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歲大專畢業年薪十萬,感覺比多數同齡人強:二本畢業才四千

二十三歲大專畢業,年收入十萬,工資高不高?一位今年考入二本院校的學生跟我閒聊發牢騷說,畢業後留在本地的同校師哥,工資每月大多在3500元到四千元左右:本科畢業的工資還不如大專畢業生。

二十三歲大專畢業年薪十萬,感覺比多數同齡人強:二本畢業才四千

一、這個問題沒有比較的價值

畢業後工資的多少,取決於個人能力,也離不開家庭的背景。即使是985畢業生,沒有能力,空有一個學歷,又有什麼用處呢?再者說,誰說大專畢業生的工資一定要比本科生低?有些本科生在二線城市工作,年薪沒有超過十萬的大有人在。

二十三歲大專畢業年薪十萬,感覺比多數同齡人強:二本畢業才四千

數據顯示,2019屆高校畢業生薪酬區間佔,43.29%的畢業生在5千-7千之間,3千-5千的佔30.64%,超過7千的是18.35%,月薪超過一萬的,僅佔比5.08%,而蹲在校門口賣早點攤,一年的淨利潤不會少於十萬。

二、天花板的高度,是文憑的高度

專科畢業後,早奮鬥一兩年,可能工資比本科生要高,但是,“天花板”的高度,專科生肯定比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天花板高度”要低。

二十三歲大專畢業年薪十萬,感覺比多數同齡人強:二本畢業才四千

本市一家上市銀行秋招,其中一項面試的內容是“亮出你的朋友圈”。負責招聘的專員解釋說,人脈資源是衡量和決定在半年實習期間,業務指標完成的重要考核助力。人脈資源哪裡來?拋開所謂的文憑“鄙視鏈”,藏在背後的還有人脈資源:家裡沒有“礦”,只能依賴高校的校友。

三、學歷不代表一切,但太低就會影響一切

初中沒有畢業的孟美岐很敬業,歌舞俱佳,但是寫錯常用字、把湖南說成城市、把米蘭說成國家、提起讀書就是500本修仙小說的經歷,還是讓很多“愛豆”啞口無言。

二十三歲大專畢業年薪十萬,感覺比多數同齡人強:二本畢業才四千

憑著自創的“村花”人設橫空出世、初三輟學的楊超越,一個月內從剪拉鍊的廠妹躥升至娛樂圈的頂流,母校的老師卻說:楊超越輟學的原因就是因為怕苦,想一步登天,不勞而獲,不是因為沒錢上不起學。

年紀小的時候可以賣萌,過了30歲,沒有流量支撐的生活會不會變得空洞?二十歲的年齡,即使能賺夠一生的花銷,如果沒有知識去打理,恐怕未必能花銷一輩子。

二十三歲大專畢業年薪十萬,感覺比多數同齡人強:二本畢業才四千

四、以後的日子,不讀書,可能連話都說不好

看過央視《主持人大賽》,很多觀眾被董卿的點評折服,尤其是對一位選手的點評,董卿將主持人的主持稿,比作一篇小文章,提出“立意”在文章中的重要性,“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一句話贏來“滿堂彩”。

董卿往往會委婉地指出選手的不足,見微知著給出引人思考的答案。聽完董卿的評價後,會令人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這樣。

二十三歲大專畢業年薪十萬,感覺比多數同齡人強:二本畢業才四千

董卿超強的知識儲備源自於她多年來保持閱讀的習慣。小時候,她會按照父母列出書單閱讀,直到現在,董卿依然保持著每天閱讀一小時的習慣,引經據典可謂“信手拈來”。

在主持《中國詩詞大會》時,董卿即興聯想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並念出了他的一句詩: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二十三歲大專畢業年薪十萬,感覺比多數同齡人強:二本畢業才四千

當清華北大的研究生爭先恐後到學校做教師時,就已經充分說明:教育在發展,人才在下沉,社會競爭在加劇。不讀書的後果,很可能是在三十歲以後,“日子越來越難過。”所以,二十三歲的專科生,現在年薪賺到十萬元,真不必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