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流浪者

史蒂夫無家可歸。

在福利發達的歐洲,一個六十歲的“老人”通常可以很幸福——至少是不那麼艱難——地生活在自己家鄉的街道上,不用擔心簽證和房租,保險或者債務。

在這個以美麗的海灘、豔遇、派對、酒精大麻和“性工作者”而著名的島嶼上,“面朝大海”度過幾個月春暖花開的日子,絕對是每個外國遊客最美妙的夢想。

但是現在,這位來自英國的大爺,只能睡在泰國芭提雅的海灘上。

沙灘、一頂撿來的帳篷、和附近的公廁,構成了他惟一的“酒店”。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被英國《獨立報》記者在芭提雅的沙灘上找到的時候,他已經在沙灘上“睡”了兩年。

附近的小販、店主和巡警都認識他,這個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白色的鬍鬚像聖經裡的先知一樣垂在胸前的“老琺琅”,幾乎成為了中天海灘的一部分。

有時好心的泰國人會給他一些食物和飲料,而他也從不伸手向遊客們乞討,用這種方式維持著尚未墮落為乞丐的,屬於“流浪街友”的脆弱尊嚴。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2011年,這位化名“史蒂夫”的英國大爺,來到泰國芭提雅。

退休之後,他和自己相伴了33年的髮妻離婚,用手中一筆豐厚的退休金,開始了自己的“晚年放飛之旅”。

繁榮的旅遊業、廉價的生活成本、以及同時兼具了繁榮和廉價的色情業,讓史蒂夫大爺將自己的晚年,放在了美麗誘人的芭提雅。

畢竟,對於西方人而言,手中的退休金看上去似乎足夠他們在芭提雅生活一輩子。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一開始,史蒂夫只是“定期訪問泰國”。

每年,他會去泰國兩三次,每次選擇泰國的一個勝地,一待就是一兩個月。

大多數時候,他選擇的是芭提雅。

隨著停留在泰國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厭倦了來回轉機的麻煩和機票的花銷。反正每年超過半年的時間,自己都待在泰國,何必還要“回家”,回到那個寒冷、陰鬱、而又無趣的曼徹斯特呢?

最終做了一個人生晚年最重大的決定——把家安在了泰國芭提雅。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最初的日子裡,他的生活像是在天堂。

他徹底地變成了一個“色情狂”,一個來自閃亮富裕的西方世界,備受妹子們歡迎的“性徵服者”。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史蒂夫賬戶上的錢變得越來越少。為了讓自己的退休金能夠增殖,他選擇在泰國開家店,做一些小生意。

當然,為了在“外國人不能經營個體店鋪”的泰國開一家合法的度假酒店,史蒂夫也執行了規定動作——和自己的泰國情人結婚,將產權寫在妻子的名下。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史蒂夫的運氣,其實並不是最差的,畢竟他的泰國妻子並沒有算計他,也沒有像許多所謂的“租妻”一樣,在狠狠敲詐了丈夫一筆後,將衰老的洋人丈夫“狠心遺棄”。

她堅持了很久。

直到不擅經營的史蒂夫,自己將手中的小生意給敗光後,她才選擇了離開。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生意失敗之後,史蒂夫真的變得一無所有了。

他沒有積蓄、沒有住所、沒有英國政府提供的福利與救助,甚至沒有身份——他的簽證與護照都早已過期。

在破產以前,他根本不知道,也從沒有在乎過該怎樣辦理自己的簽證。因此當他反應過來自己已經無法在“合理居留”在泰國時,已經記不清多久沒有去過移民局的辦公室了。

在2013年,他的護照被弄丟了,這讓他懊悔不已——這並不是因為他需要護照(反正他已經不敢去海關或移民局了),而是英國護照在黑市上,本來可以賣200美元的好價錢。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最終,芭提雅潔白的沙灘,變成了他的床褥。

在得到當地慈善機構救助之前,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徹底的流浪漢。最長的時候,他在一片沙灘上生活了整整兩年。

時常有一兩個禮拜,他吃不上一頓像樣的飽飯。

絕望之中,他求助於自己曾經認識的泰國女子,向英格蘭的朋友們發去了一封封求援的電子郵件——但是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音。

就連自己的前妻和兒女,也不願意搭理這個“迷失在芭提雅”的英國狂歡者。

迴歸者

相比之下,美國人保羅的結局,則幸運得多。

出生於1970年代的保羅,九十年代以前一直在沙特阿拉伯工作,是一名醫師。

儘管自己是醫療人員,但保羅保持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獨特的文化血脈,從高中時期便酗酒成性。

2001年,他第一次來到泰國,便覺得這裡的生活“簡直棒極了”。在那裡,一個白人可以實現最大程度的“酒精自由”,和美國鄉村以及沙特相比,泰國幾乎沒有任何個人生活的道德戒律(在西方人眼中),他可以從早晨開始喝酒,沒有任何人會對他指指點點。

縱酒獵豔,似乎是泰國人民眼中“洋人”天生的底色。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在2001年,對泰國“一見鍾情”的保羅立刻放棄了一切,在泰國“自力更生”。

他在泰國當地學校教授英語,並用大部分時間在泰國各大海島之間遊獵,度過了五年“醉生夢死”的生活。

在2006年,當他終於成為了一個流浪在芭提雅街頭的醉鬼時,他幡然醒悟,毅然戒酒,並投身於救助泰國歐美流浪者的公益事業。

在他所寫的一本名叫《醉漢》的書中,他詳細描述了無數泰國“洋流浪漢”的故事。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這些故事裡,許多人都有著相似的情節。

往往,他們都是一些中年的歐美人,有著一些積蓄,還有點酗酒的小毛病。

某次,他們到達泰國,認識了一個泰國女人(多數時候是網上的“租妻”,或者酒吧裡的舞女),然後便留在泰國。

最後,他們將所有的積蓄用於泰國妻子的家人,以及一場用泰國妻子的名字登記的“生意”。

當妻子對他們說再見的時候,他們所帶來的的一切,都隨之而去。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在輸光了一切之後,他們為什麼不回去?

為什麼他們寧願在泰國街頭的公廁裡洗澡,在美食廣場的長椅上搜尋別人吃剩的盒飯,也不願回到自己的國家,做一個普普通通的窮老頭?

有時,阻礙他們回家的,是羞愧與絕望。

更多的時候,阻礙他們回家的,是無可奈何的恐懼。

救助者

五年前,從泰國本土的英語報刊《曼谷郵報》開始。在西方世界英文媒體上,“泰國的西方流浪者”被大範圍報道和曝光。

直到現在,中文網絡關於“泰國流浪漢”和“租妻”的報道,都出自於2013年西方媒體那一波“集中曝光”當中,中國媒體對英語報道的編譯和翻錄。

也正是從那時起,泰國和英、美、俄、北歐等國家,開始聯手解決這一問題。

至少,是試圖解決。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2013年,泰國人素南塔成立了一個名為“庇護所”的慈善機構,專為全泰國300名“洋人流浪者”提供生活和法律援助。

而此前,專門為泰國流浪者而設立的“易薩拉春”救助機構,也從2013年開始將關注重點轉移到“洋人”身上來。

在2013年的“首次曝光”中,因為對丟失護照的本國老流浪漢“愛莫能助”而備受西方媒體抨擊的歐美國家使領館,也開始更積極地對這些流浪者提供援助。

五年來,僅英國駐泰各使領館,就接待救助了2400名“英籍滯留者”;美國使領館共接待1800名超期滯留泰國的僑民,其中大部分人被順利遣送回國。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在五年前,“洋人流浪者”之所以身無分文也不願回國,主要是害怕遭受泰國政府的懲罰。

根據法律規定,超期居留泰國的外國人,將遭受20000泰銖以上的罰款,或者三年以下的監禁——在通常的案例中,如果無法繳納罰金,則有可能面臨刑罰。

因此,多年來,許多外國人不敢招惹泰國警察,不敢向泰國官方機構求助。

隨著歐美諸多國家外交經費的削減,一些國家即便對本國公民“深表同情”,也無法負擔起替超期滯留者“兜底”的重責,無心對滯留境外的公民提供協助,頂多只能充當“流浪者親友”與民間非政府機構的中間人。

而許多年老的洋人流浪者,在泰銷聲匿跡多年,幾乎成為“失蹤人口”,根本無法有效聯絡國內親屬。

流浪者不敢“歸案”,大使館不願意擔責,這才形成了“金髮流民遍街巷”的奇觀。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五年來,“洋人流浪漢”的境遇,有所改善。

自泰國軍政府上臺以來,大力整頓在泰滯留的非法外國人。對於那些本來就已經足夠可憐,沒有什麼油水可供罰款,關進牢房也沒有任何意義的歐美老爺爺們,泰國政府也採取了“網開一面”的政策。

數年來,泰國政府隔三差五便會進行一輪“簽證特赦”。只要泰國境內的“逾期滯留者”立刻“自首”,而又沒有非法從商,非法務工的案底——那麼原則上便不會對這些人處以過分嚴厲的刑事懲罰。

有錢的,罰款;沒錢的,遣返——並且根據情況,對這些人發佈兩年到十年不等的“泰國旅行禁令”。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到2019年,老洋人們單純因“逾期滯留”而遭遇刑事處罰的案例,再無耳聞。

各國使館與泰國政府之間,也形成了默契。只要能確認國籍,泰國政府巴不得使館能將這些老大爺接回去,罰不罰的,就算了。

反正這些可憐的大爺們,也為了泰國經濟做出了優質貢獻了,趕緊從眼前消失吧,眼不見心不煩。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時至今日,在泰國的美食廣場上吃剩飯,在火車站乞討的西方流浪者,數字已經比十年前有所減少。

只有部分不願意回到本國,而泰國警方也無法甄別國籍的外國流浪漢,仍然存在於芭提雅和曼谷,而其總人數據估算已經下降到200人以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外國乞丐製造廠”的生產線已經停頓。

數量龐大的外國人依舊在源源不斷湧入泰國,夜以繼日地縱酒狂歡,興高采烈地尋找“租妻”,然後結婚、投資、上當受騙,將全部身家燒光敗盡——最後成為一無所有的窮光蛋。

所不同的是,至少被咀嚼過的骨頭和殘渣,不會堆積在泰國的家門口了。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在泰國呆了這些年,雖然芭提雅去的不多,但是街頭的“洋乞丐”的確也是親眼見過幾次。

這些年,我一直在想——這些人間的怪象,是泰國的問題,還是這些老人的宿命。

是這個國度(尤其是這個國度的女子們)像食人花和豬籠草一樣,吸光了老洋人的血肉,製造了這些行屍走肉一般的老流浪漢?

還是,這些人生註定的“loser”們,這些早晚也要把自己玩死的“老洋D絲”們,像飛蛾撲火一般集中到了甜美的泰國,完成了自己崩塌糜爛的一生,最後一場繁花落盡的亮相?

是泰國有問題,還是泰國來了太多有問題的人?

也許,兩者皆是吧。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好在,這種問題,暫時還不需要中國的大爺們來擔心。

由於中國人還不在泰國黑珍珠們“出嫁一次,幸福一生”的既定目標之中,因此“租妻”們並不大熱衷於接待中國的“有錢大叔”。敲骨吸髓,過河拆橋的戲碼,也很少見諸於中國大爺的身上。

但是,還是要提醒一下有意到泰國來養老的中國長輩,尤其是單身男性長輩。

泰國是一個“低生活成本”的國度,也是一個銷金蝕骨的歡場,一個床頭金盡的洞窟,一個鼓勵你來養老,卻很難保障你的財產安全的獵場。

如果抱著瀟灑走一回,風流下半生的預期,在這個國度里長久逗留,肆意揮霍,恐怕芭提雅海灘上的老洋人,就是我們將來的下場。

在泰國,那些把人生輸得一塌糊塗的洋人們

人生有輸贏,贏了也不要得意忘形,輸了,也不至於徹底躺倒。

那些不巧在泰國,一把輸得精光的洋大爺們,願他們回到自己該去的地方,接受他們自己所造就的結局。

至於泰國,最好也能想想,如何保護一下這些外國老爺爺。

讓人家來養老,就要給人家留條後路,對涉外婚姻的財產歸屬訂立一些更為現實的保護措施,保護泰國女子不要遇見渣男,也要保護外國大爺不會慘遭“殺豬”。

白骨,未必是山洞的責任。

但是一個山洞,如果洞口老是擺著一堆白骨,難免讓人覺得是個妖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