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之語。大家都熟悉“臥龍”諸葛亮,但“鳳雛”龐統留給人們的印象不深,因為他在隨劉備入益州時不幸中流矢而亡,英年早逝,留下的篇章不多。

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龐統祠和龐統墓位於白馬關內,距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城約四公里,是安葬和紀念三國時期劉備的軍師龐統的專祠,也是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羅江白馬關是秦入蜀的最後一道關隘,也是整個西川、成都平原的屏障。這條秦蜀金牛古道,是公元前三世紀,古蜀國開明王朝,為迎金牛,命五丁開山所築,北至長安(今西安)九百一十公里,南至益州(今成都)九十公里。

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劉備與龐統相見後,見識了其非凡才略,任命他為治中從事,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建安十九年(214年)初夏,龐統隨劉備進攻雛城中陣亡,時年三十六歲。龐統的死讓劉備感到非常的痛惜,將其厚葬於白馬關。公元222年劉備稱帝以後,追封龐統為關內候,而後又被諡為靖候,並在墓前建祠祭祀。

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龐統墓前建有“的盧”和“胭脂”二馬亭,是根據龐統和劉備換馬的典故而建。

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棲鳳殿是祭祀龐統的專殿,殿內供有龐統塑像。

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棲鳳殿兩側的展廳裡有雕塑群,再現了龐統在劉備奪取益州中的作用和地位。

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二師殿,是祭祀龐統和諸葛亮的。劉備有“臥龍”和“鳳雛”共同輔佐,倘若龐統不出意外,三國的歷史定會改寫。

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龐統祠正門,上面為懸山式屋頂、下面是正八字儀牆和三道半圓石拱門,“漢靖候龐統祠”幾個大字,古樸典雅、莊嚴肅穆。三門從左自右依次為吉門、空門和祥門。門後的院中有兩株千年古柏,一株樹冠如龍,一株樹冠似鳳,分別象徵臥龍和鳳雛。此樹傳說是張飛所植,有“張飛柏”之稱,因其形又有“龍鳳二師柏”之雅稱。

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蹟

景區內的鳳雛碑廊,建於1992年,內有近現代文人墨客到此憑弔龐統後留下的110多幅作品。

龐統祠是三國蜀漢政權興亡的見證地,也是全國唯一紀念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龐統的專祠。現存的這座祠墓,初建於蜀漢,在王屏蕃亂蜀時被毀。公元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在明代祠墓基礎上修復。整體是三進四合佈局,主體建築為石木結構,在四川古建築中堪稱一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