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時代》第四集“綠色發展”:著眼“千秋大計”高質量發展 讓黃河造福人民

新時代,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總書記的擘畫和部署,對於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必將為流域人民帶來更多的福祉。繼續來看《黃河新時代 》 系列報道第五集《綠色發展》。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青海沒有海,卻有集中成片的“藍色光伏海洋”。利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青海省已成為世界上大規模併網光伏電站最集中的地區。距離青海湖南岸不到70公里的塔拉灘,茫茫戈壁中,大面積的太陽能光伏板代替了過去光禿禿的沙石地面。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據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維檢中心安全主管李鵬介紹,“光伏板安裝以後,風速就降低了,蒸發量就減少了,所以雜草恢復得比較快。”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上面安裝光伏板發電,在光伏板的下面種植牧草,修復生態,放牧羊群。牧光互補,實現了太陽能產業與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畜牧業發展的緊密結合。曾經的“不毛之地”塔拉灘,如今成為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大力推進光伏發電,青海不僅保護了黃河上游的生態,發展了產業,還為清潔能源外送探索了新路子。

從這家光伏產業園沿龍羊峽水庫向南20公里,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海南換流站工程正在緊張建設。2020年項目竣工後,每年可向河南輸送清潔能源電量達400億千瓦時,佔河南省全社會用電量的1/10以上,相應減少河南煤炭消費1760萬噸,佔全省煤炭消耗總量的9%左右。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河南省發展改革委電力處處長趙中友說,“青電入豫工程的建設,有利於促進我省能源結構加快轉型, 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但黃河流域生態脆弱,搞產業、謀發展,做好生態保護是必然的前提條件。

河南省滎陽汜水鎮的這片黃河灘區,5000多畝苜蓿草即將迎來今年的第五次收割。紫花苜蓿號稱牧草之王,可以防風固沙,改善土壤質量。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一年平均收穫5到6茬,效益上比傳統農業要好。” 鄭州極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正輝說。

黃河河南段灘區有320萬畝土地,適宜大面積牧草種植。自2016年我省農業“四優四化”工程實施以來,優質草畜在黃河灘區得到快速發展。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河南農業農村廳飼草站站長李鵬飛說,“計劃到2025年,在灘區建設一百萬畝優質草業生產基地,滿足(河南)三十萬頭奶牛產業發展的需要。”

黃河橫貫西東, 流經9省區, 各地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條件各不相同。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就要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等糧食主產區, 發展好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重點在集約發展, 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10月16日,全長31.7公里,連接新鄉、鄭州兩地的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這也是黃河河南段上的第25座跨河大橋。

通過構建高效互聯的交通基礎設施,黃河兩岸區域融合不斷加快,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今年8月,鄭州市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深度融合,邁出關鍵一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 鄭州大都市區橫跨黃河南北五市, 以全省8.7%的面積,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過30%的經濟總量,是黃河流域河南段人口最稠密、經濟最活躍、要素最集中的重要區域 。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彭俊傑介紹,“鄭州大都市區肩負著探索集約發展新路子和示範引領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推動鄭州大都市區集約高質量發展, 必須要依託黃河文化、生態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走創新發展之路。”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位於黃河北岸, 雄踞鄭焦融合“橋頭堡”的武陟產業新城,是產城融合創新發展的一個生動實踐。2016年6月,武陟縣牽手華夏幸福以PPP模式共同建設,以“中原智造、北岸水鄉”為城市定位, 短短三年間, 一座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生態和諧的產業新城拔地而起。 目前累計引入遠大住工、阿里雲、新基業等優質企業110多家, 初步形成智能製造、都市食品、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四大產業集群, 為武陟縣新增財政收入超過13億元 。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武陟產業新城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鄭周剛說,“我們要緊緊抓住鄭州大都市區發展的機遇,繼續推進鄭焦融合發展, 讓武陟這個傳統的農業大縣成為黃河流域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從龍羊峽到沙坡頭水電站,從黃河大鯉魚到沾化冬棗,從中原城市群到山東半島城市群……在九曲黃河浸潤下生機無限。但與此同時,黃河流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滯後,內生動力不足,對外開放程度低等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的突出問題仍需長期破解。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最需要的就是,黃河流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所有的省份都要有大局觀, 一定要在人和自然和諧,環境承載的背景下,走出一條山清水綠,經濟發展,民生髮展,社會發展,協調發展的路子。”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博士生導師張孝德教授這樣說。

《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黄河新时代》第四集“绿色发展”:着眼“千秋大计”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造福人民

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重大國家戰略為契機,著眼於“千秋大計”的高質量發展,是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發展的高質量,是創造綠色增長模式的高質量。把握好高質量發展精髓要義,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走創新發展之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就一定能夠在發展中更好地造福人民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