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我們年輕同學們注意,對於聰明要小心。大家個個都自認聰明,誰肯承認自己是笨蛋呢?但是這個聰明就是大問題。

我們常常提到,蘇東坡一生受的打擊很大,所以他有一首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他後悔自己聰明;下面兩句更妙了,“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希望笨兒子一輩子平平安安有福氣,功名富貴都有。蘇東坡上面兩句蠻好的,下面兩句話他又用聰明瞭,希望自己的兒子又笨又有福氣,不必辛苦就做到大官,一輩子又有錢又有富貴。天下有那麼便宜的事嗎?他不是又用聰明瞭嗎?這個聰明就不對了。

實際上蘇東坡這個思想啊,就是他的人生哲學。再仔細一想,蘇東坡這個願望,也都是我們自己的希望,我們個個都想這樣,最好鈔票源源滾進來,車子送來給我坐,那麼蓋高樓,分幾層給我就好了。每個人都要這樣,都誤於聰明。

我們修道也一樣,大家學佛修道打坐,都在用聰明,絕對不肯守規矩,都拿自己的意思來註解。譬如問打坐的人,什麼叫定?好像沒有思想就是定,每個人都這樣註解,從來沒有查過佛學有沒有這樣的話。佛經上講一句空啊,就亂下註解,都是聰明,所以學理都沒有搞通,沒有用。

——整理自《孟子與離簍》

南懷瑾先生: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是說人的智慧不能平齊,姑且把它分作上、中、下三等的差別。中人以上的資質,可以告訴他高深的理論;至於中人以下的資質,在教育方面,對他們就不要作過高的要求,不妨作低一點的要求。但中人以下的人,他們的成就,又不一定永遠在中人以下,只要他努力,最後的成就,和中人以上的會是一樣的。這在歷史上可以舉很多的事例來說明的。凡當過老師的,作過領導人的,都能體會孔子這一段話是絕對正確的。

這是教育的道理,也是作領導人的原則。大凡領導人的時候,對部下先要認識。看他的能力若是中人以下,卻把較高的任務交給他,那一定糟糕。教育的原理也是一樣,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更要注意,千萬不要“兒女都是自己的好”,對自己的兒女也要看情形,“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教育後代,只是希望他很努力,很平安的活下去,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分子,這是最基本的要點,並不希望他有特殊的地方。

人平安就是福。所以我對我的孩子們說:“你們都長大在做事,我真要感謝你們。這個話怎麼講?你們沒有犯法,沒有給我丟人。如果你們做了壞事,犯了法,我才不好辦啊!可是你們沒有,所以我很感謝你們,平安長大。”

像蘇東坡,名氣那麼大,在文人學者中,他實在好運氣。比蘇東坡學問好的人,不是沒有,可是蘇東坡在宋朝,名聞國際,幾個皇帝都喜歡他。當時日本、高麗派來的使臣都知道他,甚至敵國的人都知道,當時金人所派來的使臣,第一個問起的就是蘇東坡和他的作品,他的文章、詩詞,中外傳揚。後來他在政治舞臺上受到重重打擊。你不要看蘇東坡那麼了不起,官大名氣也大,可是一輩子受罪,一輩子沒有好境遇,他便寫了一首感慨的詩叫《洗兒詩》,說:“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我們從蘇東坡這首詩上看到人生。他無限的痛苦、煩惱。所以學問好,名氣大,官作高了,沒痛苦嗎?痛苦更多,這是我們從他這首詩瞭解的第一點。第二點,從這首詩看蘇東坡的觀點就很可笑了,試看他前兩句,

不但他有這個感覺,大家也有這種感覺,他說世上的人都說人聰明好,他卻認為自己一輩子被聰明耽誤了;第三句也蠻好的;第四句毛病又出在他太聰明瞭。

世界上哪有這種事?!生一個笨得一塌糊塗的兒子,但一輩子官做得大大的,也沒有犯法,也不會倒黴。一生中又無災無難,一直上去到高官厚祿,功名富貴樣樣有,這個算盤打得太如意了,哪裡做得到啊!這是“聰明誤我”?或是“我誤聰明”呢?就人生哲學的觀點來看,如果當蘇東坡的老師,這一首詩前三句可打圈圈,末句不但打三個×,還要把蘇東坡叫來面斥一頓:“你又打如意算盤,太聰明瞭!怎麼不誤了自己呢?”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犯跟蘇東坡一樣的錯誤。

——整理自《論語別裁》《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生哲學,一個人不管在哪裡做事業,欲想成功,永遠是不寧的,欲享福而事業成功,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有所建樹,那是永遠不能安寧的。人都想功名富貴,想成功,又想留萬世之名,又最好不要勞累,這是辦不到的。

只有蘇東坡這位絕頂聰明的人,有過這樣的妄想。他因為自己太聰明瞭,一生在政治上都遭遇到挫折,所以作了一首詩:“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他前面三句講得蠻有道理,最後一句又吃虧了,又太聰明瞭,天下哪有這種事情?

有一個故事,一個人一生太好了,死後閻王判他還是到世間做人,可是投胎做人時要成為怎樣一個人呢?閻王讓他自己決定,於是他說他只希望:“千畝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個個美。父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翹起腿。”閻王聽了以後,站起來說:“老兄!世間如有這種事,你做閻王我做你。”由這個故事,就瞭解人生,凡有所建樹,一生永遠都在勞累,《易經》上講“宜建侯而不寧”,這就是開創事業的現象。

《莊子》上講“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有些樹木,因為太有用了,本來應該活得很久,結果是“未終其天年”,只要長高一點點,就會被砍掉,所以生命只活了一半,有時連一半也沒有,就被斧頭砍了,成為短命。

一個好的人才也是這樣,人的一生聰明能幹的話,就是莊子所講的“未終其天年而中道夭”,我們拿蘇東坡的故事,以及他一生的遭遇,說明世界上能幹的人有個隱患,越能幹、越多才,越是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糟蹋了,可能用到累得早死。這是我們須要注意的!

——整理自《易經雜說》《莊子諵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