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市南25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臺格鬥村……

300年前的破窯洞被他們改造成這樣…… 臺格鬥脫貧的路上到底經歷了啥?

破舊的窯洞經修葺成了農家樂特色“雅間”,剪紙、捏麵人、捏寒燕等民俗表演活動被搬上舞臺,土雞蛋、小米、核桃、胡麻油等陳列在網店上……

在呼和浩特市南25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臺格鬥村……

在呼和浩特市南25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臺格鬥村。臺格鬥村風景秀美,歷史悠久。這裡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有200多年曆史的古杏樹2000多棵,是遠近聞名的杏花村。“臺格鬥”是蒙古語,意為“獵狗”。清初,這裡是蒙古族牧場。清末,有山西農民來此種地,形成村莊。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敵後武工隊隊長安正福帶領游擊隊抗戰的抗日根據地。

這裡,曾經是國家級貧困地區。如今,周邊大型企業集聚,有云計算、太陽能發電廠、蒙牛公司、中糧可口可樂公司、蒙草抗旱公司、和盛育林公司等,發展起鄉村特色遊的臺格鬥村煥然一新,來到這裡,遊客可以感受盛樂經濟園區的蒸蒸日上。

目前,村內有傳統的經濟林(如杏樹、海紅果樹)共計1000多畝,每到夏果成熟時,都有周邊旗縣及市區的居民選擇到此自駕遊,或摘果或燒烤,同時感受300多年前的窯洞帶給遊客的不同居住環境。

在呼和浩特市南25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臺格鬥村……

在曾經的貧困戶齊天富眼裡,臺格鬥村的變遷離不開政府的幫助。原來他家有4孔窯洞,是祖上傳下的家產,已經有近300年的歷史,破敗的記錄著300年的風雨。如今,破舊的窯洞已被修葺一新,成了農家樂的特色“雅間”,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窯洞冬暖夏涼,一盤炕上放一張桌子,濃濃的鄉情在客人們盤腿坐在炕上時流淌出來。

在呼和浩特市南25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臺格鬥村……

2005年進行了新農村建設,臺格鬥改造危房、修了通村公路、村中心廣場、衛生室、文化室等,村莊舊貌換新顏。村兩委班子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引領下,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業,培育以休閒度假、採摘觀光為主的農家旅遊業。村裡新建綜合服務大廳、觀音廟廣場、特色民居、山間遊步道、烽火臺、自駕車營地、拓展訓練基地等旅遊配套設施。臺格鬥村已成功舉辦了4屆春季杏花節、2屆秋季採摘節,全村共開辦“農家樂”9家,形成了同時能夠接待1000多名遊客食宿能力的格局,兩屆採摘節累計接待遊客3萬人次。

在呼和浩特市南25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臺格鬥村……

臺格鬥村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還不斷做大做強林、果、花產業。在各級政府和各部門的支持下,全村累計栽種新品種杏樹、李子樹、海紅果樹、沙棘等12000畝,種植牡丹360畝。

每年的4月和7月,臺格鬥都要分別舉行杏花節和採摘節。在節日期間,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還有剪紙、捏麵人、捏寒燕等民俗表演活動。遊客可以參觀安正福武工隊舊址、舊民居,欣賞滿山遍野的杏花,採摘節時親手摘下“杏”福果,還可以品嚐地道的農家美食。迄今為止臺格鬥村已成功舉辦了4屆春季杏花節、2屆秋季採摘節,全村共開辦“農家樂”9家,形成了同時能夠接待1000多名遊客食宿能力的格局,兩屆採摘節累計接待遊客3萬人次。


在呼和浩特市南25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臺格鬥村……

在村委會西邊有一家淘寶店,出售當地的土特產及周邊企業的產品,比如土雞蛋、小米、核桃、胡麻油等。其中賣的最好的是胡麻油,胡麻油是內蒙古的特產,也稱亞麻籽油,含48%的亞麻酸,是植物油中最高的,其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頗受推崇。

在呼和浩特市南25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臺格鬥村……

剪紙、捏麵人、捏寒燕、納鞋墊……

備受遊客喜愛每個人都在動手建設著自己的美好生活,懷著對未來的堅定信心。記者:燕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