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三季度淨利潤下滑10% 即將卸任“港股之王”但這是個好起點

騰訊的三季報有點孤單。

近期港股投資者的悲觀情緒日益蔓延;老對手阿里巴巴正式確認香港IPO,預計最早於香港時間11月20日定價。

阿里再融資,騰訊減支出,反差的數據背後凸顯了“兄弟”間的落差。

一份體現變革的報表

騰訊控股2019年三季度財報,營收為972.4億元,同比增長21%,低於分析師預期的991億元;淨利潤209.7億元,同比下降10%;剔除投資收益等,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244億元,同比增長24%,與分析師預期持平。  

在驚歎阿里巴巴大象起舞的時候,投資者慢慢接受了騰訊的漫步。從高增長時代轉向中速、甚至低速增長的時候,騰訊股價想再次邁向474港元,沒有新的和突破性的業務增長點,短期是很難實現的。

騰訊三季度淨利潤下滑10% 即將卸任“港股之王”但這是個好起點

騰訊的營收由增值服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網絡廣告及其他業務四大板塊組成。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是從2019年才開始在財報中正式出現的板塊,成為近兩季度財報中較為亮眼的增長點。

在本季度,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6%、毛利率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如果剔除存款備付金上繳帶來的一次性影響,估計收入實際同比增長約50%、毛利率同比提升約15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這一板塊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已經達到了27.6%,近三個季度中,這個比重在不斷提升。

根據財報披露,微信支付的DAU、ARPU、各行業活躍商戶均有增長,推動商業支付交易筆數和GMV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各項金融業務的收入費率穩中有升,成本費率則穩中有降。

騰訊三季度淨利潤下滑10% 即將卸任“港股之王”但這是個好起點

時隔一年,騰訊再次公佈雲業務收入,其中單季度雲收入系首次公佈。當季,騰訊雲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80%,主要因現有客戶擴大用量,以及教育、金融、民生和零售業等垂直領域客戶基礎擴大,騰訊未披露雲業務利潤情況。同期,阿里雲業務營收92億元,同比增長64%,虧損22億元,同比擴大125%。

而核心業務的遊戲,總體保持平穩。2019Q3,騰訊手遊收入同比增長25%、端遊收入同比下滑7%,均略低於預期。手遊收入回溫,但爆發式增長不再。

但是,資產負債表為我們提供了更多信息——“遞延收入”(主要體現已充值而未消費的遊戲流水)同比大幅上升,目前處於歷史最高點。並且,2020年,騰訊將有兩款“端轉手”大作——《地下城與勇士》《英雄聯盟》手游上線。

在結構上,國際市場為遊戲業務貢獻超過10%的營收。海外遊戲市場規模是國內的兩倍,騰訊已與全球10大遊戲公司中的8家有商業合作或股權投資。10月21日,騰訊增持遊戲開發商Supercell的控股公司,Supercell的收益將在今年四季度並表。

2019Q3,騰訊社交廣告收入同比增長32%,在宏觀經濟減速的環境下,這樣的戰績算是良好。然而,媒體廣告收入同比下滑28%,對廣告業務乃至公司整體業績構成了嚴重的拖累。

在2019年度三季報之際,正好是騰訊宣佈組織架構調整的一週年。騰訊總裁劉熾表示,當季騰訊的毛利率增長主要受金融支付和廣告業務的推動,並認為這是騰訊收入走向多元化的表現。

換擋,不是倒退

站在歷史的角度,騰訊確實站在了一個換擋的關口。拉長週期看,騰訊經歷了兩個增長期,目前處於第二個增長期的末尾,能否再次迎來第三個氣勢恢宏的增長期,仍需等待。

騰訊的首個增長期出現在2005-2010年,這是QQ的輝煌時代。2005年是一個轉折性的年份,剛剛上市的騰訊進行了激進的戰略調整,逐步解除與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為主)在移動夢網業務上的“城下之盟”、在與中國移動領銜的“飛信”業務的競爭中逐步取得勝利,以QQ為中心的互聯網增值業務推動公司營收、利潤高速增長。

騰訊三季度淨利潤下滑10% 即將卸任“港股之王”但這是個好起點

2010年-2011年,騰訊遭遇了增長挑戰。2009年8月推出的新浪微博,在2010年撼動了騰訊在社交領域的地位。正是在2011年初,騰訊低調上線了微信。

2012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分水嶺,微信幫助騰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取得巨大的成功。2012年——2017年,騰訊整整高速增長了6年,教科書般的詮釋了用戶增長——營收增長——利潤增長的互聯網經典增長邏輯。

騰訊的第二個增長期在2018年戛然而止。2018年利潤同比增速僅10%,上一次如此低的增速是2005年。騰訊的股價遭遇了“滑鐵盧”,從巔峰期近4萬億的市值掉到目前的3萬億左右。

2019年,在遊戲、廣告收入和投資收益放緩的背景下,騰訊股價跌宕起伏,如今又跌回了近似年初的水平。相比1月2日收盤的306.6港元,上漲約2.17%,這樣的上漲幅度低於大部分中概股。

騰訊核心業務增長突然失速,帶來市場預期從樂觀向悲觀的趨勢性變化,這一變化一直影響至今。當前騰訊的市值反應了市場對未來核心業務的悲觀預期。騰訊不再是一家高增長的公司,而會變成一家低速增長的公司:主營業務營收增速會降至15%上下,而利潤增速會降至10%左右。

那麼,決定未來的關鍵就是看騰訊轉型的進程和成敗了。

騰訊產業互聯網並不是戰略的陡然轉向,而是在C端的連接飽和後,繼續打造C端和B端連接的戰略延續。我們看到一個面向未來、在To B領域高效進擊的騰訊。騰訊主動引領面向10億+互聯網人口的B端產業數字化轉型,這是一個異常龐雜的超級工程,它的成功與否,不僅影響著5年內騰訊核心業務的增長前景,也影響著5年以後騰訊能否繼續增長的商業願景。

正如馬化騰所言:“也許會失敗,也許會勝利,但首先要有戰場,要有能勝利的地方。”

最後,騰訊的仍有一手最好的牌:“微信擁有11.32億月活用戶,所有中國互聯網公民都是騰訊的用戶。到目前為止,騰訊是中國市場唯一一家實現C端用戶全面滲透的公司。3.8億用戶在玩騰訊手遊,5.43億用戶使用騰訊視頻看劇集,6.6億用戶使用騰訊音樂聽歌,騰訊是泛娛樂領域的絕對龍頭。”

或許,騰訊會讓出“港股之王”,但這不是故事的結尾,第三波浪還會來的。

恰逢此時,騰訊21歲了。

寫在最後:

一年五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點擊頭像,關注確幸股票APP,分享全球明星股的成長紅利。在確幸股票,做更確定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