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操作系統-----股票深度解析

操作系統包含PC端和手機端,我們今天主要闡述的是PC端,相信看完此文就會對中國軟件,deepin有深層次的理解了。

框架如下:

1、 國產操作系統幾大陣營。

2、 市場體量與結構。

3、 未來的廝殺。

1、國產操作系統幾大陣營

總綱:國內國產操作系統幾乎都是基於Linux做修改,內核幾乎沒有自研。

1) 紅旗的高光時刻—中科院一脈

在桌面操作系統端,國內軟件開發者不是沒有爭取過,但由於內內外外一些原因最後被擠出主流市場:

2000年我只能在小學學校機房看到陳舊的臺式電腦。而此時微軟營收已經超過200億美金,當時中國市場個人電腦才剛剛起步,這塊巨大而誘人的蛋糕值得無數英雄競相爭奪。其中紅旗最受人矚目,以中科院研究所孫玉芳為首的一批科學家,在“中國必須擁有自主知識軟件操作系統”的共識下,推出國產操作系統紅旗Linux。2000年中科紅旗成立。2001年紅旗Linux成為北京市政府採購的中標平臺,此外還有永中、金山等,微軟出局。那是上一輪國產自主可控的高光時刻——

市場發展初期,不同實體自發的爭奪行為。在那個群雄逐鹿的市場,微軟貴,為了降低成本惠普、戴爾等電腦廠商都預裝了紅旗系統,銷量3-4倍的增長,預裝量輕鬆突破百萬套。

內外因素夾擊,折沙沉戟。沒有軟件生態的操作系統註定短命!外部因素:軟件兼容技術問題無法攻破——紅旗與永中、金山WPS等軟件公司合作,永中office、金山WPS等國產軟件均基於Linux,然而這些產品與微軟Office有兼容性問題,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無法攻破。作為一款面向市場用戶的軟件產品,用戶體驗不好,這是致命的。內部因素:靈魂人物孫玉芳突然辭世,紅旗內部分崩離析。

當然給全球新興操作系統開發商致命一擊的事件是微軟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了自己的office標準OOXM,國標之爭,微軟仍然以51票支持、18票反對獲勝。微軟在全球包括中國市場壟斷地位形成。

總結:紅旗於2013年解散,其靈魂早於2005年已經逝去,它失敗的原因很多很多,“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最後一敗塗地。也許產品、管理、不恰當的政府補貼續命“訂單”都是原因,反正原因太多了,中科院一派現在算是歇了,目前還有一箇中科方德,但市場對它知之甚少,不提了。

2) 神秘的麒麟——國防科大一脈

用“神秘”來形容麒麟,是因為周遭沒人使用過這款產品,而且淵源複雜,可能95%的計算機分析師也整不清裡面的淵源。2010年中標軟件和銀河麒麟合併過一次——民用的“中標Linux”中標麒麟操作系統和解放軍研製的“銀河麒麟”操作系統,雙方共同用“中標麒麟”的新品牌統一出現在市場上,定位軍民兩用。但是中間因為一些扯淡的原因,又分開了。2014年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又用了“銀河麒麟”的名字,支持主流X86架構CPU以及國產飛騰CPU。很長一段時間天津麒麟,其產品體系和技術路線上與中標軟件處於一種特殊的競合關係中。現在又要合併,但是又因為一些扯淡的原因,一直合不了,才有了後來Deepin的入圍。反正天津麒麟現在自喻國防科大正統嫡系,天津麒麟+飛騰芯片一體。中標與華為牽扯不清。中國軟件又同時持有天津麒麟40%股權,中標軟件50%股權。自己寫著都覺得有點複雜,哈哈~~

還有一堆“麒麟”,優麒麟,湖南麒麟,大多技術源自於國防科大,做了很多版本,什麼社區版,後來也沒成氣候,有的也整合到了天津麒麟。目前能豎大旗的只有中標軟件和天津麒麟。但是客戶集中在政府、軍工領域,我等IT狗沒有使用過。聽中間人反饋,就是對多媒體支持不足,CAD製圖,Photoshop等都支持不足,這可能是 該類產品的 通病?

CEC這一派系,中國長城和中國軟件是大家熟知的,其實CEC佈局非常完備,但是掌門人芮曉武(業內評價極高)臨界退休,未來風雲怎麼變化,世人也說不清楚。

3) deepin的崛起

怎麼說呢,deepin是一家接地氣的草根公司,沒有高校背景,也沒有科研經費,沒有補助訂單,它發跡於社區,一群屌絲在支撐著它。但是它在IT民工這邊口碑不錯,可能是IT狗比較low,平時能接觸的就只有社區的deepin。要付費300元,要預約安裝的操作系統,咱都用不起。Deepin成立於2004年,2008與社區管理員發起人合作,改名Linux Deepin,2011年成立了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並組建了專職研發團隊對linuxdeepin進行支持,2014年又改為Deepin。這是一家真正由市場風投資金投資的民營企業。界面友好,性能穩定,好評度頗高。插播一句,國防科大陣營的優麒麟最初的目標也是像Ubuntu一樣佔領中國市場,可是很多人直接選擇了Ubuntu,一些選擇了更接地氣的Deepin,所以在社區這一塊,deepin是打敗了麒麟的。

再說一下產品,Deepin參與的社區用戶和開發者超過 300 人,它支持多種 CPU,龍芯、申威、ARM 多平臺,平臺統一,體驗一致。生態方面,Deepin 繼承了來自 Debian base 的所有軟件包,併為自己的軟件庫提供了流行的軟件。很多基礎應用都有自主研發版本:深度終端、深度音樂、深度影院、深度截圖、深度看圖、深度編輯器等。

中科院和國防科大的操作系統產品我們都沒見過,所以沒法給測評結果。但是deepin是面向廣大程序員的產品,其推廣和服務都做的不錯,網上隨處可見它的下載鏈接,百度,社區一搜就出來:

國產操作系統-----股票深度解析

引用一下它的測評結果吧:

安裝便捷,鏡像安裝,最好預留20個G硬盤,固態硬盤當然更好。

國產操作系統-----股票深度解析

Deepin的桌面:一種類似與mac那樣的dock,一種類似於windows的高效模式。

國產操作系統-----股票深度解析

內置各種常用軟件,需要別的應用軟件可以去深度應用商店,瀏覽器內置了Chrome,搜狗輸入法。

國產操作系統-----股票深度解析

對於國產軟件被廣為詬病的,辦公軟件不流暢的問題,試了一下,普通的辦公方式完全可以勝任,內置的WPSOffice已經是2019版本了,打開的Office文件

國產操作系統-----股票深度解析

普通的開發程序開發工具,也是夠的。反正IT狗們可以試試。Deepin有桌面版、服務器版和安全操作系統等,做的好的是PC桌面版。華為服務器採購的deepin(業內上一輪參與它融資的人士做的調研)。作為一名普通的IT狗,deepin在產品遞推方面至少是積極的,可能是電腦配置不是最高,反正現在用起來還是流暢的,體驗不錯。


我自己猜測deepin在找國家隊爹,去年56所採購了它幾百萬,一共收入也就千把萬。業務拓展沒有想象的快,有些陣營天天使壞,它苦不堪言,所以業內熟知它的人都猜測它要去找有力量的乾爹了。

4) 普華軟件

普華是CETC下面的操作系統,什麼太極股份,華東電腦就屬於這一支。基礎軟件還有人大金倉(數據庫)等。

普華成立於2008,有些併購,人大金倉,中標軟件(2016年又賣了)、日本Turbo Systems株式會社等。提一句,紅旗破產後普華接收了部分紅旗LINUX的研發人員。

普華服務器操作系統V3.0是企業級通用操作系統軟件,符合國標GB/T 20272-2006第四級技術要求並獲得了公安部四級認證,版本可以支持X86、IBM Power 8和國產芯片平臺。桌面操作系統支持X86平臺,也支持龍芯、申威等國產CPU平臺(這兩者也是CETC陣營的產品)。目前應用不多。CETC也想打造自己的生態,無奈它的操作系統彷彿沒有進入anke名錄,(中標、銀河和深度)。

5) 其它

除了以上幾個被計算機IT狗所熟知的國產軟件,還有一些共創、一銘等軟件公司。由於受眾實在太少,而且也沒有大的企業給它捆綁機會。這裡就過了。



2、市場體量與結構。

2018 年全球操作系統市場規模約 280 億美元,中國市場約佔 10%的份額,約 200 億元(Gartner統計),而國產操作系統的市場規模約為 15億元(中研普華研究),佔比約 7.5%左右。

以上第三方數據應該還是太樂觀。我們團隊找到了PC端操作系統數據,這是操作系統佔比最大的類別了。PC 端操作系統Windows佔比居第一,高達93.11%。Linux 操作系統佔比3.58%,Mac OS 操作系統佔比2.84%,Unix操作系統佔比0.01%,其他PC端操作系統共佔比0.47%。Windows處於壟斷地位,蘋果電腦價格較高,國內對於 Mac OS系統的使用率仍然很低。

國產操作系統-----股票深度解析

具體到國產軟件內部的佔比,如下:

國產操作系統-----股票深度解析

深度2018年有上千萬收入。

目前看整個市場還是windows一家獨大的局面。未來怎麼走,就是生態之爭了。



3、未來的廝殺。

由於國產操作系統都是基於Linux的修改,所以目前大家都在對抗微軟生態。但是內部目前也是廝殺大於合作。究其原因還是這些軟件沒有得到商業應用,現在僅有的迭代環境還是上層扶持的,大家爭奪的就是這部分傾斜性的蛋糕。而在真實的商業市場競爭中,一個幾百人的公司開發的產品要和微軟windows抗衡還是很難的。

現在內部的競爭太多,項目還都是一個一個談出來的,這兒我做,那兒它做,也沒多大價值。我這裡就講一個故事,談windows是怎麼突出重圍的,供大家參考:

當年Windows能最後稱王,無非是PC戰勝了非PC平臺,以及贏得了PC陣營內部爭鬥。我們主要談PC陣營的內部爭鬥:

國產操作系統-----股票深度解析

第一步,微軟抱上IBM大腿,合力開發OS/2,把蘋果擠出去了。那有人會說打敗蘋果的不是微軟而是IBM,但是你告訴我,決定一個操作系統生命的難道不是應用場景?(看看紅旗怎麼死的)。由於微軟抱了IBM的大腿(PC佔比9成),所以它勝利了,最著名的事件當屬蘋果氣勢洶洶地狀告微軟Windows侵犯MacOS的版權,最後結果就是蘋果輸了個精光。用渠道擠死技術優於自己的選手,微軟駕輕就熟。此時蓋茨在IBM面前裝孫子,俯小做低。

第二步,忍無可忍,無需再忍。IBM對PC有執念,認為是自己創造了PC,所以一直對微軟吆五喝六,最開始Gates的的確確是把自己的精銳都編入了OS/2系統開發裡面去了,但是這個團隊高層勾心鬥角,IBM尋思隨時踢走微軟,下面一線開發人員也是企業文化,年齡背景不一(IBM終身僱傭制,西裝革履,按寫的代碼數量計算工錢,微軟的碼農穿著牛仔褲,工作時間隨意,要求代碼精簡,雙方根本不可調和),開發進度一拖再拖。

在IBM的計劃裡,OS/2 1.x 針對80286開發。Gates則力主拋棄80286,改攻英特爾剛推出的80386,386內存性能明顯更優,但是IBM不捨得放棄286現有的市場存量,雙方第一次爆發矛盾,此時Gates主要精力還是在OS/2.直到有一個大神的到來——Weise。Weise來自普林斯頓大學,是微軟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收購DSR的核心成員,由於受不了OS/2冗餘的作風,它選擇回到毫無前途的備胎Windows團隊。但是這個大神與他的朋友一起讓Windows運行在保護模式裡,打破了640K界限,Windows3.0誕生,徹底把無比冗餘,龐大的OS/2比下去了(此時DOS應用依然運行在實模式裡,依然受640 K限制,無法多任務)。

當IBM發現Windows3.0的牛逼時,一萬頭草泥馬,以自身市場份額為要挾,要求微軟砍掉這個系統。但是市場不這麼認為,當用戶發現Enhancedmode後,Windows 3.0火了。Windows3.0在短短兩月就售出一百萬份後,Gates發現沒有IBM,好像也可以。有了牛逼產品和用戶的認可之後,自此雙方決裂。

但是微軟的成功也要感謝技術的變遷,Windows3.1加入了多媒體播放支持,PC從無趣的生產力工具變成家庭娛樂設備。更多的媒體開發者看到了被釋放的內存,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大量的媒體應用軟件,讓生態更加多元化。

與此同時,PC市場進入紅海, IBM的影響力一跌再跌,失去了價格錨的作用,OEM開打價格戰。由於價格下跌,PC大舉殺進家庭電腦市場,到1993年微軟宣佈Windows用戶達兩千三百萬。IBM操作系統已經名存實亡,一家硬件公司做軟件開發,它不順手!看看華為的手機操作系統幹不過阿里,數據庫高斯干不過阿里的MongoDB就知道了。所以我這篇文章並沒有鴻蒙什麼事兒。一是這玩意還處於PPT狀態,另一方面我們確實瞭解過華為內部,軟件開發不擅長,而且這玩意眼下最掙不上錢,如果要裁員,華為肯定從最掙不上錢的人員開始裁,做操作系統的,做數據庫的,畢竟它連存儲沒放過。

總結:未來國產操作系統裡面可能有人要走出來,雖然難度很大,但是我們要有夢想。判斷誰能走出來,主要看三點:

1、生態搭載,一是硬件搭載,現在的操作系統基本都能適配X86和主流的國產芯片,但是也有自家陣營操作系統只適配自己芯片的(龍芯)。另一方面就是軟件搭載,一個優秀的操作系統要能兼容其它諸多的應用軟件,只有更多的IT狗在你平臺開發,這個生態才是完整的。在生存初期,捆綁站隊也許是好的,但是到了後期,獨立的軟件體系,兼容各家應用的系統才能真正站立起來。

2、人才,IBM一群40歲穿西裝的職員乾的過一群大學剛畢業,工作彈性的碼農嗎?顯然不行,企業文化決定發展高度。即使招攬了大神,文化氛圍不好,大神也願意去一個自由、蓬勃生機,一看就沒前途的屌絲團隊。

3、機遇。這玩意玄之又玄。一個偉大的企業,除了有非凡的人才和高效的工作氛圍,也要有機遇。21世紀初,PC剛剛進入中國,用戶習慣尚未確定,各大PC廠商也願意諸多嘗試,那是個機遇,但已經錯過了。現在人人一臺PC,用戶習慣更改起來還挺困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希望市場多給民營企業一些機會,不要逼得人家到處找乾爸爸才能拿到訂單。也許未來還有所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