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琴:一部“行走的法律全書”

王永琴:一部“行走的法律全書”

王永琴

石嘴山市公安局大武口分局

法制大隊副大隊長

人物簡介

王永琴,38 歲,2003 年參加公安工作。他從一個法制門外漢成長為專家型的法制民警,曾被評為全市十佳規範民警,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個人嘉獎1次,優秀公務員1次,多次榮獲市局、分局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人物特點

從警16年來,從刑警到法制副大隊長,無論是調出去的民警還是本局的民警,有法律問題都喜歡找她,說她是“行走的法律全書”。

人生準則

一天不學習,民警就知道了;兩天不學習,領導就知道了;三天不學習,群眾就知道了。

“王大,這個案子屬於打架鬥毆還是尋釁滋事?”“王姐,你幫我分析分析,這事情符合哪個法律條款?”剛到上班點,分局法制大隊副大隊長王永琴的電話就不停地響著。王永琴聽著話筒對面傳來或糾結、或焦慮的求助,耐心地給予專業解答。

從警16年來,從刑警到現在的法制民警,無論走到哪個崗位,大家有不懂的法律問題都喜歡找她,稱她是“行走的法律全書”。

自學成才的法制達人

作為公安管理專業畢業的警校生,2003年,王永琴被分配至大武口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成為了一名刑事技術民警,工作期間,她總是虛心向身邊的老同志學習請教,很快就成了刑偵大隊“中堅力量”。

每天跟各種無法描述的案發現場、無法說話的物證以及各種冷冰冰的設備打交道,作為大隊中的女將,王永琴兼顧了管理各大系統、參與對女嫌疑人的抓捕、審訊、檢查工作和出勘各類案(事)件現場的工作,在她眼中——“只要勇於努力,敢於奉獻,女警照樣可以幹出成績,撐起半邊天!”

王永琴:一部“行走的法律全書”

在刑偵大隊三年時光裡,王永琴憑著對公安工作的熱愛,出勘各類案(事)件現場、蒐證工作共300餘件,製作現場勘驗筆錄200餘份,為偵查工作提供方向、為法庭提供證據。
“王永琴有男子的性格,在她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只要不出現場,總能看見她抱著一本厚厚的法律書坐在辦公桌旁看。哎呀,我覺得她是真的對研讀法律條文有著極大的興趣!”民警王建葉佩服地說道。

2006年,王永琴被調至法制大隊,負責行政案件審核工作,這是一個全新且需要有一定法律功底的崗位,少有差池,後果會不堪設想,她深知肩頭責任重大,面對枯燥無味的法律條文,王永琴每天都用百分之百的熱情去反覆去學習、總結。

遇到不懂得,便虛心向同事、領導請教。“剛到法制大隊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頒佈實施的時間,每天,我都利用下班時間加緊學習,一學就到了深夜,認真研究每一條法條的立法背景,至到把法條學透吃透,整明白了,我才能安心的睡個覺,我看過的每一本書我現在都保存著,我想在全分局可能也找不出比我手裡更舊的書了……”

王永琴打趣的說道。

經過努力,王永琴率先通過了高級執法資格考試和國家司法考試,漸漸成為局裡公認的“法律百科全書”、“法制專家”。


規範執法的“啄木鳥”

王永琴說一名法制民警必須對法律瞭如指掌,“每年有百部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條款在不斷更新完善,如不加緊學習,過不了多長時間,你就被淘汰了。”

執法質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線,王永琴就像一隻勤勞的“啄木鳥”,對每一起案件質量不厭其煩的雕琢,盡職監督每一份案卷、服務每一項執法。

王永琴:一部“行走的法律全書”

她精心梳理彙總各類執法提示、案例文書樣板,總是細心從執法“小問題”“老毛病”入手,毫無保留、耐心為執法民警解答指導。
在審批案件過程中從法律文書的規範製作,到法律條文的引用,經及對嫌疑人的量刑裁量標準逐一進行審核,由其是對待新民警耐心的解答有些法條的引用,案件定性問題,王永琴要求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理。

通過她這種“苛刻”的案件考評方式,全局執法質量水平沒有降低反而大有進步,各辦案部門依法行政、依法辦案意識明顯增強,各辦案民警證據意識、程序意識、時效意識、訴訟意識顯著提高,確保了全局執法質量始終處在全區處於領跑地位。

法制工作也必須以實戰為根本,對於重大複雜案件提前介入,及時提供法律支撐。

2018年4月,市民張某到刑警大隊報警,稱其於2018年3月接到浦發銀行催款電話,張某告知銀行自己沒有在浦發銀行辦過貸款,張某迅速到浦發銀行查詢,發現名下在浦發銀行莫名其妙辦過15萬元的貸款,張某一時慌亂,趕緊到分局刑警大隊報警。

經辦案民警調查,瞭解到是張某同事甄某假借張某身份辦理身份證、銀行卡、手機等並從浦發銀行網上貸款15萬元,甄某謊稱該15萬元系朋友出借,讓張某從他的銀行卡內轉到自己的銀行賬戶內。

案件一開始,刑警大隊因認識不同認為該案的受害人應是銀行,不是報案人,且銀行未報案,不予立案,因此該案一直未繼續展開調查,報案兩個月後,律師要查閱相關資料,辦案民警找到王永琴,諮詢這類案件律師應怎麼查閱,王永琴聽後辦案人的講述,告知民警應立即立案調查,對犯罪嫌疑人採取措施進行正常辦案訴訟。

經過嚴密偵查發現2018年2月,犯罪嫌疑人甄某謊稱其朋友給自己要轉賬還款15萬元,需要借用其同事張某名下工商銀行金卡及本人身份證接收該大額資金,以償還其所欠張某的16000元,張某信以為真,通過微信將銀行卡、身份證拍照發給甄某。

甄某單約出張某見面後,借走張某手機網上操作並接收驗證短信,以張某名義從浦發銀行網上貸款150000元。貸款到帳後,犯罪嫌疑人甄某謊稱系朋友還款,連本帶息還給張某30000元后,要求張某將剩下120000元分多次轉給其名下微信及銀行賬戶。

經過王永琴的指導,對犯罪嫌疑人採取了措施,犯罪嫌疑人由最初的拒不認罪到後期願意賠償受害人的損失,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處。

正是因為有王永琴這種“鑽”的精神,違法犯罪人員才“無縫可逃”。

前線戰友的幕後參謀

對於犯罪嫌疑人,王永琴總是嫉惡如仇;對於一線民警在辦案中遇到的難題,她總是熱情服務。

王永琴:一部“行走的法律全書”

為了更好地為基層和一線辦案單位及時提供法制服務,王永琴的手機24小時開機,每天接受辦案民警打來的業務諮詢電話多達80多個,不管是白天深夜,她都不厭其煩的為一線民警解答

對此,青山路派出所辦案民警戶朋松感慨地說道,“我們平時辦案遇到疑難雜症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王大,無論多麼棘手的問題,只要一個電話,王大就會給我理出最專業、最具體的思路,確實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執法難題,她就是我們基層辦案民警的良師益友!”
為提高全體民警的執法水平辦案水平,每年王永琴都要根據執法規範化要求,對分局中層領導及各部門民警分層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作為多年在法制戰線工作的老民警,王永琴儼然已成為分局一名法制培訓老師。

近幾年,共集中開展培訓多達20場次、製作培訓課件15件,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撰寫輔導材料80餘份,為提高基層辦案民警的法律素質及辦案能力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有力幫助基層民警提高辦案能力。

同時通過對日常審核工作的不斷總結、歸納和提煉,推行的“個案考評通報制”、“案管中心周通報”、執法預警提示等措施,取得良好成效,2011年以來,大武口區分局辦理的案件逐年遞增,執法水平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大有進步,在全區執法質量考評中,連續獲得優秀名次。 

她是警察,是警嫂,也是母親

家是什麼,家是握在手裡盈盈一脈的馨香,家是一家人手牽手走過的一個圓,融融的親情、溫暖的話語、由衷的祝願、共同的甘苦。

王永琴就有這樣一個家,在公婆眼裡,王永琴是個好兒媳,在丈夫眼裡,她是個好妻子,在孩子眼裡,她是個好媽媽,在媽媽的眼裡,她是一個好女兒。十餘年來,她用自己的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傾心盡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王永琴:一部“行走的法律全書”

作為大武口公安系統為數不多的法制女警,辦案時,她是大武口公安分局的一朵鏗鏘玫瑰,生活中,王永琴還是一名警嫂。

王永琴的丈夫也是一名警察,兩人工作都比較忙,有時下班回家還會就白天工作時辦的案子進行討論,照顧家庭的時間相對其他職業來說會少一點。

兩人都忙的時候,女兒只能被送到姥姥家。生活在雙警家庭,對女兒來說,已經習慣。
警察的職業特點要求我們奉獻,在執法質量檢查時,經常會加班,她爸爸也比較忙,照顧女兒的時間就少一點。

好在她比較懂事,現在長大了,也習慣了我們的工作性質。但是作為兩人都是警察的家長,我們對孩子的安全格外擔心,經常給她講一些安全防範知識,讓她提高警惕,注意安全。”王永琴說。

在許多人看來

法制民警的工作枯燥、乏味且辛苦

但王永琴卻說

如果喜歡自己的工作

苦亦不覺苦,辛苦也是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