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複試,究竟複試什麼?不知道複試套路,如何應對?

研究生複試,評價體系先知道

近年來,各個研究生招生單位根據國家的相關招生改革政策,結合自身的學科特點,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複試評價體系。

大部分研究生招生單位的複試評價體系由如下兩個維度,四個過程構成。

1.複試的兩個維度:

1.1) 筆試

1.2)面試

2.複試的四個過程:

2.1)專業筆試

2.2)英語筆試

2.3)專業面試

2.4)英語面試。

其中,兩個維度,四個過程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如下:

研究生複試,究竟複試什麼?不知道複試套路,如何應對?

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的複試,上述兩個維度、四個過程的考察形式不一樣,但基本都是圍繞著上表中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排列組合和權重不同而已。


專碩和學碩,複試形式相同,難度有所不同

通常,複試由筆試和麵試兩部分組成,不同的專業,複試的筆試題差異較大,卷面分一般為10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採取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

針對學碩和專碩,複試階段的考察重點基本相同,只不過專碩的複試難度和要求比學碩要低。

學碩複試,主要考察考生的專業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養。其中專業能力重點考核考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創新精神要求考生對本學科發展動態有所瞭解,藉以考察考生在本專業領域的發展潛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綜合素養重在事業心、責任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以及專業以外的知識積累、人文素養和實際表現。

專碩複試,突出實踐能力的考查,加強對考生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和考生事業心、責任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以及興趣、愛好、特長、就業意向、人文素養和實際表現等方面的考查。

無論是學碩還是專碩,碩士研究生考試的最終成績由初試總成績、複試筆試成績和複試面試成績三部分組成。

如下是西部某985/211高校的複試總成績計算方式:

複試總成績=初試總分摺合百分制成績×X+複試筆試成績×Y+複試面試成績×Z。

其中,X為初試成績權重,Y為複試筆試成績權重,Z為複試面試成績權重。X佔50%-60%,X+Y+Z=1,X、Y、Z權重數值由各招生學院自主確定,同一個單位確定的權重應相同。

複試成績不合格者(筆試成績+面試成績<120)不予錄取。

研究生複試,究竟複試什麼?不知道複試套路,如何應對?


研究生複試,為什麼初始成績比自己低的競爭者被錄取,而初試成績高者被淘汰?

現階段,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複試是按1:1.2來確定候選人的,也就是說,某高校的某個專業今年招收100名研究生,待國家線(一區21省市A線、二區10省區B線)和本校分數線確定後,就把報考本校該專業,且初試成績符合上述“兩線”的學生,按總分從高到底排序(有些學校對單科最低成績也有要求)後,在學校官網上公佈出這120位同學,在指定時間按要求來參加複試。

由上可知,最終將由20位上線考生被其他競爭者擠出,這部分同學要麼申請調劑;要麼參加考研二戰。

根據某院校對碩士研究生導師的調查結果,發現導師們更看重具備“獨立思考和完成工作”能力突出的考生。

如果你的初試成績很理想,複試後被淘汰,很有可能問題出在了複試環節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完成工作的能力”的彰顯上。

如下維度,請考生在複試環節中,對照自查。

研究生複試,究竟複試什麼?不知道複試套路,如何應對?


研究生複試,面試的流程是怎樣的?

一般程序如下:考生進入候考室→核查考生身份→抽籤決定面試的順序→根據抽籤確定的順序由引導員帶領考生進入面試考場→面試正式開始並計時→面試主考官提問→考生回答→計時員報時告知答題時間結束→面試官現場評分→記分員統計面試成績→記分員和監督員核對成績並確認→面試主考官現場告知考生面試成績並簽字確認→面試結束→下一位考生進入考場(重複上述程序)。

研究生複試,究竟複試什麼?不知道複試套路,如何應對?

面試流程

一條考試線上的每部分考核方式相同,測試的題目一樣,便於考官評分。

所有考生的考試時間嚴格限定,每部分準備時間為3分鐘,外語能力測試部分考試時間為8分鐘,工程能力、邏輯思維和綜合素質考試時間為5分鐘,每個考場的計時員負責掌控時間。

面試過程實現了考試形式標準化、試題標準化、流程控制標準化。

單個小組面試和多小組同時面試,在模式上有所不同:

1)多小組流水線模式:此種模式適用於考生人數較多的學科或學院,主要是將全部考核要素分成若干個小組逐一考核,形成一條“考核流水線”。

外語能力測試由2位考官組成(一位外語系教師和一位本專業外語水平較高的教師),其他小組由3位考官組成,不同考核要素由不同的小組負責。

2)單小組流水線模式:此種模式適用於考生人數較少的學科或學院,每個考核小組一般不少於2位考官分別負責考核不同環節的內容,小組中的全部考官根據考生的回答情況,依照統一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研究生複試面試,大部分高校採取的是“結構化”設計及組織方式

一套面試題中包括外語能力、工程能力、綜合素質及邏輯思維等不同方面的考核,考核過程由難變易,開放性試題所佔比例較大,便於考生髮揮。

結構化面試是對面試中面試內容、評分標準、評分內容、評分方式、評分分數等方面採用系統化的結構化設計來實現面試的科學規範化。

具體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主體結構化:

考官與考生是面試過程中兩個重要的主體,由於本文重點側重結構化面試的流程方法,設定的面試形式是一位考生對應多位考官,因此對考生這一層面沒有贅述。

本文提到的結構化主體主要針對面試官的結構化。面試官在人數、年齡、性別、教育背景、面試經驗等多方面的合理安排構成了面試官的結構化。

對於同一內容的面試,應實現考官組成的一致和結構的統一。

2)內容結構化

為了實現結構化功能,招錄專業與面試試題相關度的保證是必要的前提

專業的不同必然對應的專業要求與考核側重也有所差異,因此對實際報考專業需求能力的深入分析是構成結構化面試內容的關鍵所在,進而確定測評內容形成最終的面試試題。

一套面試題中包括外語能力、工程能力、綜合素質及邏輯思維等不同方面的考核,考核過程由難變易,開放性試題所佔比例較大,便於考生髮揮。

3)程序結構化

結構化面試的實現過程是一套明確的規則程序。

結構化面試的流程為基準流程,在實際應用中受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相應的調控是在設計範圍內的。

結構化面試的程序結構化特點並非只侷限於在短暫的面試實施過程中,在面試的前期準備階段、面試的後期評分統計階段都受程序的影響。

4)評分結構化

結構化面試的“評分結構化”由評分要素結構化與評分方法構成。

一方面,將考核的測評要素與考查側重點劃分為重點、要點,對不同程度的考查點進行區分;另一

方面,通過面試前科學合理的規範設計,對每個題目制定統一、準確、嚴謹的參考答案。

並對考生反饋給予不同等級的劃分,如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或者制定一份評分細則,將

面試中考生多個方面的能力與細節以分數的形式體現。

研究生複試,究竟複試什麼?不知道複試套路,如何應對?


研究生複試面試,考察的重點和要點在下面

面試成績在總成績中佔有相當比重,以華中某211 高校為例,複試中面試成績佔總成績20%。

在面試中,面試考官通過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1)綜合素質

考官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智育和德育能力。

這項考核並不是泛泛提問,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有價值且有針對性的問題,通過互動交流獲取考生的真實情況。

一方面要考查考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與表達能力,這些要素對考生未來的學習和科研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2)外語能力

考官主要考核考生的外語聽說能力,側重考核考生表達、思考和總結歸納等能力。

考官結合專業情況,一方面通過對當前熱點話題進行外語短文翻譯和概述等形式進行考核;另一方面通過話題討論、自由交流等方式進行考核。

在交流中,考官要圍繞考核要點進行提問,根據考生的回答情況給出評價。

3)邏輯思維

此項不僅考核考生的邏輯知識,還要考核考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知識面和思維反應速度。

問題的答案是開放性的,不唯一,主要根據考生思考及與考官交流的過程,考查考生的常規思維能力,而非應試能力。

考官圍繞專業特點,與考生面對面探討一些專業領域常見的問題,但事前須預設相應的採分點及提問要點。

4)工程能力

考官結合專業背景,考核考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在面試考核中一般所佔比重最大。

此類題目類型一般為開放式,可以是某一具體工程的實踐類問題,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不設置固定答案。

要求考生為其設計、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重點考核考生解決問題的思考角度及專業知識的合理應用等。

研究生複試,究竟複試什麼?不知道複試套路,如何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