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建文帝帳下第一名將——悲情大將盛庸

前言:盛庸,籍貫不詳,是靖難之役的中央軍主要將領之一。建文年間,盛庸率軍與燕王朱棣作戰四年,前期多次將朱棣擊敗,並斬殺朱棣帳下好幾個將領,後逐漸不敵。朱棣攻入京師後,盛庸舉眾投降,朱棣繼續任用盛庸。盛庸辭官後,多次遭到彈劾,被指有異心,盛庸無奈,於永樂元年(1403年)選擇自殺。

建功靖難,屢立戰功

洪武年間,盛庸官至都指揮。明朝初年的都指揮手下最少也有五千兵馬,所以盛庸在在洪武年間其實就是一名不大不小的軍官了。到了建文帝時期,燕王朱棣因為不滿削藩就開始起兵造反,建文帝為了擊敗自己的叔叔,就任命老將耿炳文帶著明朝大軍去消滅朱棣。但是耿炳文的能力並不善於進攻,而善於防守,所以耿炳文根本不是已經身經百戰朱棣的對手。而這個時候的盛庸,就在耿炳文的指揮之下第一次和朱棣交手了,而這第一次的交手,朱棣是敵方主帥,耿炳文只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小參將。

(26)建文帝帳下第一名將——悲情大將盛庸

耿炳文失敗以後,明朝中央軍收拾了殘兵敗將,然後換上了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為主帥,這一次朱允炆的希望很大,他一次就給了李景隆五十萬軍隊,就是希望李景隆能一次擊敗朱棣。而已經和朱棣交過手的盛庸又成為了李景隆的部下,再一次和朱棣作戰。事實證明,李景隆是個廢物,中央軍在他的統領之下潰不成軍,只能慌忙地逃到山東,而盛庸第二次被朱棣擊敗以後,也跟著李景隆一起逃到了山東濟南,而朱棣軍則乘勝追擊,一路也追到了濟南,想要一鼓作氣收拾掉中央軍的主力。而此時的主帥李景隆已經成為了驚弓之鳥,看到朱棣追了過來,急忙丟下部隊跑到了南方。

(26)建文帝帳下第一名將——悲情大將盛庸

征戰四方

盛庸看到這樣的主帥,心中產生了極大的憤慨,他面對氣勢洶洶的燕軍,決定肩負起一個軍人的職責,於是盛庸帶領剩下的殘兵敗將,第三次和朱棣交手。朱棣在獲得了兩次勝利之後,信心大增,想要攻佔濟南,可是這一次他面對的是一個決心獲得勝利的無名小輩盛庸。兩軍的攻防大戰一觸即發,這一次朱棣卻失敗了,面對一個無名小卒,朱棣的軍隊連續三個月攻不下城池,反而被盛庸派出的奇兵擊敗,就連剛剛佔領的德州都丟失了,這讓朱棣不得不暫時撤退,這也是朱棣起兵之後的第一次失敗,而擊敗他的,就是一個小小的無名參將盛庸。九月論功時,盛庸被封為歷城侯,食祿一千石。盛庸隨即被命為平燕將軍,任總兵官。陳暉、平安為左右副總兵,馬溥、徐真為左右參將,鐵鉉進升為兵部尚書參贊軍務。

(26)建文帝帳下第一名將——悲情大將盛庸

史書形象

屢戰燕軍,退守長江

當時吳傑、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駐紮德州,徐凱屯於滄州,互為掎角。這年冬天,燕兵襲擊滄州,破擒徐凱,掠其輜重,進逼濟寧。盛庸率軍駐紮東昌進行攔擊,背城列陣。燕王率軍直逼盛庸軍的左翼,盛庸軍不動。又衝其中堅,盛庸張開隊列放進燕王,再以兵包圍數重。燕將朱能率番騎來救,燕王乘機突圍而出。但許多燕軍被火器所傷,大將張玉死於陣中。只有燕王以百名騎兵殿後,退至館陶。盛庸傳令命吳傑、平安從真定攔截燕軍歸路。

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吳傑、平安在深州之戰失利,燕軍才得以返回。在這次戰役中,燕軍精銳幾乎喪失殆盡,盛庸軍聲威大振,建文帝朱允炆為此祭廟告捷。

(26)建文帝帳下第一名將——悲情大將盛庸

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軍紮營夾河。朱棣率輕騎來探,掠陣而過。盛庸派遣千名騎兵追擊,被燕兵射箭擊退。交戰後,盛庸軍持盾而進。燕王命步兵先攻,騎兵則乘機迅速推進。盛庸率軍力戰,斬其大將譚淵。而朱能、張武等也率部殊死戰鬥,朱棣以勁騎穿越陣地與朱能會合,盛庸的部將莊得、皂旗張等都戰死。這一天,燕軍幾乎失敗。第二天再戰,燕軍在東北,盛庸軍在西南,從早晨至下午,雙方互有勝負。兩軍都已疲憊,將士各自坐下休息。又開始交戰,忽然東北風大起,飛塵遮蔽天空。燕兵乘風大喊,左右橫擊。盛庸大敗,逃回德州,從此氣沮。不久燕將李遠在沛縣焚燬運糧船隻,盛庸軍於是缺乏糧餉。

建文四年(1402年),靈璧戰敗,平安等被捉。盛庸獨自率軍向南,在淮水南岸排列戰艦。燕將丘福等偷偷渡過淮河,出現在盛庸軍之後。盛庸軍力不能支,只得退守長江。燕兵渡過淮水,由盱眙攻陷揚州。盛庸在六合及浦子口率軍抵禦,都失利。都督陳蠧率水師投降燕軍,燕兵乘勢渡江。盛庸倉促聚集海船出高資港迎戰,又敗,軍隊潰散。

(26)建文帝帳下第一名將——悲情大將盛庸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自立為帝,盛庸率餘部投降,隨即奉命駐守淮安。不久朱棣賜詔說:“以前山東未定,所以才命你鎮守淮安。現在鐵鉉被俘,諸郡全部平定。朕念山東久為兵亂所困,疲於轉輸之勞。你應當撫兵養民,這樣符合我的心意。”

悲情命運,無奈自盡

永樂元年(1403年),盛庸辭去官職。不久,千戶王欽揭發盛庸的罪狀,朝廷立即進升王欽為指揮同知。於是都御使陳瑛彈劾盛庸心存怨恨,圖謀不軌。盛庸因而自殺。

(26)建文帝帳下第一名將——悲情大將盛庸

根據後世考古發掘,盛庸墓址已被毀。江蘇宜興一農民發現盛庸墓碑,碑上刻有“明始祖晉封歷城侯平燕將軍顯始祖考諱庸公”字樣。

(26)建文帝帳下第一名將——悲情大將盛庸

後記

盛庸無疑是建文帝帳下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要是建文帝從一開始就任用盛庸為主帥,那麼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只是因為李景隆將大部分軍隊白白葬送,留給盛庸的兵力嚴重不足,這才導致了最終的失敗。後人一是欽佩於盛庸傑出的軍事才能,也敬佩於他的忠心耿耿。張廷玉稱讚他說:“東昌、小河之戰,盛庸、平安屢挫燕師,斬其驍將,厥功甚壯。及至兵敗被執,不克引義自裁,隱忍偷生,視鐵鉉、暴昭輩,能無愧乎?”可惜身在建文帝帳下,只能一心盡忠,大勢已去後無奈自盡,一代名將就此逝去,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