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區“婦女微家”做出精彩好服務

11月7日9時,建國村“婦女微家”,“情暖冬至”包餃子活動;11月8日18時30分,東柵街道花婆婆“婦女微家”,“火”爸“火”媽的情緒管理;11月9日18時30分,凌塘“婦女微家”,攝影比賽作品賞析;11月10日14時,“僑·婦女微家”,海外職業規劃及就業經驗分享……

這是一份今年11月的南湖區“婦女微家”活動安排,每個月初,“婦女微家”都會將本月活動計劃發送到南湖區婦聯,由區婦聯微信公眾號統一推送,讓全區群眾都能據此選擇參與。

南湖區目前共有137家“婦女微家”,今年8月以來,這些“婦女微家”紛紛開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推出各類活動,有的請來專業老師上親子關係課,有的結合傳統佳節組織溫暖有趣的手工課,有的深挖社區資源請有特長的居民來上課,還有的結合“婦女微家”所在地單位職業特點,推出有專業針對性的課程。

“婦女微家”是嘉興市在深化推進群團改革中力推的一項創新。而南湖區婦聯在細分服務對象、切小服務場地、提高服務靈活性的基礎上,又有新提升。

區婦聯創新性地為“婦女微家”設立了建設標準。南湖區的“婦女微家”有固定的場所、醒目的標識、靈活的制度(結對、聯繫婦女、議事、定期活動)、豐富的活動、完善的記錄等五大工作標準,要求每個“婦女微家”都要因地制宜制定管理制度和活動計劃,並且每個微家需有女主人、領頭人,有1名以上執委聯掛結對。在活動內容方面,要求“婦女微家”組織的活動貼近群眾需求,既有吸引力又具正能量,要圍繞區中心工作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巾幗力量。以這樣的“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目標是將婦聯組織的服務和活動延伸到婦女群眾生活的微陣地,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送到廣大婦女身邊,使之成為婦女群眾最細微、最活躍、最貼近居民生活的活動服務平臺。

在南湖區的“婦女微家”分為三大類型:地域型“婦女微家”、功能型“婦女微家”、服務型“婦女微家”。其中地域型“婦女微家”是在四新領域、村(社區)網格、居民樓棟、農村家庭建立的“婦女微家”,如鳳橋鎮聯豐村王祥裡的“婦女微家”就建在一名婦女家中,周邊姐妹可以非常方便地前來活動。功能型“婦女微家”通常建在女企業家、女種養能手、女民間藝人等的生產生活場所中,凸顯主人特長、擅長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服務型“婦女微家”則建在銀行、書店、圖書館、培訓機構、禾阿姨家、調解站等地,滿足婦女兒童不同的服務需求,比如“僑·婦女微家”就建在中信銀行南湖支行,利用銀行的專業優勢,主要為歸僑家庭、留學生家庭及有留學意向家庭提供各類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