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區大橋鎮有個“老來樂"

來到鹽城市大豐區大橋鎮,常聽到老年活動室鑼鼓陣陣,琴聲悠揚,歌聲僚亮,那是大橋鎮"老來樂"演唱團的老人們在這裡排練演唱。別看他們一個個年逾花甲,頭髮花白,就憑著熱愛群眾文藝的滿腔熱情,自發組織文藝宣傳,為鄉親們送去歡樂,牢牢佔領著農村文化一席之地,深受全鎮幹部群眾的肯定和讚揚。

大橋"老來樂"演唱團,起初由幾個退休老教師發起,全稱是大橋追夢鼓樂隊,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很快得到許多老工人老幹部的積極響應。成立二年來,隊伍擴大到30多人,平均年岑65歲。樂隊剛成立時,條件十分簡陋。沒有場所,沒有經費,樂器品種單一。可老人們不畏艱難,想方設法改變現狀。他們把老文辦破舊的教室打掃乾淨,充當排練場地,從廢品收購站找來舊音箱,暫時解決了音響設備,用舊秤桿和磨漿機鋁筒自制地胡,也算有了低音樂器。然而,單憑這樣簡陋的設備不能滿足活動的需要。有人提議,結合各人的特長,自費購買樂器。隨後,楊琴,三絃,中阮,小阮,笛子,薩克斯:大提琴,大貝司,電吹管等相繼登場,真可謂鳥槍換炮,氣派十足。他們的舞蹈隊,是由街道廣場舞的大媽們聚集而來。她們自己動手製作簡單的道具,統一的舞衣由各人掏錢購買。就這樣,一個完整的演唱團體展現出人們的眼前。

如今的橋韻大橋鎮“喜來樂"演唱團已有38人,其中樂隊就18人,絃樂,彈撥樂,吹奏樂,打擊樂應有盡有,中高低音器樂配合得當,合奏,獨奏,輪奏,40多首歡樂曲拿得出,打得響。舞蹈隊能演出10多個不同風格的舞蹈,集體舞,雙人舞,獨人舞品種齊全。他們還自編自演了小品,表演唱,快板,生動話潑,十分風趣。儘管基礎差,但排練很認真,演出也很投入,受到觀眾一致好評。他們有時為敬老院老人送去歡樂,有時參加政府及部門組織的聯歡演出,納涼晚會上常見到他們的精彩表演,祝壽宴上常聽到他們的助興演唱。他們利用一切有利時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歌頌農村建設成就,表揚身邊的好人好事。小小演唱團發揮了大大的正能量。

經過正常的演唱活動,演唱團的大爺大媽們一個個精神煥發,身體健康。團長房光明告訴我們,每當樂聲歌聲響起,他們的心就隨著跳動的音符飛揚,什麼糟心的事兒,什麼身體的不適都拋到九霄雲外,只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年輕時代。是啊,都六七十歲了,不就圖個一身輕鬆,晚年快樂嗎?

他們的自發行動,引起鎮黨委政府及老年委重視,最近,鎮財政破例抽出3萬餘元,加上知名企業的一些贊助,將政府老年活動室整修一新,還拼湊了一個簡易舞臺,配備了燈光,音響,添置了字幕機等設備。

老人們歡欣鼓舞,信心倍增,決心為大橋的老年文化活功爭光添彩。(政府原統計站:呂齊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