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模式:擔保費率不超1% 代償只承擔30% 新融資擔保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

2019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增長 22.45%,高於製造業貸款增速16個百分點;科技型企業貸款戶數7350戶,貸款戶數和餘額同比分別增長9.27%和33.42%;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貸款餘額佔全省的48%。

11月14日下午,安徽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俞林在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瞭如上數據。

俞林表示,目前科創企業貸款餘額增長速度超過各項貸款速度,總體風險不大,這塊的不良貸款率可高於各項貸款不良率3-4個百分點,目前未超過該容忍度。

轄內銀行業保險業如何助力科技創新,俞林分別從監管和銀行保險機構兩大方向進行了介紹,其中對於解決科技型初創企業融資“七寸之痛”的增信困難,開創了新型融資擔保模式及明確實行了“三點容忍”。

科技融資擔保模式

2019年初,安徽省科技融資擔保公司成立,據啟信寶顯示,該公司由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出資3億元成立,實控人為安徽省人民政府。錢力擔任董事長,此前曾擔任徽商銀行董事、安徽省開發投資公司法定代表人、安徽擔保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為此,安徽省財政廳於2018年10月份下達專項資金2億元給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列“2060402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科目,作為省級科技融資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

據悉,該公司專做科技型企業融資擔保業務,並納入“4321”政銀企風險比例分擔的“安徽模式”,對科創企業擔保費率不超過1%。目前已有建設銀行、徽商銀行等10餘家機構參與,把控風險,授信已涉及芯片、環保、醫藥等行業。

俞林稱,通過專門設立省級科技融資擔保公司助力科創企業融資,這在全國來說安徽也屬於最早實施的。

何謂“安徽模式”?

其全稱為“4321”新型政銀擔保合作模式,核心要點是,小微企業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如出現代償,由承辦市(顯、區)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承擔40%;省擔保集團承擔30%;試點銀行承擔20%;所在地財政分擔最後的10%。

該項模式源於2014年底,由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推出,改變由融資擔保公司承擔全額代償風險、政府補貼融資擔保公司的傳統模式,對單戶2000萬元以下的貸款擔保業務實行風險共擔責任,旨在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此前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再擔保總部總經理王家斌對媒體介紹,政銀擔合作模式更加側重引導擔保向小微企業傾斜。同時與自己直接受理貸款業務相比,政銀擔模式下不良率更低,這也提高了銀行的放貸積極性。

為此,安徽省財政廳制定了政策性擔保機構的考核辦法,要求擔保機構業務重點要放在扶持小微企業發展上,按照放大倍數、扶持企業規模、代償率等指標,省金融辦每年會對各地市政銀擔模式的推行情況進行考核。

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官網顯示,自2014年底新型政銀擔業務試點以來,截至2018年底,該公司累計完成擔保額2495.92億元、服務企業58085戶(次)。

發佈會上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4321”模式累計支持了1544戶小微企業融資近100億元。

目前該模式已不單在安徽省內實施,據不完全查詢,2018年底,首單“4321”新型政銀擔風險分擔貸款相繼在湖北武漢和陝西延安落地。

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主要有,擔保公司整體經營狀況不佳;部分市縣沒有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無法承載小微企業增信擔保的政策性職能;有的銀行不願分擔20%風險。

2019年2月份,國務院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切實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要在可持續經營的前提下,適時調降再擔保費率,引導合作機構逐步將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其中,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收取的擔保費率原則上不超過1%,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收取的擔保費率原則上不超過1.5%。

此外,銀擔合作各方要協商確定融資擔保業務風險分擔比例。原則上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銀行業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責任比例均不低於20%,省級擔保、再擔保基金(機構)承擔的風險責任比例不低於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承擔的比例。對於貸款規模增長快、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戶數佔比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國家和地方融資擔保基金可以提高自身承擔的風險責任比例或擴大合作貸款規模。

俞林介紹稱,安徽銀保監局還推動成立了省級風投基金150億,夯實投貸聯動的基礎,重點支持初創期、成長期科創企業;出臺了細化措施,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應收帳款質押融資等業務。

實行“三點容忍”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銀保監局針對科技型企業信貸特點、信貸方式和服務模式,實行適當的監管寬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寬容。

一是對“事”的寬容。俞林介紹稱,對銀行業保險業支持科技型企業、支持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這個事的容忍,要持開放、引導、積極、推動的態度,而不是一開始就是冷漠的,甚至打壓的態度。

二是對“數”的容忍。俞林說:“就是不良貸款,我們比常規的可以高3-4個百分點。”監管層不僅在不良率上等同於甚至優於小微企業的容忍度予以容錯(不良率可高於各項貸款不良率一定水平),並將支持發展的無意過失與違法違規行為區分開來。

三是對“人”的寬容。目前安徽省內銀行已普遍建立授信盡職免責制度。“去年到今年盡職免責的3000多人,不少是科技型企業,其中不少小型的科技型企業,帶有‘雙創’成分的科技型企業。”

關於如何平衡對科創企業貸款的風險與收益,俞林從監管層面作出了回應。他認為,要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把握好自己的定位,聚焦不散光,精準不漫灌。首先,不要單純地被科創企業高風險高收益這一句話所迷惑,而要進行分解,不能大而化之,而要精細,去認識不同的科技型企業。

其次,是要把握金融的規律和金融的特點。銀行要根據自己的風控及實力選擇企業類型,要有所側重,可能有的做初創的,有的做成長的,有的做成熟的,有的做技術改造的,不一樣。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