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96黃金一代,這一屆出了不少叱吒NBA的球星)

喜歡看籃球的朋友必然知道NBA有個96黃金一代,這屆選秀誕生了許多未來縱橫NBA的傳奇明星,像矮個子鬥士艾弗森,黑曼巴、五屆總冠軍得主科比,連莊MVP(最有價值球員)納什,還包括馬布裡、雷阿倫、本華萊士和佩賈、坎比等,可謂星光熠熠。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曼聯92班,同樣群星璀璨)

無獨有偶,在足球方面也有個92班,以貝克漢姆、吉格斯、斯科爾斯和內維爾兄弟等為基礎的青訓球員為曼聯在20~21世紀之交的成功立下汗馬功勞,後世再也未能出現如此成功的青訓,所以小夥子們也被稱為92黃金一代,被人們所讚頌。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科舉有沒有出現像籃球或足球那樣,一屆錄取的士子中人才扎堆出現的情況呢?)

您說這好像和今天的題目沒關係吧?還真有,籃球和足球講究個選秀和青訓,而中國的科舉同樣是在成千上萬的科考舉子中選拔人才。雖說以現代人的視角看,科舉是落後的代名詞,耽誤了無數讀書人的青春,但平心而論在封建社會科舉是最契合王朝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無數的平民子弟通過科舉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改變了帝國的命運。翻開歷朝歷代中舉的名單我們能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狄仁傑、韓愈、王安石、張居正、于謙(不是說相聲那位)、包拯和蘇軾等等,他們或從政或治軍,或在文學史上留下自己的赫赫聲名,所以有句話雖然諷刺但也現實:科舉再死板再苛刻也難不倒真正的天才!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中國的科舉史上有沒有像籃球選秀這樣出現“黃金一代”呢?

還真有,那就是著名的北宋嘉佑二年科舉,如果說籃球選秀成功的標準是看有多少人被選入全明星,那麼科舉成功的判定標準就是多少舉子能夠被寫入國史(畢竟在歷史書上有傳記,起碼說明了您在歷史上做出了一番事業,闖蕩出了一片天下),那麼嘉佑二年的這次科舉與其他科舉有何不同之處麼?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主考官歐陽修,當時的北宋文壇第一人)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主考官梅堯臣)

首先看考官陣容,根據《宋會要·選舉》記載,“以翰林學士歐陽修權知貢舉,翰林學士王珪、龍圖閣直學士梅摯、知制誥韓絳、集賢殿修撰範鎮並權同知貢舉。天章閣侍講盧士宗、集賢校理張師中封印卷首,館閣校勘張洞、王儼充覆考官,梅堯臣、張子諒、張唐民、董參、吳秉、鮮于烍充點檢試卷,張師顏、劉坦、李昌言、孫固、崔臺符充諸科考試官”。

主考官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當朝文豪歐陽修領銜,集合了王珪(李清照的外公,他還有個孫女叫王氏,後來嫁給了秦檜)、梅堯臣在內的全明星陣容。考官陣容就已經如此強大了,那麼考中進士的是哪些人呢?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嘉佑二年的這屆科舉,從主考官到中榜的學子都能湊成全明星)

隨便拉出來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啊!“嘉佑二年三月丁亥賜進士章衡等二百六十三人及第,一百二十六人同出身。是歲,進士與殿試者,始皆不落。章衡,竇卞,鄭雍,呂惠卿,蔣之奇,蘇軾,曾鞏,朱光庭,曾布,宋希,史元道,王韶,梁燾,蘇惟賢,蘇轍,劉元瑜”。您看看,單就一個蘇軾就已經不得了了,再加上蘇轍、曾鞏、王韶、程顥、張載、章惇這些大名人,真可謂星光熠熠!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嘉佑二年的進士們最少有二十四人在《宋史》有傳,比例已經相當高了!)

有人覺得可能也沒啥呀?我把這屆科舉錄取舉子的成就給您說一下就明白了,首先這屆科舉誕生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三位:蘇軾、蘇轍和曾鞏,誕生了九位宰相:章惇、鄭雍、呂惠卿、王韶、林希、梁燾、蘇轍、曾布、張璪,二十四人在《宋史》中有傳記,他們在政治、文學、軍事和經濟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毫不誇張的說,嘉佑二年的這次科舉不但對北宋朝廷影響重大,甚至對咱們中華文明的意義深遠。

咱們來介紹一下這些“全明星”成員吧!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三蘇雕像,不過和兒子們比起來,老爹在科舉上的表現實在是太差勁了)

蘇軾、蘇轍

蘇軾和蘇轍咱們就不詳細介紹了,一個慷慨豪邁,在詩歌、散文、書法和繪畫中都取得頂級成就,堪稱是北宋文人的代表,一個則與父子兄長並稱“三蘇”,他的文章“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在政界和文學界都極有影響力。

咱們先來說說蘇軾兄弟在這屆科舉中所發生的趣事。首先是年輕,蘇軾考中進士時才二十一歲,蘇轍考中進士時更年輕,才十九歲。兄弟二人同榜應試及第這樣的盛況也轟動京師,就連宋仁宗都得意的說:我為後世子孫錄取了兩個宰相!不過與兄弟二人年紀輕輕就考中進士不同,他們的老爹蘇洵就比較苦逼了,這位爺從二十七歲開始發奮學習,一直考到嘉佑初年,花了二十幾年都沒考上進士。看著兩個兒子一舉成功,再看看自己半生一事無成,蘇洵只能自嘲的說:“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連科舉的試卷都敢瞎寫典故,蘇軾的膽子也未免太大了吧!)

蘇軾在這次科舉考試中所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很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不過歐陽修以為這篇文章是自己的門生曾鞏所寫,所以為了避嫌就把該考生的名次往後拉了拉,結果文章的真正作者蘇軾算是倒了黴(蘇軾表示我是躺著也中槍啊!)。而蘇軾在文章中說:“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結果歐陽修和梅饒臣兩位大文豪愣是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等到蘇軾考中進士前來拜謝,歐陽修問起此事,蘇軾說這是我編的,歐陽修表示:???

張載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北宋理學家張載)

張載,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的創始人之一,這位的事蹟可能大家不太清楚,但他說過這樣一句振聾發聵,為歷代文人所傳頌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張載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死後入選孔廟受萬世祭祀。不過您別看張載在理學和哲學上取得重大成就,其實這位爺早期打算以軍功入仕,當年他大談軍事邊防,喜好兵法,還曾經上疏《邊議九條》等文章,頗有些儒將的風度,最後在范仲淹的鼓勵下棄武從文,研習儒家經典,終成一代大儒。

程顥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成語“程門立雪”,主角之一就是程顥)

程顥,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和理學家,對於這位很多人心情複雜,一方面程顥品德高尚,是名副其實的當世大儒,另一方面他和朱熹所創建的“程朱理學”在後世被統治者和無恥文人多曲解,為封建宗法制度提供了文學依據。理學講究綱常,強調倫理,所宣揚的“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這句話程老夫子還真說過,連賴都賴不掉)等都嚴重束縛了封建時期婦女的自由和尊嚴,所以頗受後世文人批評。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二程,哥哥程顥可親,弟弟程頤可敬,但太過死板不知變通)

說到程顥那就肯定要提他的弟弟程頤,這兩位同為大儒,被人們並稱為“二程”。不過同為兄弟,這兩位的脾氣性格也大相徑庭。“蓋明道(程顥)和易,人皆親近;伊川(程頤)嚴重,人不敢近也。”說句實話,我認為二程所強調的那些個“存天理,滅人慾”的事兒估計都是弟弟提出來的,如果說哥哥是個幽默可愛的老夫子(這可能和我們印象不同),那麼弟弟就是是那種古板,森嚴而不通人情的倔老頭。程頤曾經和司馬光吵(在我們印象中司馬光已經足夠古板了,但程頤還要更古板,更不通情理,兩人是“無一句相合”),和蘇軾吵(在司馬光的葬禮上被蘇軾嘲諷不知變通,是個書呆子),最後還和皇帝吵了起來。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蘇軾稱司馬光為司馬牛,可見其固執,但連司馬光都受不了程頤,其人性格可見一斑)

這是咋回事呢?在司馬光的推薦下,程頤擔任了小皇帝宋哲宗的老師,古代雖然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你畢竟是臣子,和皇帝上課還得分分君臣吧?可程頤偏不,不但不,而且還要在宋哲宗面前擺老師的架子,講究個“師道尊嚴”,那您說說小皇帝能樂意麼?沒過多久宋哲宗就特別討厭這個古板,沒有人情味不知變通的老儒生,就連司馬光知道這個消息後都不禁感嘆:就是因為程頤這類人,皇帝才不喜歡我們這類儒生啊!

曾鞏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同樣是嘉佑二年錄取的士子中響噹噹的人物)

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才幹和文學都不用多說,單就說說這次科舉,蘇軾兩兄弟同時登科已經足夠戲劇化,但和曾鞏家族比起來都不算啥。嘉佑二年的這場科舉,曾鞏和弟弟曾牟、曾布還有堂弟曾阜一起考上進士,人家是一門四進士!

不過雖為兄弟,曾家兄弟的政見卻頗為不合,曾鞏是典型的舊黨,反對王安石變法,而曾布則是新黨成員,追隨王安石推行新法,所以一個鬱郁不得志,一個則當上了宰相(不過曾布死後入了北宋《奸臣傳》)。值得一提的是曾鞏家與王安石家世代聯姻(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娶了曾鞏的妹妹,王安國的女兒又嫁給了曾布的兒子等等),所以這可能也是曾氏兄弟政見不同的原因吧!

呂惠卿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作為王安石集團的骨幹,司馬光預言呂惠卿會背叛王安石,後來不幸言中)

嘉佑二年中進士的還有呂慧卿。呂惠卿,新黨核心骨幹,王安石的股肱幫手,新法的很多條例和奏章都出自呂惠卿的手筆,王安石非常看重這個年輕人,所以把他當成自己的心腹。不過司馬光非常討厭呂惠卿,並且在王安石和宋神宗面前多次強調呂惠卿是個奸佞小人。司馬光對王安石說:“現在因為新法當政所以他投靠你,以後也一定會因為追逐權勢出賣你!”

熙寧七年,王安石請求離任,奏請韓絳為相,並以呂惠卿為參知政事輔佐韓絳。自立門戶的呂惠卿很快就把王安石這個昔日上司拋到了九霄雲外,他不但誣陷王安國的弟弟王安國使其獲罪,更擔心王安石回朝再次威脅自己的相位,陰謀策劃讓王安石去外地當節度使。不過老呂這點子小九九沒能逃過皇帝的法眼,很快王安石被重新啟用,呂惠卿這個“叛徒”被貶到外地,從此遠離了政治中心。呂惠卿是北宋黨爭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歷史上也譭譽參半,評價兩極分化極其嚴重,這裡我們不對其品行功績下定論。

章惇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章惇,同樣是一個譭譽參半的政治人物)

章惇,新黨核心骨幹。嘉佑二年,章惇和侄兒章衡一起參加科舉,結果章惇雖然考中進士,但人家章衡考上了狀元,章惇恥於發揮不及晚輩,於是直接扔掉敕書回家繼續發奮苦讀,在兩年後參加科舉考試,名列前茅。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章惇在青木鎮戰鬥中打得十幾萬西夏軍隊四散奔逃,親臨戰場的西夏梁太后披頭散髮差點被抓)

從這個小故事咱們就能大概知道章惇是什麼人,他剛強,要面子,極有才華,鋒芒畢露。與兩面三刀的呂惠卿不同,章惇是個堅定的變法派。神宗末年,章惇擔任知樞密院事,正式執掌國政,這位鐵血宰相迅速展現了他強硬蠻橫的一面,首先是積極備戰,派遣章楶西征西夏,北討遼國,一改被動防守之風。從宋真宗開始,北宋就在對外作戰中連吃敗仗,窩囊之極,而在章惇的領導下難得雄起了一把,人說章惇是鐵血宰相,名不虛傳。

科舉也有“全明星”,北宋的這屆科舉對中華文化都影響深遠

(章惇和蘇軾是好朋友,但因政見不同,章惇沒少讓蘇軾吃苦頭,晚年的蘇軾也因此被一貶再貶)

但章惇的問題在於他過於小心眼,新舊黨爭從神宗時期的所爭出於公心、凡事以國為重變成了私人恩怨,打擊報復,而章惇則在黨爭的慘烈程度上重重的加了一塊砝碼。這位大爺“協謀朋奸,報復仇怨,小大之臣,無一得免,死者禍及其孥。”文字描寫雖有誇張之處,但章惇處置起舊黨成員來說可是絲毫不手軟,什麼貶到嶺南,海南是家常便飯。章惇連死去的司馬光也不放過,不但撤銷了朝廷對他的所有諡號榮譽,而且連墓碑也沒給人家留,可以說在章惇的推波助瀾下,黨爭開始極端化,殘忍化。章惇,也是一個複雜人物,簡單的標籤根本無法概括其一生。

王韶

嘉祐二年中進士的名人還有王韶。王韶,北宋名將,您沒看錯,這位雖然是個文人但打仗卻是把好手,他多次率軍大破羌人和西夏的軍隊,總共收復了熙、河、洮、岷、宕、亹五州,為北宋攻佔兩千餘里土地!其赫赫功勳讓人敬服。

不過很尷尬的是,其他人有如此成就,嘉佑二年進士榜排在前三的這三位(按理說也應該是最優秀的三位):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您是不是一個都不認識?他們就像是流星,曾經在天空中劃出耀眼的光芒,終究沉寂於無聲。不過對這三位來說,能夠把蘇軾、蘇轍這些大文豪,程顥這種大思想家比下去,這已經是莫大的榮耀了,後人們估計也能吹個牛皮:蘇軾曾經是我祖宗的手下敗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