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M16步槍在越戰時期的黑歷史


上篇文章介紹北約三傑的時候說過M16在越南戰場上比M14步槍更被士兵討厭,那多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以前聽小夥伴們說過主要原因是M16太差勁導致美軍扔下M16,轉身去撿蘇制的AK-47使用,其實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扒一扒M16前身AR15的歷史

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主要裝備的步槍就是M14,美國當時考慮到使用7.62×51毫米北約制式彈藥威力更大,因此該槍成為美軍方制式步槍並大批量裝備,不過這個時候小口徑彈藥也開始嶄露頭角,特別是0.222英寸雷明頓馬格納姆彈,雖然是民用彈藥但是彈道表現得非常優秀而且後坐力極低而受到重視。

扒一扒M16步槍在越戰時期的黑歷史

左邊:5.56×45mm 中間:.220swift 右邊:7.62×51mmNATO


扒一扒M16步槍在越戰時期的黑歷史

.222雷姆彈


直到1957年美國軍方開始對小口徑彈藥的高初速和低後坐力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要求研製一款可以發射大威力、高初速子彈的新型步槍,並且可以擊穿美國的M1鋼盔,由於阿瑪萊特公司早期生產過AR-10,因此具有豐富的經驗,並在AR-10的基礎上研製出了AR-15步槍,該步槍配備了新研發的0.222英寸特種彈,0.222英寸特種彈是在0.222英寸雷姆彈(上一段提到)基礎上改用一種3.56克重的船尾彈頭,並且拉長了長度和增加了發射藥,重新設計的.22英寸特種彈也就是後來的M193彈。

扒一扒M16步槍在越戰時期的黑歷史

AR-15a3

阿瑪萊特公司研製的AR-15步槍與美國當時使用的M14相比具有諸多優點,包括機匣、握把、槍托等都使用重量更輕的鋁合金或者聚合物製造,因此該槍無論是後坐力還是精度上都比M14在近距離射擊中佔據更大的優勢,但是很遺憾並沒有通過美國軍方測試,主要是因為在雨水測試當中AR15的槍管進了水而沒有及時排出,導致在射擊測試中發生炸膛的事故而落選,美國軍方的理由就是小口徑槍管的很容易產生毛細現象,也就是表面對雨有吸附現象而不容易排出。

後來阿瑪萊特公司把AR-15的生產許可全賣給了柯爾特公司,柯爾特公司接盤後並沒有放棄,不但對AR-15進行了改進而且繼續像美軍進行推銷,幸運的是柯爾特公司恰巧趕上了美國介入越南內戰時期,由於M14重量重無法攜帶大量彈藥和後坐力大的問題,導致美國瘋狂的嘗試對蘇制武器AK-47的壓制,臨時拼湊他們能夠找到的武器,其中包括二戰時期的湯普森衝鋒槍,此時使用AR-15不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果真美國軍方還是採購了第一批AR-15步槍,該步槍也因為具有大威力和高射速的優點得到軍方認可,正式編號為XM16E1,其中X代表實驗階段。

扒一扒M16步槍在越戰時期的黑歷史

越戰期間美國大兵保養Xm16e1步槍


M16的悲劇來臨

當時美國軍方為降低成本擅自將發射藥種類更改為庫存更大的雙基球形藥,球形藥就是像鋼珠一樣的圓型發射藥,其燃燒是由外層向內層逐漸燃燒的過程,顆粒也隨著燃燒時間不短變小,該型發射藥具有在初期燃燒速度快、壓力大等特點,但是同樣具有殘渣多的缺點,配合當時XM16E1步槍使用的直接導氣槍擊作用,這樣一來沒有充分燃燒的燃氣殘渣將通過導氣管流向槍擊框,使槍腐蝕更快,並且增加的汙垢將導致抽殼和拉殼時出現卡殼和斷殼的現象,迫使美軍去撿蘇制AK-47使用,不過後來這一系列問題都得到解決,柯爾特公司對槍管採取了鍍鉻處理,槍擊內部做了硬化處理並更換了槍擊緩衝器。

扒一扒M16步槍在越戰時期的黑歷史

XM16E1

綜上所述XM16E1步槍出現卡殼和短殼等一系列問題其實並不是槍械本身問題,柯爾特公司不應背這個鍋,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國軍方擅自更改發射藥。(下一篇介紹M16系列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