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招商“新名片”讓創意恣意飛揚

中國(青島)國際郵輪峰會、世界旅遊小姐全球總決賽、2019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暨文化旅遊商品交易會、第四屆世界廚師藝術節、2019青島國際VR影像周、2019青島國際版權交易會……

這裡今年以來亮相青島的諸多盛會,是青島呈現於世人的文化盛宴,更是青島文旅名片上不斷累積的閃耀光亮。

這樣的文化盛宴帶來的,不僅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嘉賓朋友,還有越來越多的投資項目。比如,有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餘名嘉賓與會的中國(青島)國際郵輪峰會,成功促成了攜程、阿里飛豬等20餘家大型組團社與青島包船企業的合作;目前,全市5000萬元以上在談、簽約、在建重點文旅項目達到91個,總投資500億的恆大水世界項目順利簽約,蜈支洲島金色岸線海洋休閒文化旅遊項目、美國三五集團青島夢項目、紅點博物館項目、中科院海洋所原址改造提升項目等也已取得積極進展。

文化之於青島,自其一百多年前開埠之日起,便不曾有須臾分離。

這裡有怡人的風景——開創鴛鴦蝴蝶派民國作家包天笑,盛讚青島“冬暖夏涼,氣候最佳”;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康有為,對青島的第一印象則是“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中國第一” ;而著名作家汪靜之更是以西湖比擬青島,“欲把西湖比青島,秀美柔美各五分。”

這裡更有令人愛之難捨的人文歷史——陽光、沙灘,棧橋、小魚山,波螺油子、劈柴院,嶗山、西海岸,五四廣場、八大關,湛山寺、太清宮,北九水、石老人,跨海大橋、海底隧道,華燈初上的街口,提著塑料袋扎啤的人們,這些關鍵詞中的每一個,背後都有一大堆的動人故事,等待人們探尋、訴說。

城市文化特質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原有的在歲月的洗禮中不斷沉澱,新生的被不斷創造出來,並在時代的沃土中生根、發芽直至枝繁葉茂、滿樹繁花。

在開放、現代、活力、時尚成為青島身份名片關鍵詞的當下,新的文化元素的創造與累積,正是與各類文旅項目的落地、成長相伴而來的。

於文化生長的土壤而言,最重要的自然是與文旅企業和文旅項目相關的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市文化和旅遊局為優化文旅發展營商環境,先後出臺了《青島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旅遊業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高效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細則》《關於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推動青島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細則》,修訂完善了《青島市扶持郵輪旅遊發展政策實施細則》,起草了《青島市影視精品評選辦法》,為《流浪地球》等4部影片發放製作成本補貼3600餘萬元。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從營商環境的打造中,我們看到了青島對時尚文化的不懈追求,也看到了青島對待文化的真心與誠意。

人們常常將“文化”與“底蘊”相連,無“底蘊”,則“文化”便不夠濃,不夠厚,便顯得過於薄弱輕飄,沒有根基。換言之,“底蘊”是文化魅力得以持續散發的依託,也是文化影響力得以持續發揮的憑藉。

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化底蘊的價值不僅是對文化而言的,更是對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而言的。一個人會因為收入、氣候、環境、交通等原因而來到一個城市,但讓他有歸屬感、能夠促使他留下來的,一定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以及由文化底蘊長期薰陶形成的獨特的人文氣質。

普通人如此,由人組合而成的公司、企業亦是如此。不僅與文化相關的公司、企業如此,各類企業盡皆如此。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資本與人才的流動總是與具有某種文化特質的城市相向而行,我們也總能看到“要事業留人更要文化留人”的說法。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旅項目的聚集,文化氛圍的培育,不僅對文旅產業和文旅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對大的營商環境的營造也至關重要。

——今年以來,全市改擴建文化館3處,新建圖書館分館10處、24小時圖書館8處,改擴建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1處,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完善。

——全市博物館總數突破100家,首次成為全國百家博物館城市,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4位。

——借鑑深圳“全城一個圖書館”做法,建設了青島圖書館聯盟數字化平臺,青島被評為全國個人閱讀、城市閱讀指數十大城市。

——文旅惠民消費季補貼由文化領域擴展至旅遊領域,利用2500萬政府引導資金,通過發放電子文惠券、電子文惠卡等,實現政府財政資金直接補貼城鄉居民文化和旅遊消費。

吸引每一位市民深度參與的各類文化大餐,由此形成的濃郁的文化氛圍,註定將成為各種文旅項目最強有力的支撐,而文旅產業也必將因此而迎來恣意飛揚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