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過後,做什麼

金中基

這兩天一大早,走出門去上班,只見小區的快遞櫃旁聚滿了送貨的快遞車,還有來取貨的人群。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的忙碌似乎沒有完結還在延續。

今年的“雙十一”成交驚爆。僅天貓當天成交額就達2684億元,相當於每個中國人平均消費了約200元。這巨大的銷售數據,折射出中國消費市場的強勁力量。

人們的狂熱程度超出想象。11月10日晚,多位主播的直播間觀看人次均超過3000萬。天貓平臺“雙十一”預售首日,有1.7萬個品牌開啟直播。電商直播成為今年“雙十一”的最熱門。

在購物狂歡之後,復歸平靜,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對於商家來說,就是加緊按單發貨;對於快遞員來說,就是儘快地把貨送到消費者手中;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在家門口等待驗單取貨。

這看似簡單的事情,卻又是相當繁雜的過程。當然,近些年來,信息化雲數據分析的加持,改變了過去下單取貨要等十天半月的歷史,快的當天就能收到。

一單貨物從派發、送達到取貨,還只能說“貨收到了”。接著,消費者就會去鑑別買的東西是否貨真價實、物有所值,如果覺得是買了假貨劣貨,在退貨期內還好說,過了退貨期就只有去走投訴之路。

去年“雙十一”,我的一位朋友買了四張木板凳,當時看不出有質量問題。今年夏天一過,板凳都開裂了,再去找商家,商家說過了退貨期就不管了。更有甚者,買的東西有質量問題,去找商家,商家已下架。

質量是品牌的生命。“雙十一”不僅僅是接單了事。商家在發貨時要把好質量關,不能以次充好,把假冒偽劣產品趁機傾銷出去。電商平臺應建立起聯繫億萬消費者與商家、平臺的質量追溯體系,開展網上打假,淨化網購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不要枉費了消費者下單下得爽快,而要使他們真正買得稱心,用得舒心。

從今年的“雙十一”看,已從“淘中國”到“淘世界”,中國消費領域的新趨勢正在改變全球的消費方式。“雙十一”做大做強成為“巨無霸”,在促進消費結構升級上,不僅對中國,也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雙十一”是世界級的消費大品牌,也是一項重大的消費創新,我們有責任讓它走得更好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