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遲早會栽跟頭

人生如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遲早會栽跟頭

曾國藩帶湘軍圍剿太平天國之時,清廷對其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態度:不用這個人吧,太平天國聲勢浩大,無人能敵;用吧,一則是此人手握重兵,二則曾國藩的湘軍是曾一手建立的子弟兵,又怕對朝廷構成威脅。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對曾國藩的任用經常是用你辦事,不給高位實權。苦惱的曾國藩急需朝中重臣為自己撐腰說話,以消除清廷的疑慮。

人生如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遲早會栽跟頭

曾國藩

忽一日,曾國藩在軍中得到胡林翼轉來的肅順的密函,得知這位精明幹練的顧命大臣在西太后面前薦自己出任兩江總督。曾國藩大喜過望,咸豐帝剛去世,太子年幼,顧命大臣雖說有數人之多,但實際上是肅順獨攬權柄,有他為自己說話,再好不過了。

曾國藩提筆想給肅順寫封信表示感謝,但寫了幾句,他就停下了。他知道肅順為人剛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有才氣也有脾氣。他又想起西太后,這個女人現在雖沒有什麼動靜,但絕非常人,以曾國藩多年的閱人經驗來看,西太后心志極高,且權力慾強,又極富心機。肅順這種專權的做法能持續多久呢?西太后會同肅順合得來嗎?

思前想後,曾國藩沒有寫這封信。後來,肅順被西太后抄家問斬,在眾多官員討好肅順的信件中,獨無曾國藩的隻言片語。曾國藩當年提筆的時候就想到這一步了,所以他活了下來。


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孔子的這句話告訴人們,一個人如果做事情鼠目寸光,不是深謀遠慮,那麼他一定會受到事情的困擾。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理解,但是等到我們真的要去決定一件事的時候,又會常常犯了目光短淺的錯誤。所以有遠見的人,做事懂得為自己想好退路。曾國藩無疑做到了,所以為後來免掉了一場災禍。

人生如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遲早會栽跟頭

這世上有三種人,一種人雷厲風行,行事不思,不給自己留出任何餘地;一種人三思而行,謹小慎微,沒有十足把握絕不行動,處處留有退路,卻不主動尋求出路;第三種人激情與理性並存,謹言慎行又行事果斷,積極謀求出路,又不讓自己陷入絕境。通常大部分人都會犯前兩種人的錯誤,而能夠像第三種人一樣生活的,大多可以走進一個廣闊的天地。

我們往往會陷入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誤區,很多人說,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其實不然。破釜沉舟的勇氣固然可嘉,背水一戰或許能夠充分激發個人潛力,但大多數時候,孤注一擲的人往往都會輸得一敗塗地。所以做人要居安思危,早早的為自己多準備幾條退路。


春秋時期,管仲與鮑叔牙以及召忽三人很要好,決心在事業上互相合作。他們曾經合作做過生意,但他們更想合作治理齊國。

人生如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遲早會栽跟頭

管仲與鮑叔牙

當時齊王有兩個兒子,一個糾,一個叫小白。召忽認為公子糾是長子,一定能繼承王位,因此對管仲和鮑叔牙說:“對齊國來說,我們三人就像大鼎的三條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小白不能繼承王位,那乾脆我們三人一同輔佐公子糾吧。”管仲說:“這樣等於吊死在一棵樹上。萬一公子糾沒繼位,我們三人不是都完了。國中的百姓都不喜歡公子糾的母親和公子糾本人。公子小白自幼喪母,人們必定可憐他。究竟誰繼承王位很難說。不如由一個人侍奉公子小白,將來統治齊國的肯定是這兩個人中的一個。這樣,不管哪一個當了齊王,我們當中都有功臣,可以相互照顧,進退有路,左右逢源。”於是他們決定由鮑叔牙去輔佐公子小白,由管仲和召忽輔佐公子糾。

後來,管仲射殺小白,鮑叔牙叫小白裝死。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從容地陪公子糾回國繼位。不料公子小白已先回國當了國王,成了齊桓公,鮑叔牙成了功臣,管仲和召忽成了罪人。正因為管仲事先想到了退路,所以,鮑叔牙可以在齊桓公面前說情。齊桓公不但沒殺管仲,反而讓管仲當了宰相,協助自己幹出一番霸主的事業。


人生無常,不會處處順風順水。今天的退路正是明天前進成功的進路。凡是有遠見的人都不會被眼前的得失所矇蔽,在適當時機,都能為自己留條後路,既是為後來提供一個大展宏圖的餘地,更是為自己留一條全身之道。當得意時,須尋一條退路,然後不死於安樂;當失意時,須尋一條出路,然後可以生於憂患。就像攀山,對自己熟悉的路,我們可以做進一步的打算,比如往旁邊小徑走走,看看周圍有沒有新的風景。對不熟悉的路,則要做退一步的打算,在每個分岔路口都做個記號,好知道怎麼下山。只有那些知道退路的人才能攀上巔峰。  

人生如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遲早會栽跟頭

有人說人的命運就是因為選擇而造成的,確實如此,我們在決定一件事的時候肯定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而通常匆忙下決定的人將來一定會為他的選擇後悔。人生也像一盤棋,深謀遠慮的人每走一步就能看到下面幾步棋的走勢,而有的人只會盯著眼前的一步。這樣的人就是孔子口中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們站得低望不遠,只能將自己的人生之棋下得亂七八糟。

所以說,無論何時,做人都應該為自己留一條退路,一個人一旦孤注一擲地丟掉原本屬於自己所有的東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切。“狡兔三窟”,做事留有餘地,給自己保留一條退路,就不至於落得一敗塗地的下場。記得提醒自己事情不能做盡做絕,如同話不能說盡說絕一樣,否則不是傷人就會被別人傷。當事情做到盡處,力與勢全部耗盡,想要改變,也無力迴天了。  

人生如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遲早會栽跟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