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獲145倍網上有效申購

浙商銀行(港股02016)昨日啟動A股IPO申購。浙商銀行11月14日晚間公告稱,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供的數據,此次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為10966105戶,有效申購股數為270446547000股,網上發行初步中籤率為0.28286551%。

浙商銀行表示,根據《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公告》公佈的回撥機制,由於網上投資者初步有效申購倍數為353.52倍,超過150倍,發行人和聯席主承銷商決定啟動回撥機制,將109581.10萬股股票由網下回撥至網上。回撥機制啟動後,網下發行最終發行股票數量為68918.90萬股,其中網下無鎖定期部分最終發行股票數量為20675.67萬股,網下有鎖定期部分最終發行股票數量為48243.23萬股。網上發行最終發行股票數量為186081.10萬股。回撥後網上發行最終發行股票數量與網下無鎖定期部分最終發行股票數量的比例約為90%:10%。回撥後此次網上發行最終中籤率為0.68805131%,有效申購倍數為145.34倍。

成長性良好

據此前招股書顯示,浙商銀行此次將發行不超過25.50億股股票,每股發行價格為4.94元,此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

浙商銀行2019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銀行資產總額、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吸收存款總額分別為17372.69億元、9327.02億元、10499.45億元。2019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25.74億元,同比增長21.39%;實現歸母淨利潤75.28億元,同比增長16.07%;平均總資產收益率0.91%。同時,1.37%的不良貸款率和240%的撥備覆蓋率,都顯示該行資產質量優良、撥備計提充分,繼續呈現著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除資產質量優良外,浙商銀行還非常重視對金融科技的投入與應用。據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行98.3%的業務通過互聯網實現。國家網信辦先後公佈的兩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中,有6家銀行宣佈提供14個區塊鏈服務,浙商銀行佔5席,即:應收款鏈平臺、倉單通平臺、個人理財轉讓平臺、同有益平臺和場外交易平臺。

浙商銀行董事長沈仁康日前表示,截至目前,浙商銀行應收款鏈平臺共落地項目2100多個,幫助11000多家企業融通了2100多億資金,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供給量、拓寬了普惠金融的覆蓋面。

銀行補充資本掀小高潮

浙商銀行招股書表示,此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募集資金到位後,各層級資本充足率將進一步提高。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85%,較上季末增加0.14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84%,較上季末增加0.4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54%,較上季末增加0.42個百分點。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有6家銀行登陸A股,分別為紫金銀行、青島銀行(港股03866)、西安銀行、青農商行、蘇州銀行和渝農商行。而除了已過會的郵儲銀行(港股01658)、浙商銀行上市在即外,還有16家銀行目前在排隊上市,即:廈門銀行、重慶銀行(港股01963)、蘭州銀行、紹興瑞豐農商行、廈門農商行、亳州藥都農商行、江蘇海安農商行、江蘇崑山農商行、江蘇大豐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齊魯銀行、東莞銀行、上海農商行、廣州農商行、廣東南海農商行和廣東順德農商行。

銀行積極謀求上市的主要原因在於急需補充資本金。光大證券(港股06178)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商業銀行資本約束壓力不斷加大,為滿足信貸投放、影子銀行回表、化解風險等安排,2019年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可能形成實質性約束,尤其是商業銀行以普通股權為代表的核心一級資本較稀缺,上市將是補充資本的主要手段,也可以完善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能力。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除利用IPO夯實資本水平外,在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方面也均取得突破。近日,台州銀行與徽商銀行(港股03698)相繼宣佈各自的永續債發行方案已獲批准,將分別發行不超過50億元和100億元的永續債,這兩家銀行由此成為首批發行永續債的城商行。

銀行股四季度或迎配置機會

券商分析人士認為,儘管今年新上市銀行股表現分化,但銀行板塊的高股息、低估值和業績平穩,疊加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將超額計提撥備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等舉措,將進一步提高銀行的股息率,銀行股四季度將重獲機構投資者青睞。

華北某券商銀行業研究員表示,如果從資金與交易層面來看,在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外資持續流入的趨勢不變,各類投資風格中價值投資佔比將有所提升,這實際上利好銀行板塊。由於銀行板塊業績增長穩健,而銀行板塊前三季度整體上漲14.8%,遠低於滬深300指數26.7%的漲幅,第四季度或為較好的“補漲”+“鎖收益”的投資品種。

華泰證券認為,上市銀行三季報表現依舊穩健向好,由於銀行利潤增速繼續上升、息差反彈、不良貸款生成放緩,增量資金偏好銀行長期投資價值,建議把握配置機遇。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