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幾十年的發展

太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

也帶走了很多

上個世紀的那些老房子

都在歲月斑駁裡被拆了

那些熟悉的街道都變了模樣

區劃名稱也重新調整了

有些東西在時代更迭里弄丟了

有些事情在兜兜轉轉給忘了

太原,就在這不知不覺中慢慢“消失”了

所以接下來

我想和你聊聊

那個曾經屬於我們的太原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五一廣場月牙天橋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太原大大小小的天橋八百座

但印象最深的還是五一路這座

站在橋中央可以看見廣場上的鴿子

夏天的夜晚

一群人聚集在五一廣場

這座橋承載了太多老太原人的回憶

足球水塔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位於太原雙塔鐵路宿舍小區內

建於80年代,高50多米

為附近千餘戶居民吃水提供保障

水塔曾是太原最高的建築

如今這些水塔完成了歷史使命

退出了舞臺

城中村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歷史的傳承,幾代人的印記

記錄了曾經的社會過程

以及人們的變化、觀念、期待

這座歷經兩千五百多年風雨滄桑的古城

無論風景還是建築

總會讓人產生留戀

尖草坪立交橋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尖草坪立交橋建於1985年

是太原首座立交橋

承載三代人的記憶!

它們陪伴了我們的

童年、青年、戀愛甚至結婚生子

如今

它已永遠停留在記憶和照片中

迎澤公園假山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為配合地鐵2號線施工

2016年3月13日迎澤公園假山拆除

迎澤公園再無假山

再無遊樂場

一代老太原人的記憶

迎澤公園遊樂場、假山徹底消失了

老太原火車站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太原站始建於1907年

位於迎澤大街東頭

是一座飽經滄桑的百年老站

如今經過改造

廣場地面設有公交車站、出租車候車區

地下設有停車場、9000平方米集散大廳

儘管不會完全消失

但是在很多太原人的眼裡

110年的光景,終將成為回憶

北營火車站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位於太原小店區健設南路

2013年6月26日停止售票

80年的老站走完了它的一生

同年7月北營車站開始拆遷

將接力棒交給全新的太原南站

鐘樓街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鐘樓街被稱為太原的王府井

是太原百餘年來的商品集散中心

也是太原市歷史悠久的繁華街市

早在2017年年底就有消息稱

鐘樓街已被列入改造範圍

如今雖然沒有動工

相信也在不久之後

我們將看到不一樣的“老太原”

相信全太原的人都已經知道

動物園要封園改造的消息了吧

動物園從開建以來

一直在不斷的變化中

這次計劃新增的海洋館、極地館、散養區

動物園又將迎來一次華麗的變身

萬水物貿城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曾幾何時

這裡是太原規模最大的綜合市場之一

每當路過舊晉祠路

我們總能看到萬水物貿城的龐大身影

如今曾經熙熙攘攘的萬水物貿城

已然成為廢墟

太原燕莎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燕莎友誼商城是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

以高端的定位和國際化的品牌著名

2018年1月3日

燕莎友誼商城太原店宣佈

“燕莎太原店的日常營業即將終止”

在70後的消費記憶裡

燕莎是一個任誰都無法抹去的存在

公交車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太原的雙層公交車

土生土長的太原人的回憶

想想當時從香港剛引進太原時

覺得真是霸氣呀

很多人都羨慕開雙層公交車的司機呢

理髮店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國營理髮店-華義美髮廳

1958年開業的華義美髮廳

截至2016年是太原最後一家國營理髮店

這家老理髮店默默見證著城市的變遷

58年的理髮椅、78年的制服

老式剃刀都記錄了老太原的記憶

五一路新華書店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新華書店五一路店建於1951年

是太原的第一家店

50年代太原的書店很少

想買本書都不容易

經常看到不少人在排隊買書

那是當時少有的盛況

迎澤啤酒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在“青島雪花”還未稱霸燒烤攤的年代

迎澤啤酒烤特有的醇香

和極高的市場佔有率

被譽為“三晉第一啤”

每一個夏夜,在街邊小店

瓶蓋一開“咕咚咕咚”幹掉大半瓶

倒也不是就有多好喝

是當時的時光太愜意

豌豆糕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地道的太原人一定都吃過

據說最正宗的豌豆糕

是位於精營東二道街

一位叫賈德旺的老師傅做的

金黃的糕上點綴著褐色柿餅

再撒上白糖

一口下去沁涼、綿甜

棗饃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小時候每逢過春節、生日

大人都會親自蒸一鍋棗饃

各種各樣的形狀

春節時候的花饃不僅供自家食用

還是正月走親戚時的禮物

生日的時候

會把棗饃蒸成一個圈戴在小孩脖子上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消失的地點

紅色的大排檔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八九十年代,太原很多平房,高樓屈指可數,街上車也少,那時候很多人連“城管”的概念都沒有。做生意的人在空蕩蕩的路面上拉了兩排燈,一到晚上都是大排檔和地攤,人山人海好熱鬧。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民房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當年哪有小區的概念啊!哪有一平一萬多的說法啊!八九十年代最普遍的住房無非就是紅磚綠瓦的平房了,領居家稍微有啥動靜,家家戶戶都能聽到的那種。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消失的味道

灶頭飯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小時候每到做飯時,聽著劈柴聲、炒菜聲,是最幸福的時刻。最喜歡給媽媽打下手,坐在灶門前給母親添柴燒火,然後時不時吞著口水,伺機還偷上幾嘴。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爆米花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砰”的一聲,小朋友們都會朝著聲響傳來的方向跑去。因為大家都聞見了那新鮮的米香,這肯定是爆米花師傅來了。師傅會挑著擔子,一頭放著葫蘆狀的“炮彈”,另一頭則是火爐與風箱。他可是小時候我最愛的職業啊!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烤紅薯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小時候,坐在灶膛邊取暖時,就會往灶膛裡放上幾個紅薯,從灶膛裡出來的紅薯雖然外面黑乎乎的一層,但是剝掉外皮後,熱氣騰騰的紅薯真的很好吃。雖然現在外面也有賣烤紅薯,但跟灶膛裡煨出來的山芋不能比啊,那熟悉的味道已不在了。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消失的聲音

老太原的吆喝聲最能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穿梭於小巷中的買賣人,洪亮的吆喝聲成了一代人的記憶。

“棒冰~紅豆棒冰”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小時候,高一聲低一聲的吆喝,常常響起在街頭巷尾,伴隨著木塊敲擊木質冰棒箱子的“啪啪”聲響。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可有舊東西賣?”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那時收破爛的不像現在騎三輪車或推板車,而是挑著一副籮筐沿街吆喝,但絕沒有一絲鄙視。一聽到吆喝聲,好多人家就會拿出破舊物品來賣,比如碎銅廢鐵、碎玻璃、牙膏錫、舊衣褲等。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磨剪子唉,熗菜刀”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吆喝聲故意拉得很長,一聲接一聲從巷裡傳出,就像童謠一般,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補鍋”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以前誰家的鐵鍋壞了,都會交給補鍋匠來進行修補。補鍋匠支起火爐,手拉風箱再化上鐵水,把熔化的鐵水倒到鐵鍋破損的地方,布棍一頂,片刻時間就能補好。現在就見不到這個場景啦!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消失的感情

關於這一點

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觸的就是鄰里感情

小時候沒有那麼多的高樓大廈

沒有那麼多的豪宅別墅

大家都住在一個小院子裡

或者是一條小巷子裡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鄰里關係總是那麼的和睦

鄰居阿姨和媽媽的關係就像親姐妹

鄰居叔叔和爸爸的關係就像久違的老朋友

他們一起聊天、打牌

一起逛街、買菜;一起做飯、聚餐

生活雖然簡單但是充滿樂趣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小時候放學回家

甩下書包就去找鄰居家的孩子玩了

吵個架只要一顆大白兔奶糖就能和好

大家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去少年宮

狹小的巷子裡到處迴盪著我們的笑聲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那時候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爸爸媽媽去上班了

孩子就交給爺爺奶奶帶

不像現在孩子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在身邊

關係也不怎麼親了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祖孫親情都淡了許多

更不要說鄰里之間的感情了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現在大家都住在一個單元樓裡

小區大門進出要刷卡

單元樓樓下進出也要刷卡

對面的那戶人家住著什麼樣的人也完全不知道

只有在同時出電梯的時候

才會忽然意識到

哦,這就是我的鄰居啊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消失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裝不下大家滿滿的回憶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如今我們都已長大

太原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在這座城市裡

“有的地方,看一眼就少一眼”

一座城市的發展

也意味著許多時代的印記在不斷地消失

或許,未來也許還要迎來更多的告別

但這種“消失”,也意味著一種成長

城市的成長少不了更替迭代

對不起,老太原要消失了

那些“消失”的部分

終有一天,會生長出新的希望!

太原,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太原,一座正在“生長”的城市

時代一直在發展

故事一直在繼續

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太原

在我們的心中都是最好的太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