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決定命局!頓悟

老話說:烙餅再大,也大不過烙餅的鍋。

一個人的成就再大,也大不過他的格局。

所以,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天賦、不是出身,而是格局。

格局決定命局!頓悟

01

格局越大,心態越好


人+山=仙,人+谷=俗。


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纏的都是雞毛蒜皮。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視野廣闊,志向高遠,從不為小事糾纏。


曾國藩平叛有功,升任二品大員。


按道理,他的官轎也應該從藍呢轎換成綠呢轎,以彰顯身份。


曾國藩覺得沒必要,他也不願張揚,於是沒讓僕人換。


結果,他出門的路上,在一個窄巷裡,遇到一頂綠呢轎。


綠呢轎看對面一個藍呢轎居然不讓路,頓時惱了。


僕人氣勢洶洶地衝上去,把曾國藩拖了出來。


綠呢轎的轎簾也掀開了,那轎中的高官想看看誰那麼大膽,敢擋他的道。


一看,發現居然是曾國藩。


那人連忙滾下轎子,跪倒在曾國藩面前,不斷地磕地,連聲說:


“大人贖罪,大人贖罪!”


雖然受了侮辱,曾國藩卻沒有生氣,一把扶起這位官員,安慰他不必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不會計較。


王陽明說:持志如心痛。


堅守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痛一樣。


念念之間,一心都專注在痛楚之上,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說閒話,管閒事呢?


真正大格局的人,情緒穩定,心態良好,不糾纏、不計較,一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正為如此,曾國藩創下了九年內連升十級的官場奇蹟,終於成為一代名臣。

格局決定命局!頓悟

02

格局越大,見識越高


所謂格局,“格”是格物致知的“格”,就是認識、見識的意思。


一個人的見識裡,往往就藏著一個人的格局,一個人格局的大小,也決定著見識的高低。


在平叛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曾國藩和左宗棠都功不可沒。


但是二人的方略差別很大。


曾國藩從不浪戰,每到一處穩下營盤,先求不敗,因而行動遲緩。


左宗棠打仗比較血性,也比較靈活,所以經常罵曾國藩貽誤戰機。


兩人的格局不同,見識自然也不同。


曾國藩看的是太平天國的國運,看的是大勢。


當時的洪秀全沉迷享樂,太平天國內部內鬥不斷,只要自己穩住,那敵人就完了。


左宗棠看的,卻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一兩場戰役的勝敗。


可他沒有想過,戰爭看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時候要拼人品。


與其依靠“浪戰”去賭一把,不如老老實實穩住營盤,圍城困敵,只要不犯錯,就是百分之百的勝利。


《孟子·盡心上》中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唯有登高,才能望遠。


一個人站得足夠高,格局足夠大,才能高屋建瓴,見識不凡。

格局決定命局!頓悟

03

格局越大,看得越遠


國學大師錢穆老先生遊一座古剎,看到一個小沙彌在一棵歷經百年風霜的古松旁種一種觀賞植物“夾竹桃”。


老先生由此感慨地說:


“以前,僧人種樹時,已經想到寺院百年以後的願景,而今,小沙彌在這裡種花,他的眼光僅僅是想到明年哪!”


曾國藩說:謀大事著,首重格局。


一個人大事難成,不是才華不夠,機遇不到,是因為心中的格局太小。


小沙彌種花,僅僅想到明年賞花;而僧人種植松樹,則是看到了百年之後的願景。這就是見識的差別。


有的人做事,只看眼前的利益,有的人做事,卻看幾十年的發展。


下棋的時候,真正的高手都要往後看幾步,提前想到對手可能落子的地方,並找到應對的辦法。


而所謂的臭棋簍子,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一個人看得夠遠,才能走得夠遠。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佈局。


大格局,就是有足夠大的視角去審視人生,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有大格局才能成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