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十箱蜂發展到二百箱?

土能生金10


蜂種問題

我們想要把10箱蜜蜂發展到20箱,首先我們要確定蜂種問題,一般分為中蜂和意蜂來進行養殖,這兩種蜜蜂的發展方式並不一樣,所以發展的速度也不一樣,這裡面我們還應該考慮一個是不是合算的問題。

第一:意蜂

如果我們選擇採用10箱意蜂繁殖成200箱,蜂部落認為這是非常不合算的,而且新手養殖意蜂會存在很多問題,如果我們採用10箱意蜂來進行繁殖,在不轉場的情況下,意蜂定地養殖成功率比較低,越夏和越冬死亡率都比較高,如果轉場養殖,10箱蜜蜂產的蜂蜜,可能連我們車費都不夠,當然,如果我們不計代價,採用追花奪蜜的方式,想要把10箱蜜蜂發展到兩百箱也不難,但是以蜂部落養殖的情況來看,這是絕對虧本的,所以不建議採用這樣的養殖方式。

第二:中蜂

如果我們養殖的是中蜂,可以採用定地飼養,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這裡面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養殖方式的問題,因為中蜂適合土法養殖和活框養殖。那麼我們究竟選擇什麼方式來養殖呢?一般中蜂的養殖蜂部落認為可以採用土法飼養,活框飼養,土法飼養加活框飼養三種方式。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三種方式的利弊。

1.土法飼養:土法飼養比較簡單,幾乎不用管理,但是這種方式養殖蜜蜂出現的問題是分蜂困難,育王困難,合群困難,所以如果我們採用土法飼養的話,以繁蜂為目的並不合算,不建議採用這種方式進行養殖。

2.活框養殖:如果我們採用活框養殖,主要的問題是管理麻煩,但是育王、分蜂、合群都比較簡單,以繁蜂為目的的話,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所以工作並不會輕鬆,所以採用活框養殖蜂部落認為是將10箱蜜蜂繁殖為200箱蜜蜂的最佳選擇。

3.活框加土養: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現象得到,活框可以大量的培育蜜蜂,培育蜂王,而土養則減少了我們的管理時間,從生產蜂蜜的角度來說,這種方式適合以活框養殖作為育種場,土法養殖作為生產蜂場的模式,採用粗放養殖的方式,遍佈安放蜂箱,便於合理利用蜜源,但是如果是以繁蜂為目的,這種方式並沒有活框養殖好。

需要具備的技術

上面已經說了,如果是意蜂養殖,採用這樣的慢節奏模式並不可取,所以我們這裡主要考慮中蜂的養殖,那麼中蜂養殖的話,蜂部落認為想要把10箱蜜蜂養殖到200箱,我們需要具備的技能有人工育王、合群分蜂、飼餵技術、越冬技術、越夏技術、中蜂常見病敵害防治技術。

如何發展?

在具備了需要的技術以後,就是我們的養殖問題了,那麼在養殖中蜂部落認為應該做好下面的管理。

第一:養殖強群

這點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蜂部落養殖蜜蜂的情況來看,養殖蜜蜂失敗最多的是中小弱群,所以就算我們蜜蜂再少也不能貪多,還是以養殖強群為主,採用主副群搭配,提強補弱等方式來達到全場群勢均衡,合理的進行分蜂。尤其是在蜜蜂數量很少的情況下,很多朋友容易為了貪多多分蜂群,這是不可取的,非常容易導致蜜蜂養殖失敗。

第二:科學的飼餵

這裡的飼餵包括獎勵飼餵和輔助飼餵,獎勵飼餵是蜜蜂繁殖和生產中常用的技術,而輔助飼餵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須具備的飼餵技術,在這兩種技術的搭配下,保證蜜蜂能夠輕鬆越夏和越冬,同時在大流蜜期的時候奪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第三:杜絕巢蟲

中蜂的巢蟲是可以杜絕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養殖強群,每年換脾,保持蜂多於脾,這是最基本的養殖中蜂技能,在滿足這幾個條件的情況下,中蜂基本上不會長巢蟲,蜜蜂的繁殖也會更好。

第四:適時分蜂

既然我們想要大規模的繁殖蜂群,那麼分蜂是必不可少的,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分蜂分多大才好的問題,根據蜂部落養殖的情況來看,蜂群過強了繁殖能力並不是最強的,蜂群過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強的,最強的蜂群是群勢在中上等的時候,所以我們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這樣發展起來並沒有我們蜂中等群勢的快。

第五:小轉場

不管在哪個地方,氣候並不是一年四季都好,如果在夏季或者冬季的時候我們能夠更好的利用蜜蜂,進行小轉地養殖,讓蜜蜂在冬季和夏季也能正常繁殖,這樣就會增加較多的蜜蜂,縮短我們想要把10箱蜜蜂繁殖到200箱的時間。

10箱蜜蜂多久能繁殖到200箱?

這是很多朋友都想要知道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是不確定的,主要看我們當地的蜜源條件和氣候條件,如果一年四季蜜源充足,氣候條件好,我們以兩個月分一次為例,因為蜂王每天產卵平均八百粒,一個月下來就是大約可以產出一脾蜂,但是有較多的老蜂死亡,如果我們以單箱蜜蜂算,一群蜂一年大約分四箱蜜蜂,我們以每箱蜜蜂分出兩筐為準,這樣差不多三個月分一次,到第3個月的時候理論上我們就有20箱蜜蜂、到6個月的時候我們就有40箱蜜蜂、到第九個月的時候為80箱,一年下來最多160箱,這是非常理論的數據,如果以實際養殖來算,遠遠達不到這個數據,因為我們每個地方都有春夏秋冬,蜜源也會有短缺,想要達到這個理論數據是不可能的,另外就是我們中蜂的區域化習性非常明顯,各地群勢也不相同。

所以想要把10箱中蜂繁殖到200箱,具體的還是要看我們當地的蜜源條件,中途不遭受任何損失,在飼養得當的情況下,蜂部落認為多數地方要在2年以上才有可能,比如我們在貴州安順地區飼養,這個數據可能能達到,但是如果是在貴州畢節地區飼養,2年的時間是達不到這個數據的。


蜂部落


流蜜期到來之前,養蜂人利用蜂群出現分蜂熱,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

在春季和秋季的時候,這時外界蜜源逐漸增加,蜂群開始進入繁殖發展的狀態,這時蜂群容易出現分蜂熱的現象,養蜂人可以在這時進行培育新蜂王的工作,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操作,擴大蜂群的規模。

蜂群繁殖發展達到8框以上,外界輔助蜜源充足的情況下,進行人工分蜂

我們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需要考慮到外界的輔助蜜源,蜂群繁殖發展的群勢達到條件,這時就可以隨時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操作。同時,在流蜜期的時候,我們需要組織育王群,進行培育多個蜂王進行儲存,可以應對人工分蜂的時候,分蜂群缺少產子蜂王的尷尬。

蜂群從10箱發展成為200箱,每年進行2次人工分蜂,大概2年就可以達到200箱以上。


蜂友會


自然界中的蜜蜂,是通過自然分蜂來達到繁衍目的的,蜂群增值的數量難於控制。人工養殖的蜜蜂,可以通過人工分蜂的方法,根據養蜂人的需要和目的,來增加蜂群繁殖的數量。蜂群繁殖數量呈裂變的形態,以幾何倍增的速度遞增,可以快速達到繁殖的數量。當然,蜂群繁殖必須有充足的蜜源和合適的氣候條件,還必須考慮病蟲害對蜂群繁殖的影響,包括處女王交尾的成功率等等因素。下面,我們在假設的理想狀況下,看看十箱中蜂定地飼養怎樣發展到二百箱。

在早春2月對蜂群進行獎勵飼餵,經過約2個月的繁殖,蜂群達到5脾蜂量,3月27日開始育王,4月10左右進行人工分蜂,一分為五。育王26天后,大約4月20日左右交尾成功的處女王開始產卵,5月10日左右新王產下的第一批卵羽化出房,按每10天增加一脾蜂量計算,在7月度夏前每箱蜂可以達到5脾蜂左右。10箱蜂就增加到50箱蜂了。

經過度夏,蜂群會有一定程度的衰退,8月初開始進行獎勵飼餵,8月27日開始育王,9月10日左右進行人工分蜂,繼續一分為五。大約9月20日左右交尾成功的處女王開始產卵,10月10日左右新王產下的第一批卵羽化出房,經過50天左右的繁殖,在11月底,每群繁殖到5脾蜂量。這樣,在越冬前10箱蜂就發展到了250箱了。

以上僅僅是在理想狀態下的數字遊戲,在實際操作中是很難實現的。就拿處女王交尾來說吧,因為天氣、雄蜂數量、胡蜂敵害等影響,處女王交尾成功率能達到80%就不錯了。蜜蜂養殖,與蜜源植物和氣候環境息息相關,正常情況,1箱蜂每年繁殖成4群是比較現實的,既能增加蜂群還可以收穫蜂蜜。也就是說,十箱蜂發展到二百箱,一般要2年以上的時間。如果真正想擁有一個200箱蜂的蜂場,除了要考慮蜜源和氣候環境外,最好從50箱蜂開始發展。


蜂語語


剛剛問過江山的一個老師傅,現在開始計算一年,一百箱強群還是可以發展到的,但那代價不是玩的,還不如直接買200箱划算


趕海007


放巢框要一框放,造脾滿了再放第一框巢框。估計是你巢框不夠。還有如果你那兩群蜂是同箱的,現在不是弱群,要分開。留下空間給其中一群發展。


濰坊小馬


對於分蜂,專家們提出兩種解釋:蜂蜜生產不足,有更多的蜂房用作子脾,這時蜂王產卵增加,必須通過分蜂解決;或者由於激素的原因促使新蜂王誕生,迫使老蜂王離巢而去。分蜂時,老蜂王只帶走少數蜜蜂,留多點蜜蜂給新蜂王。蜂王在蜂群中,壽命3~5年。由於年老的蜂王生殖率逐漸下降,在養蜂業中常被人工淘汰。

人工分蜂一般有以下方法:

平均分蜂法

此法要利用較強壯的蜂群,當子脾達到七至八框時,另取一個蜂箱,把子脾、蜜脾平均分開使兩箱各離原址半米左右,過半天或一天,再給無蜂王群誘入一隻產卵蜂王。這樣,採集蜂返巢時就會分別飛入左右兩箱。如果飛入兩箱的多少不均,則可適當調整蜂箱距原址的距離。

聯合分蜂法

這種方法是讓達到九框蜂以上的較壯蜂群各盡所能:蜂多提蜂、卵多提卵、蛹多提蛹、蜜多提蜜、粉多提粉,提出後,原群補上巢礎或空脾。把提出的卵、蛹脾放在一個空蜂箱中間,蜜脾放兩側,於次日誘入一個產卵蜂王,這樣就聯合組成了一個新群。

期待上面得信息能幫到您,自然分蜂的方法您應該都比較清楚就不多說了,主要看看你想幾年做好分群擴容!加油啊

三農愛好者,敬請關注!




火麻科技哥


我北方人不懂想懂也不容易懂應刻苦好好地學習但又怕蟄著但還是想懂,認為:

有那資金或想法有了資金,國家政策允許的反對者違法,再多多少箱,自己自主吧。


匹夫之責


時間問題,沒有時間就算強行的話只是玩蜂,不是養蜂,


冼容均


多多的單獨的培養蜂王。有蜂王的地方。就會有蜜蜂


雲南紅糖妹


分蜂!蜂群數量上來就分蜂

!少打蜜!分的更快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