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孫偉良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國慶節參加龍門孫氏祭祖典禮時,偶遇一位漁山墅溪村的劉氏後裔,說起他們村“活金死劉”的奇怪遺風,激起我的探訪興趣。間隔三天,我們一家子便開啟了墅溪走讀之旅。

漁山去過幾次,主要去看稻香節什麼的,墅溪一直未曾到過。靠著手機導航,我們穿過靈橋鎮,然後沿著富春江畔一路馳行。春永公路在擴建,通行的道路小了一點但暢通無阻。沿途的富春江景一覽無餘,車過裡山,江面越來越寬,載貨的輪船也越來越多,頗有百舸爭流的氣勢,而遠處沙洲上的樹影則成了這一畫面的背景,有靜有動,好看。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正感慨江面如此開闊的時候,車子右轉,原來墅溪到了。那麼,眼前所見的富春江就是漁浦潭嘍!曾記得富陽最東面的江面古時稱作漁浦潭,這裡和錢塘江、浦陽江匯合,是杭城進入富陽的第一片水域。南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曾為此留下過著名的詩句:

《富春渚》

宵濟漁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緬雲霧,赤亭無淹薄。

溯流觸驚急,臨坼阻參錯。

亮乏伯昏分,險過呂梁壑。

洊至宜便習,兼山貴止託。

平生協幽期,淪躓困微弱。

久露幹祿請,始果遠遊諾。

宿心漸申寫,萬事俱零落。

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蠖。

詩人的心情且不去體會,從謝詩所描繪的風光看,富春江這一段行程還是相當美麗的,而墅溪村正是這美麗行程的第一站。車剛右轉,一座碩大的牌坊便跳躍出來,上書“大漢嫡系”“墅溪古鎮”字樣。邊上,幾塊巨石堆疊,“墅溪——卷首第一村”等蒼勁大字映入眼簾。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墅溪是擔得起這樣的稱呼的。她三面青山懷抱,一面江水東流。這是一個古老而幽靜的山村,遠遠望去,蒼山如黛,不高卻翠竹綿延,那一個個山頂像極了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別墅。當然,“墅”的本意是田廬村舍,大約這裡的山更像散落在田野裡的房子,炊煙裊裊,恬淡悠然。路邊有條小溪,蜿蜒曲折,正是秋天的時候,山上的水不多,小溪基本是乾涸的,但這條溪無疑將山裡各個村莊連結起來。有山有溪,溪邊的房子,這大約是墅溪村得名的原因。觀墅溪的地形,她是富春江邊綿延山腳下的一塊平地,如果預測不錯,數千年前,這裡有可能還是一片汪洋,不知哪天,上游來的泥沙沖積,堆疊出這麼一塊肥沃的土地來。

進村數十米,便見一個岔道,路口豎著一幅地圖,標示著村子的情況。原來,墅溪村由浦西、木橋頭、小塢、大塢四個自然村組成的。墅溪村委就建在岔道口,一幢三層水泥房、一條廉政長廊、還有一片開闊的空地。走在一樓過道上,忽然看到一扇大門上掛著一匾額:墅溪村鄉風館,但大門緊閉。急忙尋找,想不到中午時分村委裡還坐著兩位工作人員。說明來意後,她們熱情地為我們開了門,還為我們做了一些介紹。我們在鄉風館牆上的一塊圖板中,找到了”活金死劉”的大致介紹,知道這一習俗不只墅溪有,其他還有不少地方也存在,只不過這裡更特殊一些。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村委幹部告訴我們,瞭解”活金死劉”只要去小塢村就可以了。於是我們繼續驅車前行,穿過幾塊種著稻子和美人蕉的農田,幾分鐘的樣子,我們便看到兩顆古樹,應該是楓楊樹,樹蔭遮天,樹幹上纏著不少木蓮藤蔓兒,這就是小塢村口了。本想擁有這麼悠久歷史的村落,應該到處斷垣殘壁,古意盎然,不想這裡村道很小,但兩邊卻都是別墅洋樓,家家生活是小康啦!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村道半中間左拐,我們很容易地找到了一幢老房子,這就是承載”活金死劉”意義的劉氏家廟。硃紅色大門,金色大字的牌匾,威風護衛的石獅子,還有門邊一副對聯,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源流漢室尊高祖敬光武仰仗昭烈

澤披天下重社稷恤萬民珍愛宗親

從對聯看,這裡的後裔是尊劉氏為先祖的。只是家廟也上了鎖,我們進不去觀看,找不到更多證據,甚是遺憾。從邊上的窗戶裡向內探望,這一幢房子由前廳、後院和中間一個道地組成。後院估計是存放先祖牌位的地方,前廳和道地則是日常開展活動的場所。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家廟隔壁有一棟牆壁滄桑的老房子,石庫門,很高的照牆,我和兒子嘗試著走走看看。幸運的是大門敞開,門口坐著兩位五六十歲的阿姨,正悠閒地吃著午飯。見我們需要探訪,她們便很爽快地和我們交流。

“我們也不知道活金死劉是怎麼回事?只知道這是祖上傳下來的。”

“活著姓金,死後復劉。我們的墓碑上都可以看得到。”

“我們想想總是先人為了躲避什麼災難吧!要逃難,要躲避追殺,要不然改姓做什麼呀!”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兩位阿姨都姓金,正宗劉氏後裔,但他們也說不出“活金死劉”的風俗到底源於什麼。好在我有先見之明,拍下了村委家風館裡的介紹,雖簡單,還是能看出來龍去脈的:

墅溪村的“活金死劉”習俗,即“活著姓金,死了復劉”,是自古遺存的、獨特的、屬於氏族文化的奇異風俗。這種風俗在富陽及蕭山、義烏、東陽、嵊州、台州等地流傳,而以墅溪“活金死劉”最為獨特和著名,《杭州日報》、《今日早報》、《南方週末》、以及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等網站和浙江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日本的NHK電視臺均相繼報道,一時引人注目,受到廣泛關注。現存的《富春劉氏宗譜》為1925年重修之物,是“文革”期間曙星村(即現在的墅溪村)黨支部書記金坤樵冒險從即將被焚燒的舊書稿堆搶出來的唯一一部劉氏家族宗譜。據該宗譜的《劉氏源流序》記載:“餘金氏始祖原姓劉氏”,在記敘劉氏的一段世系後,說明了劉改金原因是,“司馬炎登極,我祖諱川避難隱世,將繁字“劉”字去卯刀而姓金焉。”接著敘述家族遷徙經過,在定居“杭州錢塘六和塔”後因為“劉瑾專政,上既誅瑾,又欲誅天下金劉二姓,我祖不得已而散隱他鄉……青二蔥公隱於富陽墅溪”。2012年8月,墅溪村的“活金死劉”習俗入選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看來避難改姓不假,而且這樣的習俗不只墅溪一家,在浙江附近也存有不少。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件,導致劉姓改金甚至逃亡到富春江畔的小山村,沒有見到劉氏家譜,也沒有研究過那段歷史,我們說不出具體細節來。

其實,無論輝煌還是不幸,於時間而言,我們都只是一個匆匆而過的背影。對於這樣的背影,我們可以去描繪,去尊重,但不必過於執著。“活金死劉”,是祖先留給墅溪的山水佳處,留給劉氏後裔的生活經驗,只要後人能從中汲取智慧,快樂生活就夠了。

富陽大地上的檔案(二):走讀“活金死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