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還記得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書嗎?第32課的內容是

《吃水不忘挖井人》,寫的就是江西瑞金沙洲壩的一口井。如果從普及度來說,這口井在中國的知名度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但真正去過且喝過這口井水的人卻不多。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沙洲壩曾經流傳“有女莫嫁沙洲壩,天旱無水洗頭帕”這麼句民謠,就足以證明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直到臨時政府帶著紅軍和各個部門工作人員來到這裡,才有瞭如今的紅井和紅色遺址群,也可以說是這口井改變了沙洲壩人的生活方式。

沙洲壩原本只是個百多位村民的小村子,卻擁有中國第三大喀斯特地貌群,僅石灰石的儲量就達到8.8億噸。再加上一條多沙的旱河壩穿插而過,因此儲水不易土壤乾裂被多番嫌棄。臨時政府因葉坪駐地被連續轟炸,被迫轉移至此。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一位楊姓地主將自傢俬宅捐出作為臨時政府駐地,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功能是軍事指揮所用,僅總參下轄的就有作戰、偵察、交通、動員、教育和管理等六個科室。次年又增設總司令部,以及通信、經濟、糧食等“九部一局”。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舉世矚目的“二蘇大”在1934年召開,共選出中委175人,屬於當時最高的權力機構。所以,毛爺爺也留在這裡生活了整整一年,直到長征出發方才離開沙洲壩,紅井就是在這一年挖的,期間發生的軼事也被錄入教科書中。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當時的沙洲壩村民想喝水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去十多公里外的暗河邊挑水,要麼就近從雨水積潭中取用臭水。毛爺爺經過了解後才知道,當地村民有“挖井會破壞風水”的迷信說法,因此勸道“莫信天命,要信革命”。

為了讓村民喝上乾淨的水,毛爺爺親自帶著鋤頭和鐵鍬在村頭找水源,最終選定一個長滿野油菜花的地方開挖,只挖了兩三尺就通過土壤的溼度確定地下有水。附近的村民聽說毛爺爺親自挖井,也紛紛帶著工具趕來。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就這樣,6米深的井只用一天時間就挖成,毛爺爺還拿來木炭與河沙墊在井底。從此,村民們喝上了被過濾乾淨的井水,為了感謝毛爺爺和紅軍,村民們自發將井取名為紅井,還留下“吃水不忘挖井人”這麼句膾炙人口的佳話。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紅軍出發長征後,這口井被禁止使用,深知紅井水甘甜的村民被迫又開始挑水喝。為了表達對紅軍的思念,村民們白天不敢去,只能晚上圍坐井邊默唸,期待紅軍早日歸來,哪怕被威脅殺頭都照去不誤。這一坐,就坐到了1949年。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解放後,沙洲壩村民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被填15年的紅井挖開,在井邊立了一塊感懷紅軍和毛爺爺的石碑,14個大字無時不刻都在彰顯著紅軍當年為民辦實事的見證,也因此有了《紅井水》這麼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紅歌。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如今,沙洲壩革命舊址群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瑞金市不可或缺的紅色旅遊景點之一,幾乎每天都有大批身著紅軍服的愛國者前來參觀學習,也有不少公司和學校專門把團建和活動設在沙洲壩。

江西紅井:去過的人都會直接喝,因為《吃水不忘挖井人》

​稍加註意的人會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都會往村口跑去,他們為的就是喝上一口毛爺爺親自挖的紅井水。令人感慨的是,幾個保安大哥精神抖擻的堅守崗位,或打水或遞水瓢。

烈日雖盛,井水卻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