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终于达成协议开启一条特殊通道,莫迪感谢巴铁:2000万人受益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冤家对头”,虽然时常互相大打出手,但在某些领域仍有携手合作的可能。近日,莫迪百忙之际抽出空闲,参与了“格尔达布尔走廊”落成典礼。难得的是,莫迪还公开向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致谢,感情其理解并尊重印度锡克教教徒的感情。对于印巴两国而言,格尔达布尔走廊的开启,具有重大的现实性意义。

“格尔达布尔走廊”长约4.5公里,连接印度边境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格尔达布尔镇的锡克教神庙。该神庙是为纪念锡克教创始人那纳克(Guru Nanak)而建立,他人生的最后18年正是在格尔达布尔度过。在全球锡克教徒心中,格尔达布尔的重要程度仅次于那纳克的出生地南卡那。而今年11月12日,也是那纳克诞辰550周年。

印巴终于达成协议开启一条特殊通道,莫迪感谢巴铁:2000万人受益

印巴双方尽管在军事、政治、外交层面互有争斗,但在历史、文化方面却有着先天性的渊源。只是在1947年英国撤离后,双方才彻底“分了家”。分家以后的印巴,由于缺乏足够的政治定力,不得已在领土问题上数度做起了文章。

从1947年至今,围绕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双方至少发生了三次大面积的争端。这种争端的后果是,印巴的正常邦交通道逐渐被战火所阻断,印度和巴方人民的正常交往产生了重重的阻碍。

印巴终于达成协议开启一条特殊通道,莫迪感谢巴铁:2000万人受益

历史上,印巴多位领导人不止一次的表示希望可以摈弃前嫌,在国家交往层面取得互信,并为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做出努力。然而在内部极端势力的推动下,双方止战言和的政治构想被数次打断,印巴不得不在边境大规模屯兵,欲通过用兵的方式解决各自的诉求。

这背后的寓意是,和谈是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最佳方式,印巴两国的首脑似乎背离了这一原则。目前印度的数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其中有部分地面武装已经进入了克什米尔区域,并已经实现了对克什米尔三分之二的领土的完全控制。反观巴方也毫不逊色,其已尽遣国内精锐,意欲对印方构成同等程度的制约。这种互相的对立行为,如无特别缓和措施的出台,相信一场恶战似乎很难避免。

印巴终于达成协议开启一条特殊通道,莫迪感谢巴铁:2000万人受益

显然“和平通道”的开启,为印巴缓和对立、克制己方举动带来了希望。巴方为了能够让印度的锡克族教徒能够更方便的进入自己的腹地,已经发布了免签政策。印度的相关人员可以在巴方指定的时间内,进入格尔达布尔镇的锡克教神庙。

走廊开通首日,有562名朝圣者越过了巴基斯坦的边界线,进入了后者的腹地。印度旁遮普邦首席部长阿马林德尔·辛格、前首席部长帕克什·辛格·巴达尔信徒也一同前往。初步估计,印度的数千锡克族教徒在这一便利政策的支持下,可以一览神庙的神秘面貌,并完成自己朝拜的心愿。

锡克族神庙由古鲁·那纳克创建,距今约有550年,其距离印巴边境只有4公里,在印巴两国教众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位置。锡克族倡导一夫一妻制、反对不合理的种族歧视、希望人民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社会责任。

印巴终于达成协议开启一条特殊通道,莫迪感谢巴铁:2000万人受益

从这些教义来看,其对于净化整个社会的风气、指导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因而在550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各方的赞同。

目前在印度的锡克教徒人数约为总人口的2%,超过2000万人。此次印巴首脑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显然是顺应民心而做出的一项缓和关系的良好举措。可以预见,随着印度教徒陆陆续续的进入巴方一侧,印巴的对垒局势将短时间得到改善,这为日后修复历史伤疤、重新取得信任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