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如今A股市場對於減持過於恐懼呢?

市場對於減持的恐懼要從很多年前的股改說起。

大約在15年以前的時候,國有股和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即不能買,也不能賣。幾乎所有股票裡面都有大量的不能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還有少量的社會股——即在發行上市時,在二級市場投資者買入的股票。這部分股票是能流通的。

為何如今A股市場對於減持過於恐懼呢?

但是國有股和法人股的成本是很低的,一般都在每股1元以下。而能流通的社會股,大多是以二三十倍的市盈率發行的。投資者買入這些社會股的成本大多都在二十元以上。也就是說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和國有股的持股成本極低,通過多年的分紅送轉,成本趁近於零。而股民和二級市場的機構手中的社會股的成本很高,大多是幾十元一股。

當時管理層就要把國有股和法人股直接變成和社會股一樣可流通的股份。這引起了股市的多次恐慌。股市多次此了劇烈的調整。大多數的投資者拒絕成本極低的大股東的股票直接上市流通。於是出現了股權分置改革,簡稱股改。

股改實質就是管理層為了平衡大股東和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以無償送給二級市場投資者25%的股份為條件,換得大股東持有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的權力。

最後股改成功了,大股東的股份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了。但是股改後造成的巨量的大股東賣出壓力不可能馬上消化,大股東的持股成本即便白送給股民25%股份後,依然成本很低。大股東隨時可以用任何價格賣出,只要它想賣。任何價位大股東都是獲利的。

所以對於極低成本的大股東減持股票,市場依然是恐懼的。因為大股東的持股非常多且成本極低。很多股票大股東持有的股份佔70%甚至90%以上!這麼多的股票現在可以流通,如果都拋售了,那顯然是很恐怖的,是市場難以承受的。

為了防止減持對市場的衝擊,管理層對大股東減持進行了約束。即必須慢慢的減持,不可以一步到位。而且還要事先公告。

儘管如此,面對大股東所持有的鉅額股票和極低的成本,市場依然心存芥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