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接生婆手段可怕,每天500產婦死亡,多虧她改變這一現象

在醫學落後的年代,許多產婦生孩子,都是在家裡進行,請來的產婆大多數也只是憑著經驗接生,大量的產婦和嬰兒沒能逃離“鬼門關”,很是惋惜。

民國接生婆手段可怕,每天500產婦死亡,多虧她改變這一現象

網圖

我記得赫拉利在他的《人類簡史》中說到,我們的祖先在從猿變人過程中,學會了直立行走,這個“直立行走”可能就是導致產婦難產的“源頭”了。赫拉利的解釋其實很簡單:從“撅著屁股”到“收起屁股”,女性的盆腔變小了。這個由生理變化產生的影響在我國一直延續到民國才有所緩解。

一位名叫波爾特的英國產科醫生曾於1901年到我國的福州福清縣工作,他對自己看到的產婦生產情況是這樣描述的:“產婦坐在床邊,丈夫坐在身後支持產婦身體,接生婆在產婦前面忙碌;為了給嬰兒‘開路’,這些缺乏醫學知識的接生婆會用長指甲抓破孕婦的會陰、陰道甚至宮頸。無情的抓撓,常常給產婦留下無法治癒的傷害,甚至帶來名為‘產褥熱’的奪命產後症。在高燒、寒顫和下腹部疼痛中,產婦拼盡最後一絲力氣,最後丟下寶寶,撒手人間。”

波爾特的描述既殘忍也有些樂觀:畢竟當時還有“一屍兩命”的情況存在。

民國接生婆手段可怕,每天500產婦死亡,多虧她改變這一現象

網圖

可怕的是,這種“分娩方式”還在一直延續著。曾有數據顯示:在1920年到1930年之間,大約有20萬舊式接生婆分佈全國,導致產婦死亡率1.5%,嬰兒死亡率15%到30%。單從這麼高的嬰兒死亡率來看,十月懷胎白白辛苦不說,不少“準媽媽”的心理難免會有陰影。

被譽為我國婦幼衛生事業拓荒者的楊崇瑞,於1928年做過一個統計:中國每日孕產婦死亡不少於500人,但是,其中有400人是並非無法搶救的。

說出這句話的楊崇瑞,是河北三河人,她於1917年畢業於協和醫學堂,是我國最早的女醫學博士,主攻方向為婦產科。1927年,她開始負責全國的婦嬰衛生工作。

民國接生婆手段可怕,每天500產婦死亡,多虧她改變這一現象

楊崇瑞

楊崇瑞認為,必須要在中國推廣新法接生,而首要任務,就是對接生婆進行培訓。於是,她在北平辦起了我國第一個接生婆培訓班,先後對360個接生婆進行了嚴格訓練。千萬不要小看“360”這個數字,我們所熟知的婦產醫生林巧稚,一生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我姑且以培訓班的接生婆每人一生接生一萬個嬰兒來算,這都是360萬乘以2個生命。

1929年1月,楊崇瑞主持創辦了全國第一所示範性助產學校——北平國立第一助產學校,後又選有著“麒麟送子”傳說的發源麒麟衚衕作為學校新址,建成我國曆史上第一所新法接生的婦產醫院,即現在的東四婦產醫院。

民國接生婆手段可怕,每天500產婦死亡,多虧她改變這一現象

學校學員

東四婦產醫院立著楊崇瑞的銅像,基座上寫著校訓:“犧牲精神 造福人群”。楊崇瑞聘請朱章庚、林巧稚、潘光旦等著名的教授來此任教,培養出的畢業生不僅有獨立管理助產學校及產院的能力,還要求他們會騎馬、騎自行車以方便下鄉、到山區工作。不僅如此,楊崇瑞還為全國各省市選派助產教育人才,對各省市的助產教育工作進行指導。

楊崇瑞為中國婦嬰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她的影響下,挽救了多少產婦和嬰兒的生命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