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選擇錯誤的城市

生活充滿了意外。

一個錯誤的選擇可能會讓你再走五到十年的彎路。對於工作、房子和大學入學考試來說都是如此。

長期以來,選擇大學、專業或城市是一個熱門話題。分數高的候選人有廣泛的選擇,985分是不可能的。當然,學校和專業比城市更重要。然而,對所有生物來說,唯一的機會是選擇一個沒有精英學校祝福的好城市。

城市分化的時代已經到來。一個城市能否被選中決定了許多人的未來。

01

什麼是高考意義上的好城市?

首先是教育大城市。

這種城市有充足的教育資源,許多著名的學校和大學之間頻繁的互動。即使你進入了二流大學,你也有機會享受一流大學的溢出效應。

以武漢為例。包括武漢大學、華科大學和華師大學在內的7所211所大學建立了“七校聯盟”,在這種聯盟中,他們可以跨校輔修二年級。這意味著即使你不能去武漢的兩所985大學,你仍然有機會在武漢獲得985學位。

具體來說,哪些城市屬於教育城市?

永遠不要選擇錯誤的城市

目前,全國有1265所本科院校,其中前十名是北京(68所)、武漢(46所)、Xi安(44所)、上海(39所)、廣州(37所)、南京(34所)、天津(31所)、瀋陽(29所)、杭州(28所)和成都(28所)。

兩所一流大學比本科大學更能代表城市的教育實力。雙人頭等艙是985和211的升級版。雙一流大學包括一流學科的一流大學。

一流的學院和大學也被列為“A/B”,其中,北清、北清等36所學院和大學被列為“A”,只有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和新疆大學等6所學院和大學被列為“B”

具體來說,擁有最多“雙一流大學”的十個省份是北京(34所)、江蘇(15所)、上海(14所)、陝西(8所)、四川(8所)、湖北(7所)、天津、廣東(5所)、遼寧、湖南和黑龍江(4所)。

可以看出,中國的大學,尤其是一流大學,主要集中在上官港北部和一些強市,南京、武漢和Xi遙遙領先,而深圳和蘇州等經濟強市的高等教育並不突出。

這種模式的形成有歷史因素,也與規劃時代的資源配置密切相關,更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實力密切相關。

隨著經濟實力的轉移,深圳和蘇州有望扭轉過去教育上的劣勢。

02

第二是一個強大的城市或強大的經濟城市。

教育作為一個大城市是歷史積累和經濟實力雙重突破的結果。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既成事實。然而,有許多大學和學院教育大城市,財政資金和政策支持都不能平等分配,也不是每個大學和學院都能得到照顧。相反,在一個教育資源不發達的強省市,對全省最好學校的支持比不上一個教育大城市。

鄭州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

鄭州甚至河南的高等教育都不發達。到目前為止,河南仍沒有985所高校,只有鄭州大學這一所211所高校。

永遠不要選擇錯誤的城市

在創新驅動的時代,大學對城市的重要性從未像現在這樣突出。可以說,鄭州大學是鄭州乃至河南省高等教育的代表,也是鄭州產學研創新驅動一體化的關鍵支撐。

這決定了鄭州市和河南省都將為此投入資源。

去年年底,河南省表示,計劃在“十三五”期間籌集40.27億元,以推進“雙一流”建設。今後三年,省級財政還將在科研經費和基礎設施經費上支持鄭達和和田。

當然,在很多地方,一個省只有一所頂尖大學,但只有一個強大的省或強大的經濟才能提供強大的支持力量。如果一個人自己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即使他想支持第一所大學,他也可能做不到。

更重要的是,我擔心落後地區將無法保持過去的教育優勢。

不久前,一份文件指出“不能從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片面高薪招聘人才”,——表明了這一無助的現實。

03

第三是就業地點。

所謂就業地,是指產業發達、就業崗位多樣化、就業資源充足、工資水平和晉升空間突出的城市。

那麼,哪些城市是就業的地方?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除了看看主要城市的支柱產業、就業人數和平均年薪外,更現實的是主要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用腳投票,這是最大的現實。

永遠不要選擇錯誤的城市

據網易統計,2018年畢業生中,華南理工大學留在廣東的比例高達85.5%,上海復旦大學高達73.86%,浙江浙江大學為59.69%。

相比之下,HUST在湖北的就業率為25.5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安徽的就業率為26.49%,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黑龍江的就業率僅為9.24%,為全國最低。

具體來說,有三所典型的985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這三所大學位於中部的武漢,南部的廣州和東北部的哈爾濱。

中國科技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但畢業生最多的地方不是湖北省,而是廣東省。這是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畢業生的目的地:廣東(26.74%)、湖北(25.56%)、上海(10.05%)、浙江(6.09%)、北京(5.82%)、江蘇(5.82%)。相反,中山大學位於廣東廣州,近80%的CUHK畢業生留在廣東。根據就業報告,中山大學畢業生留在廣東的比例高達76.77%,其中39.59%選擇廣州,其次是深圳(24.9%),珠三角其他城市佔10.23%,北京和上海分別只佔2.98%和2.68%。

哈爾濱工業大學位於黑龍江省,人才流失較為明顯。2018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只有14%的畢業生留在東北三省,其中大部分去了北京、上海、廣東和浙江。

就業聚集的地方在哪裡,沒有必要列出數據,但一目瞭然。

04

永遠不要選擇錯誤的城市。

當然,選擇城市的前提在於大學水平的優先性。顯然,985所大學擁有最高優先權,其次是211所大學。

舉個簡單的例子,黑龍江經濟再次萎縮,東北人才再次流失,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教育水平與普通高校不相上下。如果你能選擇哈爾濱工業大學,當然沒有必要選擇北上官嶺的二流大學。

至於網上經常出現的例子,HUST大學或深圳大學應該選哪一個,吉林大學或上海師範大學應該選哪一個,都屬於主題黨製造麻煩的例行公事,不容忽視。

如果一個人在兩所985或211大學之間猶豫不決,或者如果只有二等或三等大學的空間,那麼選擇一個好城市無疑是很重要的。

這裡有三個原則:

首先,試著去大城市。大城市不僅有更發達的教育資源,而且有更廣泛的就業機會。無論是開闊視野還是在未來工作,大城市都是最基本的。

第二,避開三個城市:既不是省會城市,也不是經濟強市,也不是離工作崗位更近的城市。過去,這些地方有幸擁有著名的學校,但它們沒有財政資源,沒有優勢產業,也沒有足夠的就業空間。因此,他們的未來發展必然令人擔憂。

第三,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須被推到貝上官格。北上官的經濟、工業和教育都不發達,但這三大城市之間的競爭也是最激烈的。然後,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大城市或城市群的大學,如北京、天津、河北、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這些城市既不與大城市分離,也不靠近就業所在地。這是一個更加理性和務實的選擇。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