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飛故事:閱兵那天 我們離祖國最近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前夕,這段熟悉的旋律如春風般溫潤著中國的每一條大街小巷,家國情懷縈繞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頭。而這種情懷,在航空工業哈飛閱兵保障團隊中更是無限放大,因為他們正奮戰在國慶閱兵的戰場……

哈飛故事:閱兵那天 我們離祖國最近

四個月,沙場點兵

閱兵前一週,我來到北京採訪閱兵保障團隊。雖然時間短暫,但這群可愛的人卻給了我最多感動。保障團隊由客戶服務中心、飛機設計研究所、黨政辦公室相關人員組成。他們中間,有即將退休的閱兵“老人”兒,也有剛剛當爸爸的“新人”。在他們身上,我切實感受到了什麼是航空情、家國情,那情感淳樸而濃烈。

哈飛故事:閱兵那天 我們離祖國最近

第二天,各受閱型號要進行閱兵前的大合練。清晨5點,我便坐車跟隨保障團隊前往飛行現場。天色尚早,在大霧的籠罩下還不見朝陽的蹤影。通過和團隊成員們聊天知道,像這樣早起的日子,他們早已習慣。“能為閱兵盡一份力,咱航空人光榮啊。”他們中的好多人,昨天還在連夜排故,眼中佈滿血絲。可一說起閱兵的事兒,臉上還是充滿喜悅。

“我評上黨員之星了。”說到一次排故任務時,一名黨員自豪地說到。為了更好完成閱兵保障任務,保障團隊還聯合相關廠所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根據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定期評比黨員之星。關鍵時刻,黨員們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為閱兵保障相關任務高質高效完成注入了強勁動力。從6月來到駐地,保障團隊已經在這裡工作了近4個月。這些日子裡,他們早已和受閱官兵和各型機融為一體。

沙場秋點兵。合練之前,各型機要進行飛行前準備。幾十架直升機整齊排列在機場上,蔚為壯觀。保障團隊隨時待命,始終與官兵們保持著緊密聯繫。檢查直升機,開車前準備,開車……隨著每一項操作的進行,幾十架直升機的旋翼幾乎同時轉動起來,發出巨大轟鳴聲。“看著這麼多直升機一個不差的開車成功,心裡樂呵呀。最怕的就是有些旋翼轉著轉著就停了。”一旁的客戶服務中心黨總支副書記車德明望著遠方和我交談到。和每一位團隊成員一樣,他每天都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外人看來,閱兵又酷又炫,而對於保障團隊來說是又“苦”又“懸”。苦,他們不怕。只是這顆懸著的心,只能在閱兵式結束之後才能放下來。

地面準備結束後到了早飯時間。在食堂前面的空地上,保障團隊與其他廠家的保障人員集合在一起,排著整齊的隊列走向食堂,和官兵們並無兩樣。負責打飯的官兵會微笑著說:“不夠還有啊。”話不多,卻讓人感覺十分溫暖。吃飯時,和身邊的外場服務室技術員李摯聊天,我有了辛苦之外的感受。“活動是保密的,不能和家裡說去哪了,去幹啥。四個月‘與世隔絕’,說實話挺想家。但我們不後悔,我們是在為祖國而奮鬥。”早飯過後,大合練開始。那一刻,我體會到了李摯說的“不後悔”。濃霧散去,在明麗的陽光下,一架架直升機漸次起飛,捲起陣陣巨浪。前面的直升機懸掛黨旗、國旗、軍旗,後面的直升機在空中形成70字樣編隊,扶搖直上,逆光飛翔。那一刻現場每個人心中只有四個字——“祖國萬歲”。

每一天,分秒必爭

當天晚上,我來到保障團隊宿舍,繼續採訪,聽他們講閱兵保障的故事。

分秒必爭,鬥志昂揚。披星戴月,只是尋常。

哈飛故事:閱兵那天 我們離祖國最近

7月初的一個星期六,客戶服務中心技術員鄭喬山正頂著炎炎烈日進行一型機的保障,汗水幾乎浸透了衣衫。“喬山,喬山,先停一下。”不遠處,外場服務室副主任張貴明正騎著電動三輪車向他奔來。這個三輪車是保障團隊最“得意”的座駕,駐地車輛緊張而且不允許攜帶手機,各機庫間距離又較遠,有了它保障團隊聯絡起來十分得心應手。“喬山,跟我去下那邊的機庫。有一架機出現地板振動故障,要停飛了。”張貴明急忙說到。話不多說,鄭喬山蹦上三輪車,就和張貴明奔向了目的地。到達現場,官兵向鄭喬山詳細描述了故障問題。飛行時地板振動異常,但是測量設備測出的振動值又在標準範圍內,多次調試依然無法得到改善。單純從外觀來看,很難分析出故障原因,鄭喬山陷入沉思。“再給我一些振動水平較高的數據,這樣能放大問題,找到規律。”鄭喬山脫口而出。在炙熱的陽光下,他一邊分析著數據,一邊不吭聲地察看著直升機。瞭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心裡已經有了盤算。“再飛一次吧。”他淡定地說到。一個起落下來,分析了相關數據後,他立即組織人手調整了2個主槳變距拉桿長度。又是一個起落,地板振動值減小了一半,飛行員腳部不適感消失。“這招厲害,謝謝,謝謝。”在官兵們的連連感謝中,直升機再次進入飛行訓練狀態。而鄭喬山又像趕場一樣忙不迭地回到原崗位。

哈飛故事:閱兵那天 我們離祖國最近

故障不過夜是保障團隊成員的共識,對於保障團隊來說,晚上九十點鐘下班都是尋常事。可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客戶服務中心外場特設工李新還能擠出時間“一心二用”。一次,李新正在進行直升機維護,在官兵們的話語中,他得知了一架任務外、保期外的直升機環控系統出現故障,被部隊停用了該功能。“我抽空去看看,停了這個功能,直升機的完好性就會受到影響。”李新熱心地說到。忙完眼前的事,他主動來到這架有故障的直升機前查找故障原因。“應該是線路短路了。”他一邊察看,一邊自言自語到。之後的兩天,李新只要忙完手頭的工作,就去查閱資料,努力尋找短路點。即使是夜間排故的時候,即使是很疲憊也沒有停止。機場上,月色下,常能看見他東奔西走的身影。最終,他以較快的速度排查出線路短路位置,並修復了這一故障,確保了該架機的完好。李新的敬業精神和高超技術受到部隊官兵的好評。

二十年,我又成了你

在採訪中,和一位老師傅的對話讓我感受到了航空人豪邁情懷。

哈飛故事:閱兵那天 我們離祖國最近

客戶服務中心外勤機械工齊文雁今年59歲,還有一年就要退休了,他在保障團隊中年齡最大。雖然沒在北京,但他同樣和年輕人一起奮戰在閱兵保障第一線。在電話交談中,齊文雁說出了他的心聲。

“我是航空工業的一名老兵,參加過國慶50週年、60週年大閱兵,參加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參加過建軍90週年大閱兵。在40年的工作中,我見證了祖國的強大,見證了航空工業的成長。今天,我還能工作在閱兵保障第一現場,我感到光榮,沒有遺憾了。”說完這句話,齊文雁發出爽朗的笑聲。那笑聲裡,飽含著對祖國的愛,飽含著“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和奮發昂揚的鬥志。或許沒人知道,此前,這位老師傅還連續排故到凌晨。或許沒人知道,因為患有高血壓,他在飛機上爬上爬下時常常緊咬著牙關。

時間在流轉,而航空情、家國情卻始終在傳承。

哈飛故事:閱兵那天 我們離祖國最近

20年前,齊文雁第一次參加國慶閱兵保障。20年後,客戶服務中心航電技術員姜長清第一次來到國慶閱兵保障現場。姜長清是個典型的東北漢子,長期在外場風吹日曬,他的臉早已變成紅黑色。他平時話很少,工作很拼,是個名副其實的鐵漢。可閱兵保障期間,他卻哭過兩次。出發前,他的兒子剛剛出生13天。因為孩子早產,一直在保溫箱中,他還沒來得及抱抱兒子。“我又要出差了,會很長時間。”“你去吧,在家也幫不上什麼忙。在外保重身體。”臨行前和媳婦兒的寥寥數語中飽含了太多複雜的情感。一邊是家,一邊是國。一邊是孩子的需要,一邊是祖國的需要,可他還是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車。在北京,對家的思念都寄託在一方小小的手機上。姜長清忙著工作,媳婦兒忙著帶孩子,視頻的機會很少,每次都彌足珍貴。8月初,部隊短暫休息,姜長清也第一次迎來假期,他終於有時間回家看看兒子。推開房門抱起兒子,兒子笑的一瞬間,姜長清哭了。他仰起頭,閉著眼,強忍著眼淚不想讓家人看見,這是遲到了75天的擁抱。那一天,姜長清讓媳婦給他和孩子拍了很多張合影。“你平時不是不愛照相嘛?”“孩子百天是9月份,我回不來。我先準備好照片,到時候發朋友圈啊。”

哈飛故事:閱兵那天 我們離祖國最近

再次流下眼淚,是10月1日那一天。這一次,不止有他一個人。在駐地的大屏幕前,閱兵保障團隊一起觀看了閱兵式的直播。當直升機出現在屏幕中,當解說員解說直升機型號時,保障團隊爆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這些默默頂住壓力、攻克難關的漢子都溼了眼眶……

哈飛故事:閱兵那天 我們離祖國最近

經過四個月的努力,試飛保障團隊圓滿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確保受閱型號米秒不差地飛越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閱兵保障任務完成後,哈飛閱兵保障團隊因高質量、高標準的保障服務和精湛的維護技能得到高度認可,連續收穫部隊的感謝錦旗。閱兵保障告一段落,可是我們和祖國的故事,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