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盆景藝術

忘情山野,漫步疏林,身伴孤樹,靜聽松濤,此古人之逸事,今人恐難尋也。若以此景移作書房清賞,則容膝之所亦生清曠之致,何等樂事。盆景,創作者的再創作,是"我化"的具象表達,人在景中游,不必追憶過去,考慮未來,只關照當下,中國的盆景藝術不是維納斯——需要欣賞者去考慮丟失的那隻手臂是如何安放的,因為一切都在盆缽中,三位的空間,在加上時間這個維度,觀“生意”體“造化”,一切結有法。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文人樹』,乃盆景界約定俗成之稱謂,形隨物賦形,隨形賦意。是不經意偶然得之天趣,是一念無有、一絲不沾的頓悟,是脫略形式、透過形式來表達、流露文人思想境界的“變化生髮無定式”。味即文人味。是文人品性、情趣、神韻的“士氣”,是疏淡、超脫、空寂而深邃的精神內涵。簡簡潔,簡練。幾託疏枝,稀落數葉;多一枝為多,少一枝為少。是一種極簡的淋漓表現,無干皆可簡,甚至可簡化到“零”,簡潔到幾乎抽象。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

/

中國的盆景藝術

線條,乃中國傳統藝術之筋骨,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這些線條不是單純塑造形體的元素,而是作者精神意趣的濃縮。或挺勁剛直,或蜿蜒含蓄,有清逸之姿,而無驕縱之態。雅平素,雅緻。樸實無華,清潔高雅。美而不落俗套,不矯飾。拙生拙,古拙,野趣。不呈才,不使氣,貴在斂約。可以是不完整或有缺陷的形體。淡素淡,閒寂。不囿於物,平淡天真,疏淡脫俗。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

/

中國的盆景藝術

孤高是『文人樹』盆景的顯著特徵,瘦而蒼勁,瘦中見精神!所表現的就是文人孤高的風骨。白大膽留白,少著枝葉,空間多。給觀賞者留有更多的審美聯想。其空白是“否定之肯定”之空白,計白當黑,實際上是為了“多”,為了“夠”,為了“滿足”。給人無窮深遠悠長的“味”,有餘韻,如弦外之音,似“此時無聲勝有聲”。逸飄逸,瀟灑。與眾不同。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

/

中國的盆景藝術

『此時無聲勝有聲』,看似『不完整』的形式,往往精神完滿、氣韻充盈。文人樹必須要有一種意境,宣洩一種情緒,吐露一種幽憤。我個人的心得體會是:最具藝術價值的文人樹是飽含“悲劇”意境的“病”樹。簡言之就是破殘的高傲的孤獨的文人樹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是文人樹精品中的精品。我的這個結論也是從文人畫中得來的。文人畫到了清代達到了鼎盛,湧現了許多頂極畫家,最突出的是"四僧",而"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濤最為突出。他們身為明末遺民,在書畫中寄寓國破家亡之痛,筆法恣肆、放縱、簡括、凝練,造形誇張,意境冷寂。他們的畫中樹都是枯朽殘破的。如圖:文人樹就是文人畫的立體體現,它必須傳達一種情緒,樹造一種意境。好的文人樹盆景,往往富含一種悲劇情節,是把美的東西“撕毀”了給人看。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有人認為文人樹必須是獨杆,兩根以上的都不能叫文人樹了。我個人認為,文人樹最主要的藝術特徵應該是看它是否能以樹言志,是否飽含文人畫的審美特徵,如果它滿足了高傲、枯瘦、殘缺的文人畫要求,多一兩根樹我看也無妨。我期待著有人搞出優秀的文人樹的叢林盆景來。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 文 人 樹 造 型 之 法 /

造型之法,須如畫意:

虯曲迴環、顧盼生姿、高下相應、疏密有致。

如此方得機趣,而氣韻生動。

獨 株

中國的盆景藝術

松如端人正士,

雖有潛曲之姿,以媚幽谷,

然具一種聳峭之氣凜凜難犯。


雙 株

中國的盆景藝術

二株畫法有二:

一大加小,是負老;一小加大,是為攜幼。

老樹須婆娑多情,幼樹須窈窕有致。

如人之聚立、互相顧盼。


三 株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三株樹畫法:

最忌根頂俱齊,狀如束薪。

必須左右互讓,穿插自然。


/ 十 年 樹 木 /

中國的盆景藝術

中國的盆景藝術

雅室何須大,咫尺之內,足見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