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史詩級變遷:北方經濟的3大懸念……

作 者:路口大爺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崛起與失落,重構與新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正在上演一場經濟版圖的史詩級變遷。

人在猶豫去留,錢在尋找出路,每一個微小的選擇匯聚起來,會成為改寫區域格局的洪流。

然而,今日有多少人在遙望遼闊的北方大地之時卻生出遲疑——

闖關東的熱情,早化成了燃燒後的歷史灰燼,共和國長子大東北成為了今日中國最失落的“鐵鏽帶”。

西北的高光時刻,更是渙散在歷史長河之中,這片土地無比渴望迴歸大唐盛世的輝煌,但又深知前路艱難。

最有希望的華北,近年來沉浸在棚改席捲而起的浪潮中,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卻踟躕不前,恰在此時,龍頭北京突然不再提“發展首都經濟”。

九州大地風雨滄桑70年,這一次歷史似乎站在了南方這邊。

而北方的經濟格局會如何演變,卻是懸念重重。

一场史诗级变迁:北方经济的3大悬念……

北方經濟面臨的第一大懸念,是南北差距是否有可能縮小。

年初智谷趨勢曾選用36個主要中心城市的GDP數據作出對比,發現東部陣營的GDP佔比與西部陣營的差距從2006年26個百分點收縮至2018年的16個百分點。

反觀南北,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從入世之初的12個百分點擴大到了18個百分點,南方全面碾壓北方。即便同是西部,西南的表現強過西北,同是東部,東南就吊打東北。

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南強北弱的趨勢還在繼續強化。

31省市三季度GDP排位出現了非常值得關注的變化——安徽反超北京,貴州碾壓黑吉,福建與河北、廣西與內蒙古、雲南與山西的戰況膠著

一场史诗级变迁:北方经济的3大悬念……

安徽出現了本世紀以來的最大變化。其實從2017年開始,安徽前三季度GDP已經實現對北京的趕超,但是北京的盤子更大,因此年末排位還是在安徽前面,安徽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縮小與北京的差距。現在,回報來了——如果四季度安徽能繼續保持領先北京1.5個百分點的增速差距,2019年安徽極有可能超過北京。

上一次安徽年度GDP超過北京,還是在1999年。這一次,除了安徽強省會戰略的成功,實際也有北京本身淡化經濟色彩的原因。

西南的增速吊打西北,華南的福建增速強勁,極大可能在後年趕超華北的河北,而南方最落後的貴州,經濟總量反超東北二虎黑龍江、吉林

財經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提出:“這一輪起始於2015年的南方省份對於北方省份的經濟絕殺,將以四川、湖北、湖南、福建等“南方四小龍”在經濟總量上全部超越作為“北方三哥”的河北,後者的排名從第6一路下滑至第10而宣告大獲全勝。”

只有河南,成為了北方省市裡為數不多的亮點

。其經濟增量(3518.24億元)反超浙江(3402.9億元),證明了河南做大做強省會的戰略成效。鄭州的GDP增速取得了7.2%的成績,增速超過了浙江的雙子城杭州和寧波,這兩個城市的增速分別為6.7%和6.5%。

但鄭州未嘗是高枕無憂的,一個龍頭產業命系富士康一家、靠大拆大建拉動經濟的城市,風險之高不言而喻,在中部崛起的龍頭之爭中,更是極難超越汽車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製造業量質更優的武漢。

為什麼北方會在這一輪經濟發展中被南方不斷拉開差距?

除了地理因素、天氣原因掣肘了北方的發展,南北差距也和國家的轉型道路、政策選擇有莫大的聯繫。

歷史上的北方,做出了不可抹去的巨大貢獻。計劃經濟初期,中國選擇走重工業道路,北方城市根正苗紅,承接了諸多重點項目。東北為共和國打造鋼鐵軀幹,西北守住邊疆的咽喉,山西則源源不斷地為全國輸送黑色血液,支撐起中國經濟的半邊天。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視野變得前所未有地廣闊。南方的步子邁得最大,民營經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江蘇有蘇南模式,廣東有深圳模式,浙江有溫州模式。而成都、重慶、武漢、合肥等內陸地區,

也藉著長江這條黃金水道,藉著上海這個中國第一大城市的跳板,與全球經濟發生關聯

如今新舊動能轉換,北方地區國有經濟佔比較大,經濟發展就顯得有點步履緩慢了。

我們還可以來看一組有趣的數據。

在2007年到2012年之間,南北省份的差距其實一直維持在0.5個百分點以內。而從2013年開始,就出現了南強北弱、南快北慢的新趨勢,到2016年南方GDP已經超過北方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南北差距其實只是在近五年才拉開

一场史诗级变迁:北方经济的3大悬念……

2013年是一個關鍵轉折點,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導致南北差距加速拉大。

1.國家的投資大週期變了

2008年之後開啟的四萬億投資計劃,到2013年的刺激效果已經式微,而一直以來依靠投資拉動、國企改革緩慢、民營經濟又較弱的北方也逐漸出現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

2.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

這可能是對南北差距拉大的最直接影響。

2013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大宗商品出現了一輪超預期的持續性下跌。從2012年到2016年期間,中國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6年走低,其中2013年到2016年期間,黑色金屬、煤炭、石油等出廠價下跌均超過30%。

而大宗商品的生產恰恰都分佈在北方。有研究指出,如果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下跌50%,可以拉低被北方GDP總量0.4個百分點,同時拉低工業利潤,對後期工業擴大投資帶來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從2014年之後北方的投資增速也進一步和南方拉開差距。

北方不是因為資源豐富才面臨資源詛咒,而是北方過度依賴資源,導致經濟缺乏韌性,在原材料大跌時抵抗力太低

另一方面,南方卻受益於上一輪大宗商品的大跌,南方有92%的原油依賴外購,油價下跌反而使南方為此年均節約近2700億美元的能源成本,對處於轉型中的南方製造業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3.行政干預的色彩加重

到了2015年,中央決定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淘汰市場上的落後產能。這個思維是對的,能夠加快推動北方的經濟轉型,但執行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用環保政策等行政手段清出大量的民營中小企業,最後終於拉高了原材料價格,利好了上游的巨頭,但終端議價能力高,導致產業鏈中游企業的利潤被兩頭壓縮。

這種調節手段,不是運用市場,那麼就出現了一個悖論:本來是想讓北方轉型,結果反而加重了這裡的行政干預色彩,對市場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北方經濟失速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南北分化的趨勢仍在進一步強化,且目前沒有看到任何扭轉苗頭。

一场史诗级变迁:北方经济的3大悬念……

第二大懸念,當北京不再提“發展首都經濟”,誰將是北方經濟龍頭?

北京,虹吸了全國資源的中國首都,一度想要在經濟上與上海形成抗衡的局面,經歷40年不懈奮鬥,北京的經濟規模也大有趕超上海的勢頭。1980年,北京GDP僅相當於上海的44.6%,到了2018年,這個數值已經攀升到了 92.78%,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

但就在這個關頭上,北京突然打算不追了,它開始剝離經濟色彩,強化首都功能

去年北京發生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疏散運動:停辦農民工子弟學校,騰退批發市場,以每天幾千個足球場面積的速度拆除違建,給予貨幣補償讓直管公房退租,京津冀地區醫保通用以鼓勵北京居民到外地養老……

這一場非首都功能疏解,不分階層,不分等級。整治“拆牆打洞”清理的是外來人口,建設通州城市副中心疏解的是公務員,規劃雄安新區遷移的是各類事業單位的知識分子。

關於北京更具體的分析,可以看看我的老朋友旺角黃局長寫的北京系列文章,比如其中一篇已經找不到了,叫《北京離上海越來越遠,離中央越來越近》,現在我們已經準備出版成書。

這些事情的背後,是北京的定位發生了變化。北京打算做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再也沒有提“發展首都經濟”,更加沒有說要成為“經濟中心”。

這場義無反顧的騰退運動,是北京打算治理大城市病,讓它不再受貧民窟、城市擁堵等問題的困擾。這是一個離市場越來越遠,離權力中樞越來越近的北京,所以,經濟增長也必然要做出犧牲。

以後,北京的GDP排位不斷下滑,也是必然趨勢,而這裡可能也會成為中國唯一一個不用考核GDP的城市。

北京是可以任性撒撒嬌的,比如出現財政壓力時,可以公開喊窮,但北方的其他城市卻不一樣,所以,北方經濟的火車頭以後會在哪?這是一個懸念

北京和上海、深圳、廣州這些一線城市的不同,除了權力等級,還有一點就是經濟的輻射能力。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都能夠形成一體化格局,一榮俱榮,而京津冀卻出現了著名的“環北京貧困帶”,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看看這是三大城市群的NASA 2016年夜晚燈光圖,這是反映城市群協同發展情況的最好情報。

一场史诗级变迁:北方经济的3大悬念……

長三角

一场史诗级变迁:北方经济的3大悬念……

珠三角

一场史诗级变迁:北方经济的3大悬念……

京津翼

北京和天津周圍出現大片灰暗,這是非常尷尬的經濟凹陷地帶

現在北京的疏解,對周邊城市還沒產生直接的經濟帶動作用。

我們再看其他北方城市,在前三季度中排名前20中的北方城市還有天津、青島、鄭州、濟南。

一场史诗级变迁:北方经济的3大悬念……

天津,北方的強二線、另一個直轄市。

在過去十年,天津得到了政策的傾斜,整個濱海新區,有近百家央企,對政策帶來的投資、對國企的依賴很大。但過於依賴政策的地區,經濟週期也會受到政治週期的影響。現在的天津已經告別了上一輪政治週期裡的大利好,國家戰略重心轉移,有長三角,有粵港澳,有雄安,還有中部的強省會,天津的競爭對手一下子增多了。

天津搶人這件事,多少還是能看出天津的緊迫感,但遠遠不夠,天津亟待激活民間實體的活力。如果未來還出現央企分流到雄安的局面,天津的GDP排位會被進一步挑戰。而直轄市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天津改革的動力,因為不敢試錯。

青島和濟南,北方經濟第一大省山東的雙子星城。

濟南吞併萊蕪,是山東強省會的第一步,但不管是青島還是濟南,可以說整個山東最大的問題是行政主導了這裡的經濟,地方的政治生態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培育。

民間調侃,山東什麼產業鏈最牛呢?造官產業鏈,三分之一的中央委員來自山東,可能在山東,哪個縣在上面沒幾個人。這是山東的優勢,能給山東帶來資源、計劃的傾斜,帶來資金、項目。

但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政治優勢也會成為山東經濟的絆腳石,導致這裡過度依賴政策、依賴計劃,忽視對市場的培育。山東年輕人熱衷當公務員,從中也可以一窺這裡的社會風氣。

這不是山東的錯,應該說,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是這樣,做事之前,牽橋搭線很重要。所以,

這何嘗不是山東的另一種“資源詛咒”呢,只不過它不是礦產資源,而是行政資源

其實山東的領導同志是看得很清楚的,比如山東省政府網站上發表的那篇精彩的自揭短板文章:《山東究竟該向南方學習什麼?——濰坊市委書記南方考察歸來的“發展之問”》。山東的危機感還不夠強,新舊動能轉換的口號喊得很響,但怎麼落實,怎麼推動,要繼續觀察。

放眼北方,誰能在經濟上挑得起大梁

一场史诗级变迁:北方经济的3大悬念……

第三個懸念,也是最大的懸念,雄安會如何破局。

2017年,對於北方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年份。

這一年,雄安新區“千年大計”橫空出世,中央大手筆投資,定位比肩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北方已經很久沒有這麼興奮了

這一年,高層在視察山東時首次提及“南北差距”,“現在中國經濟出現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走勢分化的情況從‘東西差距’變成了以黃河為界的‘南北差距’。”

也是這一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正式出臺,北京定位發生大變。

中央意識到了南北差距,但在北京定位大調整是必然之事,如果北方其他城市遲遲難以打破利益舊格局,那麼北方經濟的破局者就應該交給後來者——雄安

雄安是一張白紙,一塊國家試驗田,將來要怎麼搞,要怎麼顛覆遊戲規則,開創出一個什麼樣的新局面,給周邊其他城市制造多大的危機感和機遇,是一個必須高度

關注的大懸念。

而現在的雄安,依然靜悄悄。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重磅頭條:2019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 製造業名城市長論壇 / 數商大會 / 2019(第13屆)蘇商領袖年會 / 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 2018(第六屆)蘇商大會 / 2018數字江蘇峰會 / 第三屆金茉莉 / 2018蘇商領袖年會 / "系統思維"報告會 / 大健康產業峰會

蘇商講壇:沙鋼沈文榮 / 紅豆周海江 / 徐工王民 / 金箔江寶全 / 遠東蔣錫培 / 英達科技施偉斌 /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 / 對話牟其中 /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陸德 /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 / 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 /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 / 吉利李書福 / 格力董明珠 / 亨通崔根良 / 揚子江船業任元林 / 揚子江藥業徐鏡人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學範從來

一學六會:走進好孩子集團 / 走進中億豐 / 問道光芒集團 / 蘇商·棲霞

書記區長面對面 / 蘇商·鎮江市長面對面 / 走進阿特斯 / 問道江蘇天成科技 / 走進阿里巴巴 / 走進永鋼集團 / 走進長電科技 / 走進勝利精密 / 走進大亞科技集團 / 走進隆力奇集團 / 宿遷企業家蘇南名企行 / 走進揚子江藥業 / 走進徐工集團 / 走進中南集團 / 走進淮海控股集團 / 走進愛康集團 / 走進銀寶控股 / 問道常盛集團

連線蘇商:格力董明珠 / 亨通崔根良 / 建華建材王剛 / 新海石化範建民 / 金箔江寶全 / 福中楊宗義 / 羅萊薛偉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