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式文創,走出一片新天地

一個特色鮮明、影響力巨大的文創園區就像是一張名片,代表著所在城市的形象,成都文創也是如此。

細數成都的文創園區,共有國家級產業園區10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23家、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31家。這些以園區、樓宇為載體,以重大產業項目為帶動,以骨幹企業為支撐,涉及傳媒影視、創意設計、現代時尚、音樂藝術、文體旅遊、信息服務、會展廣告和教育諮詢等行業的文創園區,正以不同的特色魅力吸引近千家各類文創機構、藝術家工作室的入駐。

成都式文創,走出一片新天地

如果有人說天府文化是一種精神上的文明,那一定是不完整的。分散在成都各處的文創園區用其所形成的文創脈絡證明著,天府文化的價值不止是精神上的,更通過有形的文創物質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成都人的日常生活。

成都文創以文創園區為始,在金融、科技、新媒體等行業中融合發展,用“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於全球文化創意產業中開創出成都式新天地。

以文化為根

2018年9月,成都市召開的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大會上公佈了首批31個成都市文創產業園區,明月國際陶藝村赫然在列。

這裡有始建於康熙年間的明月窯,還有以蜀山窯創始人李清為代表的四川美術陶瓷的傳承人。為了把明月村的陶藝文創產業做起來,李清在明月村建立了基地來培養團隊,還為明月村村民做培訓,希望儘早使有茶必有器的明月國際陶藝村形成了可觀的陶藝產業規模。

成都式文創,走出一片新天地

成都式文創,走出一片新天地

而這一切的努力與付出,都離不開明月國際陶藝村本身所獨具的巴蜀神韻和地域特色的四川陶瓷的歷史文化。

以創意為魂

成都的文創離不開創新創造。今年6月份,域上和美集團董事長、域上和美文旅股份董事長邱偉在成都東湖當代都市藝術群落

交出了一場質地精良,能夠反映成都當代文化、藝術形式、年輕人精神的戲劇。

他將表演藝術、空間視覺藝術、聲音藝術、現代舞蹈等多元藝術形式高能融合在《成都偷心》這場多維美學表演中,用戲劇表達了成都與時俱進的在地文化。

成都式文創,走出一片新天地

成都式文創,走出一片新天地

從戲劇出發,到劇場、戲劇工作室、美術館等衍生品,成都東湖當代都市藝術群落用有成都特色的文創作為城市當代藝術表達的先鋒,為打造“三城三都”添上了絢麗的時代色彩。

以產業為柱

作為成都打造文創名城的基礎園區之一,梵木創藝區彙集了音樂、電影、動漫、設計等各種年輕文化元素,形成“創意設計+音樂產業”雙產業鏈園區。

視覺設計師殷九龍認為,以音樂和創意產業雙軌,非常活躍的梵木創藝區為成都提供了一種可以去延伸、甚至是達到自由的可能性。

成都式文創,走出一片新天地

創意、音樂、科技、藝術、旅遊、休閒......當園區將各個產業深度融合與創新,梵木創藝區在進行產業集聚、價值鏈貫通、人才培養以及積累規模效應之外,為成都文創提供了新的觀念形態。

創意成都的文創發展

通過成都最有特色的三個文創園區,探究成都文創的發展軌跡會發現,人才、技術、創意、機制等是有效集聚並發展文創的重要產業要素。

當以天府文化為根基,具有成都特色的創意產業開始聯動,“文創+戲劇”、“文創+旅遊”、“文創+娛樂”......通過傳統文化產業與信息的融合創新,成都文創的規模在擴大,產生了促進文化、經濟和環境繁榮的賦能效應。

據今年市文廣旅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國慶黃金週期間,我市共接待遊客2017.13萬人次,同比增長32.7%;實現旅遊總收入286.46億元,同比增長25.2%。

成都成為了遊人假日出行的優先選擇,在假日之外,越來越多的人也選擇將48小時的週末安排在成都,在街巷中感受地道蜀味與天府文化的魅力。成都週末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創在城市中營造的美學盛宴。

成都文創的獨特性讓更多人瞭解到,成都隱藏於平凡背後的別樣生活場景,和人文帶來的優渥服務體驗。這些由城市文化與創意吸引的數以千萬的遊人,證明著成都週末經濟和假日經濟的高速增長,成都文創產業的繁榮。

成都式文創,走出一片新天地

從文化園區地標,到數不盡的文創人才,成都傾力打造的國內外大型文創企業與創意設計品牌,及成都旅遊熱,都證明著成都城市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為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創名城,由成都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起的“成都趣文創”全城推廣活動,正火熱啟動中,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成都式文創,走出一片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