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歲農民,還有個近八十歲老母,外出打工老母難活,在家務農自己難活,怎麼辦呢?

qzuser


補充:很多人慫我,說我沒良心,沒人情味;我也來起個底,我今天32歲,父母也馬上60了,我地地道道的農民,往上三代都是農民;20歲家裡遭遇點困難,也就是2007年,全家所有的積蓄加在一起才500元;除了農村戶口之外,我一無所有,上學都是借錢上的。

就是我這種農民,城裡沒有房子,農村沒有宅基地,更別提耕地和補貼了,我說的話有問題?父母在不遠行是對的,但年輕的時候幹啥去了?該奮鬥的年紀不想辦法奮鬥,老了之後不奮鬥還想幹啥?凡事需要客觀評論,要不要我拿出我家的戶口本,去公安局戶籍科開證明給你們看?32年的農民,沒有自己的宅基地、沒有耕地,更沒有補貼, 那些評論說我不是農村人的,搞笑不?興許在你們眼裡,有耕地的才是農民,那對不起,我不是農民,我特麼是沒有耕地,享受不到補貼,也沒有宅基地的盲流子。這下各位滿意了?你們慫我就是有人情味了?你們慫我就是有良心了?拍拍你自己的良心,你現在的條件比不比我好?


此話怎講?難活又從何說起?50多歲的農民?80歲的老母親?您是70年生人,母親是解放前40年生人,這幾乎經歷中國從貧窮到富有的所有階段,“外出打工母親難活,在家務農自己難活”這句話缺乏可信度。

首先,50歲的你,80的老母親,如果是農村人的話必定有自己的耕地,搞不好你的子女也分到了很多耕地,那麼這些耕地必然不會荒廢,如果說靠這些耕地過上高質量的生活那不現實,但如果只是用來生存,保障日常生活所需肯定是沒問題的,所謂的“難活”是否有些言過其實了?

如果您一直單身,沒有妻兒子女,那麼在家賺不到太多的錢,外出又無法照顧母親這的確是很多農村單身人士面臨的問題。但如果自己結婚了,妻兒子女健全,自己外出打工之後,你的妻兒子女難道就不管他們的的奶奶了?你這不是搞笑呢麼?農村人雖然沒什麼錢,但要講孝道,還是比較講究的,幾乎不會出現遺棄老人、不贍養老人的情況。

至於你所說的“外出打工老母難活,在家務農自己難活”,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了,現在的農村不同以往,如果您的老母親真的80歲了,國家必然也會給予一定的補助,而且現在農業稅全免,如果真的有困難也可以申請補助,雖然給的不是很多,但保證你活著是肯定沒問題的,那怎麼能用“難活”這個詞?

如果只是單純的在農村生活,一年的花費是極低的,都不用你外出打工,就靠自己的耕地和幫別人幹活就足夠你們母子生活了,甚至還能隔三差五的吃頓肉、包頓餃子,現在的物價雖然貴,但還沒有貴的那麼離譜。

如果究其根源,不還是你自己不努力,與其向他人傾訴你的現狀,不如先想想自己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狀況,那樣更有意義。


新農志


事實真是這樣,50多歲的年紀,在農村的確是正處於尷尬的年齡段。建行漸遠也是屬於這種情況,我在家是老小,父親前些年的時候去世了,如今老母親也已經是81歲了,獨自一人生活在農村老家。好在建行漸遠在小縣城打工,離老家算是不遠,也就半小時的路程。如今在家務農,單靠莊稼地裡的那點收入,的確是捉襟見肘。而外出打工,很多人又放不下家中的老母親,的確處於兩難的境地。像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今年50多歲的這一代農民,應該是出生在1970年以前,那時候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所以我們這一代基本上都是弟兄姐妹們多,以三兩個最為常見。這部分人,目前的家庭狀況大都是孩子在讀書,父母已經接近80歲的高齡。真是兩頭需要錢的時候,扔下哪頭都說不過去。

現如今,家中有讀大學的孩子的人家都知道,一個大學生一年的費用不是一筆小錢,即使是孩子再會過,一年中學費加上生活費以及其他費用,怎麼也得個小3萬。這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如果是隻是在家中擺弄莊稼的話,一年根本就賺不到3萬元錢。

等到孩子大學畢業以後,隨之而來的就面臨就業,結婚。家裡是個女兒的還好說一些,有了多給一點兒,沒有就少給一點兒。但如果是個兒子的話,細算起來,這費用就是個“天價”。樓房少說五六十萬、加上一輛10萬左右的汽車,給女方的彩禮以及結婚當天的酒席等等,加起來就得個100萬左右。即使是再少,最起碼還不得個七八十萬啊。

而父母也已經年邁,身體健康的老人家還算是不錯,自己一日三餐能夠自己做飯,隔三差五回家看看倒也沒啥,可萬一父母有病,臥床需要照顧,撇開醫療費不談,身邊還真缺不了人。養兒養女不就是指望這一天嘛,當自己年邁不能動彈的時候,就是兒女出力的時候。

記得我岳母生病住院期間,就是我老婆守在病床邊照顧的。後來出院回家,一直是她在老家伺候,直到半年後丈母孃去世。那時候,兒子正上初中,我照顧兒子,她照顧丈母孃。兩頭都不能扔下,只有這樣,才能不留遺憾。

所以,像我們這個年齡段,就得靈活掌握,反正老的要照顧到了,小的還得培養。惟願我們的父母能夠健健康康地,這樣我們還能少一點負擔。50多歲的農民,就像一根被壓彎了的稻草,再艱難,也要挺住。你說,是不是這樣?歡迎路過的同齡人留言,參與話題討論。


建行漸遠


我做過民辦教師,當過鄉村幹部,今年五十三了,上有八十多的父母,下有還在上初中的兒子,出門務工,家庭收入高一點,父母沒人照顧,每年春節後來南方,快出門的時候,父母千叮嚀,萬囑咐,送了一程又一程,我們走了,站在那裡一直快到看不見我們的時候還不肯回去,心裡五味俱全,這也是當今社會的縮影。不出門日子也能過,但過的緊巴巴的,養殖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那個養豬的學生,今年虧損近兩百萬,幾近傾家蕩產。


手機用戶18665889020


這個年齡段,如果結婚早可能兒女已經工作了,如果結婚遲的話兒女還正在讀大學。上有老父老母要伺俸,下有兒女要操心,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在農村,這樣的家庭應該不在少數,下面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或許聽完了對你有所啟發。

我媽媽今年八十六歲,哥哥今年也已有五十八歲了,自從幾年前我父親去世後,媽媽的身體就大不如從前,手腳關節風溼痛得厲害,但是亳無影響媽媽愛幹活的天性,因此總讓是讓哥哥不放心。



幾年前村裡面的人已經家家都在山外面或城市或鎮上買了房子,整個小山村就只有我哥一家人還在堅持住著,後來我哥嫂也在鎮上買了地造了房子,因此也欠了些外債,為了早日把債務還清,我嫂嫂也跟隨她兒子外出上海打工。

嫂嫂到了上海穩定了之後也有意想叫哥哥一同去上海,這樣就可以多賺一點錢早日還清債務。可是我哥不放心媽媽,山裡條件那麼差,村裡又再沒有其他人,自己要是外出打工了,八十幾歲的媽媽怎麼辦,如果萬一媽媽有個什麼閃失連個捎信的人都沒有。

我跟哥哥說,如果你真想去上海打工,那我把媽媽接來我家住,我們這醫療和交通都方便。可是媽媽不願意,她說:“你姨父常告訴我,孩兒她姨呀,人老了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去女兒家給女兒家添麻煩,俗話說,六十走親不過夜,七十走親不過晌。”

由於我們拗不過媽媽,哥哥放棄去上海打工,一直在小山村裡與媽媽作伴,雖然家裡經濟條件窘迫,哥哥儘可能的想辦法既能照顧媽媽又可以賺點錢來開支人情往來,他老實本分又沒技術,加上也不年輕了,為了能賺錢,哥哥就去借錢買了一臺油鋸,鄰村哪家有人要開荒造林的就請哥哥去開荒,工錢不多,百來塊錢一天工。

沒有人請工的時候就去山上放蜜蜂桶,老天還是對哥哥眷顧的,每年都會飛來幾窩蜜蜂,一窩蜜蜂一年可以取兩次蜂蜜,每年收穫幾十斤蜂蜜,賣了也可以補貼家用,但還是有很多時候錢不夠用,有人辦酒需要送禮時,實在拿不出錢的時候,哥哥無奈也會問媽媽借錢,等賣了蜂蜜或者幫別人幹活得了工錢了又再還給媽媽。

很多時候媽媽覺得是自己拖累了兒子,暗自嘆氣。如果哥哥有急需用錢的地方,媽媽總會問哥哥,有沒有錢,如果沒有就到我這裡拿了先。

幾年過去了,故事並未完結,嫂嫂和侄兒還依舊在上海打工,媽媽和哥哥也依舊在山村裡相依為命。日子雖然不寬裕,但哥哥並沒有因為不外出打工就活不下去,媽媽就是哥哥與苦日子較勁的支撐。


瑤鄉肖大姐


確實50多歲了!就別再出去打工了!50多歲了還出去打工!大都是幹力氣活!搬運工,如果幹建築工還好!工資高一些,差不多兩三百一天!如果進工廠幹!工資卻很低,而且又是最累的活!每個月緊巴巴的也很難存過二三千元,八十多的老母親在家過的日子!哪裡象人過的!我認為守著家,守著母親種著那兩畝薄田,養個百十隻鴨子!日子過得樂悠悠的,比什麼曰子都好!我現在就是在過這樣的日子!差不多一個禮拜殺一隻鴨吃!天天吃鴨旦都吃煩了!鹽旦皮旦吃得不想吃!地裡種點無農藥蔬菜!田裡種點無農藥稻穀!一年來賺不到幾個錢!但不打牌,不嫖不賭,也花不了幾個錢!


莽龍


說的給我親身經歷一樣,我也有年邁的老母(今年正好八十一了),我今年五十七,按理應該在家孝敬母親,可現在還欠外債三萬伍仠元(二個兒子,給他們蓋房.買房.娶媳婦欠的外債,兒子們不還債)。在家吧確實混不下去,不在家吧年邁的老母是我的牽掛?想想老母親要我一點都沒用,子欲養為了還債而不在身邊,真是不孝?可沒一點辦法?整天內疚……?


冰山一角59446


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為了母親哪裡也不能去,必須在家好好伺候年邁的媽媽,錢永遠掙不完,母親必須好好伺候,現在就業的機會很多,完全可以就近找個活幹幹,收入多少無所謂,畢竟家有老母,確實是沒有辦法,我們出去能放心嗎?我們常說父母在不遠行。

現在這種現象很多,家裡的老人都七老八十了,出去不放心,很多人選擇在家就近找個活幹幹,有的跟著農村建築隊打工,有的裝車卸車,還有的打零工,總之老人是第一位,家裡的老人都一把年紀了,怎麼辦,出去根本不是辦法,如果有個三長兩短的根本來不及,這個歲數的老人身邊一會都不能離開人。

現在生活都好了,到處都能找到活幹,只要你能任勞任怨的幹,出去打工農忙的時候來回跑跑一年也剩不下幾個錢,在家搞建築的一天200塊,還不耽誤幹農活,家裡有事立即就能回家,特別方便,他們一年也有3、4萬的收入,一點不比出去收入低。

出去主要是清靜,年尾能剩下成總的錢,在家發工資就花了,掙也不少掙,就是剩不下錢,出去呢?平時不發工資,年底一次性結清,能拿一把回家,確實能擋事,再說出去什麼事沒有,就是踏踏實實的幹活,在家呢?這事那事的,所以很多人選擇外出並非掙的錢多,主要是清靜。

父母在不遠行這是千百年來的古話和傳統,父母年歲一高,身邊離不開人,他們必須有專人看護,這個歲數的人說有事就有事,身體稍微不舒服,必須第一時間去醫院,行動也不方便,必須天天端飯,洗洗漱漱,很多事情,年紀大的老人一般神志不清,天天迷迷糊糊,誰也不認識,更喜歡亂跑,所以身邊根本離不開人,必須有專人看護,這也是我們做兒女的義務,這就是養兒的目的,防老啊!希望大家明白,謝謝


大海傳媒


農民,50多歲的時候,是一個很尷尬的年齡。兒子娶媳婦需要用錢,單靠農業是不行的,必須外出打工。但是,此時的父親和母親,都到了七八十歲的年紀了,需要有人照顧,脫不開身,真的讓人左右為難,不好決斷呀!

你的情況就是這樣,53歲,家裡有個年近80的老母親。如果你在家裡照顧母親,不出去掙錢,你的生活就會很艱難,沒法往前走。如果你出去打工掙錢,家裡的老母親就沒人照顧,無苦零丁不說,誰給他洗衣做飯?誰給他端茶倒水?有病了,隨便請醫拿藥,誰來陪侍床前?如果沒人照顧,恐怕她就會命喪黃泉。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其實,世上難有兩全之事,顧了這邊,就顧不上那邊。如果你的母親還是很健康,能夠自己活動的話,那你就選擇外出打工,去掙錢吧!畢竟人在社會當中,女孩錢是不能生存的。多掙錢,讓老母親在家裡生活好一些,身體強壯不生病,才有利於你更好的去掙錢。

如果你的母親身體不行,是個病秧子,有明天沒有後天的樣子。那你肯定是要呆在家裡,把自己的母親照顧好,雖然不會太富裕,但最起碼讓母親過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

但是,如果你的生活非常的拮据,困難,不掙錢就寸步難行。那就找一個老太太,去照顧你的母親吧。你每月給她一部分錢,讓他幫母親洗洗衣服,做做飯,老嘮嗑做做伴。那你把孝心盡了吧。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這個問題是目前農村最現實最客現最複雜最難解決的問題。

古人說,忠孝兩難全。孝同我們現在的道孝沒有兩樣。忠客觀上為國為民,而主觀上也是為自己的日子過的舒服美滿。

而稱得上忠孝二字的人士人,一般都是有抱負有成就的人。對於一般老百姓老農民,很難同忠孝二字沾上邊。老農民乾的都是最苦最笨最出力沒有啥尖端技術,不受人愛慕嚮往追捧的工作。

作為年齡過了五十多歲的一般的男人,自覺沒有什麼成就,老父老母要養,兒女們要拉扯,上學工作房子媳婦,樣樣都得操心都得花錢,指望種地絕對不行。兒女有出息還好一些,假如兒女生活平庸,加上有老人,老人身體健康還罷,老人若是三天吃藥兩天住院,可真夠五十多歲的男人受的。在家扶養父母,自己的小家庭咋辦?沒有一位姑娘願:嫁給一個很窮的家庭。社會發展這麼快,笨人黑明晝夜跟上社會跑,也是跟著火車拾糞連不上站口。我認為五十多歲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擠時間外出打工,給兒女們經濟上也添補一些。

當然有本事有能耐的人,不存在這個問題。

總之,有錢才能孝,無錢都可憐。


風雨同舟1960



五十多歲農民,還有個近八十歲老母,外出打工老母難活,在家務農自己難活,怎麼辦呢? 看到這樣的問答,心裡總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也深刻地體會到提出這樣問題的人一般都是很無奈很無奈的,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今農村老人的生活現狀。社會的發展,給無數年輕人創造了外出打工掙錢改變家庭困境的各種機會,同時農村人口老齡化、老人生活難這個現實的問題也擺在了面前。不要說兒子不孝,他上有老下有小,他得擔負起贍養老人、養育子女的責任,所以就必須出去打工賺錢。做為老年人,在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以減輕兒女的負擔。


當然,題主的問題,是一個更加具體和個性化的養老與外出打工相矛盾的問題。我給你的建議就是,一、如果老人能自理,你家中妻子可以在家裡替你贍養老母的話,你完全可以出去打工。二、如果老人不能自理,你妻子一個人也不能照顧的話,你就儘量別出去打工,在家和你妻子一起照顧和贍養老母。你完全可以通過種地、養殖、做小買賣等方式養家餬口。第三,如果你有兄弟姐妹,你也可以讓他們和你一起共同分擔贍養母親的責任。


總之,老母在世要盡兒女孝道,別等老人辭世痛哭流涕。盡孝要早,世上沒有後悔藥。願每一個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每一個家庭都盡享天倫。

(我是霞光滿天,堅持原創,表達自己觀點,傳遞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