠自己”

李達(化名)是從發現糖尿病一開始,就把控制血糖當做大事來認真對待的人。可惜,這樣的患者並不多。

今年9月中旬,李達的腳踝處擦破了點皮,因為事務繁忙,簡單處理後也沒有太在意。10月份他覺得越來越不對勁,“傷口一直不見好,開始發紫發黑,還朝著小腿蔓延,來醫院一查,醫生說是因為糖尿病和下肢靜脈曲張造成的。”

62歲的李達,之前20多年沒有進過醫院。“身體一直很好,又能吃又能喝。”他性格豪爽,朋友多,應酬也多。一週7天,保守估計5天在外面應酬,白酒一斤打底,香菸兩包一天。李達現在想想,糖尿病就是這樣吃出來的。

糖尿病分為四種: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在中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分別約佔5.6%和 93.7%。

1型糖尿病,更多是一種免疫疾病,與自身免疫系統缺陷、遺傳因素、病毒感染等有關。人體免疫細胞錯誤攻擊了正常的胰腺beta細胞,造成能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血糖居高不下,最終形成糖尿病。

2型糖尿病則與遺傳和環境相關,環境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習慣、超重肥胖、高熱量飲食、增齡和活動量不足等內容。攝入高熱量及結構不合理膳食會導致肥胖,隨著體重的增加及缺乏運動,胰島素無法正常運作,出現胰島素抵抗和(或)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在李達隔壁病房,有一位年僅16歲的糖尿病患者,極度愛好碳酸飲料,經常吃外賣和油炸食品,一米八五的小夥子體重一度逼近200斤。最近他出現口乾、乏力、消瘦等症狀,家人帶其來院檢查,醫生診斷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相關。

糖尿病侵襲的時候,一般會讓人出現食慾增加、體重下降、口渴、尿頻、疲憊、皮膚瘙癢等症狀,但也有很多人沒有任何感覺,而是體格檢查或者感染髮熱、眼睛看不清楚來就診才發現。

李達很後悔沒有關注自己身體細微的變化,現在只能在控制血糖上下功夫。

“上有老下有小,還有一片林場需要打理。”李達看起來精氣神不錯,他說控糖不僅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也是對家庭負責。聽了護士的健康宣教後,他很認真去執行。“醫生護士教完了,回家還得靠自己。”

他特地買了一個鐵質的橢圓飯盒,並用小米、燕麥、紅豆等粗糧代替了白米飯,主菜也從大魚大肉換成了洋蔥、苦瓜等蔬菜,一日三餐,分量固定,絕不多吃。

確診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從一天兩包煙逐漸減少到一天一包,白酒更是一滴未沾。前兩天有朋友來家裡做客,他抱歉地說聲對不起,用白開水代替了白酒。

李達控糖的堅決,直接反映在病情的好轉上。早晨空腹血糖從入院時的12.25mmol/L降至出院時的5.8mmol/L,腳上的傷口也逐漸結痂。他說過兩天要開始

控制血糖是一件很辛苦、很講毅力的事情,身體的變化也是不明顯的,你並不會因此變得強壯。然而,若不加控制,一時很爽、很輕鬆,但長期下去,嚴重的併發症總會在哪一天找上門。孰輕孰重,毋庸多言。

一年血透156次!他直叹太后悔当年没能管住嘴

看完他們的故事,你是不是對糖尿病有了更感性的認識。人生沒有回頭路,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相信你會更加正視生活,關注健康,莫成為那被“俘虜”的十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