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麥穗魚是鯉亞目,鯉科,鮈亞科,麥穗魚屬的一種魚類。亞洲的原住民,但因引入歐洲而成為了當地的入侵物種。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白條,鯉科䱗屬的一種魚類。中文別稱:條、鰷、子、白鰷、白鱎、藍刀魚、遊刁子、青鱗子、尖嘴子、浮鰱、餐條、餐子、川條子。臺灣別稱:白鰷、餐條、苦槽仔、海鰱仔、奇力仔。俗名:白翎子(雌)/紅翎子(雄)、苦槽仔、海鰱仔、奇力仔、白條、白鱎、青鱗子、尖嘴子、浮鰱、餐子、餐魚。

初級淡水魚。對水質要求較高,繁衍速度較快,嘴饞魚類,此種魚與馬口,翹嘴外形相似,營養價值較高,高蛋白,高營養。在陽光燦爛,較暖的天氣裡最為捕捉,喜腥類麵食。是低海拔常見之魚類,喜歡群聚棲息於溪、湖及水庫等水之上層。棲息深度:0至10米。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刺鰍為刺鰍科刺鰍屬的魚類,俗名刀割、刀鰍。在中國,分佈於各大水系等,一般棲息於多水草的淺水區。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黃顙魚隸屬於輻鰭魚綱、鯰形目、鱨科、黃顙魚屬,俗名嘎牙子、黃姑子、黃臘丁、黃骨魚等,是我國近年來發展較快的淡水經濟型養殖品種 。須4對;上頜須長,末端達到或超過胸鰭基部。體無鱗。背鰭硬刺後緣具鋸齒。胸鰭刺比背鰭刺長,前、後緣均具鋸齒。脂鰭較短。臀鰭條21—25。尾鰭分叉,鼻須一半為白色另一半為黑色。

黃顙魚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白天潛伏於水底層,夜間活動。雜食,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成熟雄魚肛門後面有生殖突。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分佈較廣,產量大,肉嫩,少刺,多脂肪。最大約750克。是普通食用魚類。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翹嘴魚學名翹嘴紅鮊,體型較大,體細長,側扁,呈柳葉形。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頜堅厚急劇上翹,豎於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圓。鱗小。翹嘴紅鮊屬中、上層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容易受驚。其生長迅速,是以活魚為主食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蟲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魚小蝦,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還有經濟價值。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黑魚是烏鱧的俗稱。烏鱧屬鱸形目、鱧科 ,是鱧科魚類中分佈最廣、產量最大的種類 ,又名烏魚、生魚、財魚、蛇魚、火頭魚、黑鱧頭等。

黑魚性情兇猛,營底棲生活,屬於肉食性魚類,喜歡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淺水區。黑魚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可去瘀生新、滋補調養、生肌補血、促進傷口癒合,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我國食用烏鱧歷史悠久,其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農本草經》列為蟲魚上品。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鯰魚屬於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鯰形目的一種魚類,又稱作鬍子鰱、黏魚,生仔魚。

此魚的顯著特徵是周身無鱗,身體表面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頜有四根鬍鬚,上背較黑,腹面白色尾圓而短,不分叉,背鰭小,臀鰭與尾鰭相連。生活在河湖池沼等處,白晝潛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吃小魚、貝類、蛙等。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鬥魚主要是指歸屬於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鬥魚亞科的小型魚類,體長方形,側扁。口裂小並向上斜。背鰭和臀鰭都較長而且位置上下相對。腹鰭外側第一鰭條延長成絲狀。鰭蓋後緣有藍斑。體赤褐色。雄魚兇猛善鬥。因體色美麗、善鬥,又是滅蚊能手,所以很早就被人們飼養作為觀賞魚類 。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鰟鮍是鯉形目鯉科鱊亞科(鰟鮍亞科)所屬魚類的通稱,又稱四方皮、鏡魚、彩圓兒,為一群小型淡水魚,分為鰟鮍屬,鱊屬,田中鰟鮍屬。體呈卵圓形或菱形;頭短,口小;須1對或無;臀鰭始於背鰭基下方,背、臀鰭頗長,有或無硬刺;腹鰭腹位;尾鰭叉狀;側線鱗完全或不完全。生殖期的雌魚出現產卵管,雄魚產生婚姻色或珠星。

鰟鮍是雜食性魚類,棲息在緩慢流動或靜止的水域,依靠淡水河蚌(無齒蚌屬)繁殖,活動範圍小,壽命短。廣泛分佈於東亞、東南亞和歐洲。

鰟鮍類魚有著極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因此被許多魚類飼養愛好者和醫藥學家的青睞。

魯西常見野生魚類

棒花魚體粗壯。鼻孔前方下陷。唇厚,上唇的褶皺不顯著;下唇側葉光滑。側線鱗35~39。生殖時期雄魚胸鰭及頭部均有珠星;各鰭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