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個冷知識,個個長見識!

1.智囊一詞的來歷

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公子疾。公子疾初任庶長,因戰功封為嚴君。秦武王時,與甘茂分別為左右丞相。公子疾為人滑稽多謀,但因患癭疾,頸前長了一個大囊腫,被秦人戲稱為“智囊”。“智囊”一詞後來逐漸轉意,由指人身體上的囊腫,變成指聰明的人。

2.為什麼富家子弟叫紈絝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謂裳就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錢人為保暖,兩條小腿各套上長筒襪,這種襪子叫“絝”。更有錢人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襪子,就叫“紈”。這也是“紈絝子弟”一詞的由來。

3.為什麼要把男寵叫面首?

南朝時,劉宋前廢帝劉子業繼位後,大肆淫亂宮闈。不僅霸佔自己的親姑姑,而且強令內侍當眾強暴各叔王的妃子、公主。劉子業的姐姐山陰公主劉楚玉有樣學樣,請求劉子業賜了自己30個“面首”。面:即面貌漂亮。首:即頭髮烏黑,說這樣的男子腎強。從此,面首就確定為男寵代名詞。

4.男女之事咋稱“桃花運”?

景。又有《周易》裡“子午卯酉”是地支中代表“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四個方向的,當“四象交會”桃花會盛開,此時求感情最好,因此人們把愛情稱作“桃花運”。

5.一天三餐制是怎麼來的?

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諸侯三餐。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這歸功於宋代經濟的繁榮,除了酒肆不再如唐代被約束在市坊中間,夜市晚上還不實行宵禁,晚上夜生活豐富,所以才加一頓晚飯。

6.為什麼要用豎中指罵人?

“豎中指”最早出現在英法百年戰爭末期。英國弓箭手讓法軍損失慘重,法軍發誓在擊敗英軍後,將英軍弓箭手拉弓的中指斬斷。但結果法軍慘敗。在法軍撤退時,英軍弓箭手紛紛伸出右手中指,炫耀他們依然存在的中指。這一侮辱性的手勢迅速在西方國家“走紅”。

7.壓箱底是什麼東西壓了箱子底?

中國古代有一種性教育工具是“壓箱底”。它是一種瓷器,有的比拳頭還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狀,有蓋,內藏一對呈交合狀的男女。平時,人們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兒出嫁前,母親把“壓箱底”取出來,揭開蓋以示女,讓她體會“夫妻之道”。

8.為什麼是男戴觀音女戴佛?

關於開運飾物,現如今的佩戴習慣一般是男戴觀音女戴佛。身為女子,世事煩擾,難免愁腸百結,佛的寬容、大度、正可化解種種愁緒,所以“女戴佛”的“佛”指的並不是佛陀釋迦牟尼,而是彌勒菩薩。男人多戴觀音,是讓男人少一些殘忍和暴力,多一些象觀音一樣的慈悲與柔和。

9.為什麼狗狗大便前要轉圈?

經過“專家”對37個品種的70只狗在兩年時間裡的1893次排便和5582次排尿發現,狗狗在開闊的地方排洩時,它們的身體全部傾向於南北方向分佈。所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狗狗排便前要不停轉圈的原因是,它不僅要甩開自己毛毛,而且在尋找身體所適合的磁場。當然,在有狗繩和牆根的情況下,狗狗是不會再找磁場的。

10.李耳為什麼叫老子不叫李子?

第一種說法,老子生下來就是白鬍子白眉,耳朵又大,所以又叫老子又叫李耳。顯然這種說法很科幻、很胡扯。第二種說法更貼切一些,李耳本來就姓老,名老聃,即李姓源於老姓。而且李姓淵於老虎圖騰,苦縣一帶虎被稱為“狸兒”,所以李耳只是“狸兒”的誤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