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選擇慢就業的年輕人,像不像那個曾經沒有職業規劃的你?

在每年都有將近800萬應屆畢業生的大背景下,大學生要是想突圍而出,除了考慮公務員、事業單位、專業方向、興趣特長導向、創業之外,最終選擇從事一個低學歷要求的職業是不是就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選擇呢?或者是不是必須要馬上做出選擇呢?不少年輕人給出了“不”的答案。

那些選擇慢就業的年輕人,像不像那個曾經沒有職業規劃的你?

每年都有將近800萬應屆畢業生

一、慢就業日漸流行

“就業還是擇業”的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每年仍有新的觀點被提出,不少新名詞如:慢就業、待定族等不斷被被創造和引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家庭條件改善,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認為找工作並不是很迫切的需求,出現了“慢就業”現象。慢就業,是指大學生畢業後既不打算繼續深造也不打算馬上就業,而是暫時選擇遊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等,慢慢考慮人生道路規劃的現象。

智聯招聘最近發佈《2019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中指出,80.22%的大學生選擇畢業後直接就業,同比2018年基本持平;8.00%的大學生選擇慢就業,同比上升1.01%。可見,雖然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仍積極投入到求職大軍當中,但是希望緩解就業壓力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佔比也在緩慢上升。

選擇慢就業的大學生,一般面臨的生活壓力不大,同時父母的觀念比較開明,並且重要一點是大都向往自由及更高層次的生活:

1、 物質條件允許:應屆生在生存層面的壓力不大,相信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回報,同時家裡經濟條件不差,能夠滿足短時甚至是長期的資助。

2、 父母“開明”:不少家長認為孩子不著急找工作也沒問題,也沒有多大負擔,對待自家小孩的就業問題,更多的是鼓勵和啟發,沒有非得一畢業就怎麼樣的要求;他們不會因為孩子不工作而焦慮,而且會支持孩子進修、遊學、考察就業市場或者暫時放鬆,甚至是回來繼承家族生意。

3、嚮往更高層次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方向定位不僅僅停留在生存的階段,以豐富自己的人生為最重要的出發點經營未來的人生,有著較強烈的個人主見、興趣愛好和嚮往的生活狀態。

以上幾點,是慢就業族選擇慢就業的基礎。

那些選擇慢就業的年輕人,像不像那個曾經沒有職業規劃的你?

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佔比也在緩慢上升

二、人為什麼要工作?

絕大多數人的都遵循著相似的路徑走完一生:童年、求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生老病死等等,而除了學生時期可以完全投入學習之外,此後的時間大家更多則是:工作和生活。工作和生活永遠是相依相存的兩個必然,特別是在工作方面,自22週歲本科畢業之後,直到60-65歲退休,將近一半以上的人生時光都花在工作上,直到老去。那麼,人為什麼要工作呢?

1、工作是是一種生存的需要。麵包代表著生存,當然麵條和米飯也是一個意思,一種說法叫有情喝水飽,真的餓肚子了就沒有那麼自在的說這樣的話;

2、工作是社會的需要,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對於每一個人,社會是載體,人要融入社會,個人的價值也需要通過社會獲得體現;對社會而言,需要每個人的參與,而工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呈現方式;

3、工作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工作可以獲得生活的全部體驗,因為工作可以是快樂的,使人嚮往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讓人不渴望參與的豐富的體驗;

4、工作是實現自我的途徑。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沒有三兩三,哪敢上梁山,要想最後達成人生的理想,實現自我,工作是一種有效的渠道。

那些選擇慢就業的年輕人,像不像那個曾經沒有職業規劃的你?

人為什麼要工作呢?

三、沒有做好職業規劃是根本原因

人為什麼要工作?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不同的答案。

而選擇慢就業的應屆生朋友,更多的回答則簡單多了:我還沒想好;希望把握青春的尾巴;就是不想工作。性格決定命運,一個猶豫的人永遠都會在猶豫,不知道這份工作是否合適,是不是未來有更好的工作機會等等;青春是有限的,人生也有涯,在每一個適合的年紀都做好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自然也是應該被認可和贊同的。

只是青春易逝,年華易老,青春有時候代表的並不是無拘無束,而是有所牽掛有所擔當;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要工作,自然有不需要工作也能夠生存和滿足人生夢想的人存在。不應該一概而論,尊重每個人的想法。

至於為什麼有些應屆生可以選擇慢就業,而不是擇業後就業,先解決生存問題才來求發展,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來看,總結一句則是:

缺乏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和行動。

可見,關於擇業和就業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和自己的職業規劃有關。職業規劃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它包括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沒有職業定位,就不會有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所以慢就業的人更多就是還沒想好罷了,這也是對自己人生的還沒思考清楚。

你們還年輕,當然不能要求你們已經具備十年的職場經驗般的看待事情,看待人生。

那些選擇慢就業的年輕人,像不像那個曾經沒有職業規劃的你?

沒有做好職業規劃是根本原因

四、主動出擊,以快打慢

選擇“慢就業”、選擇緩一下的年輕人,理想的想法是用時間來換取思考的空間,等待合適的時間做出合適的選擇,一擊即中!然而,往往事與願違,很多人的“慢”並沒有等來一個“理想”的工作。不難理解,因為沒有做好職業規劃的人,想得到一份“理想”工作,實在是有點類似於守株待兔。

儘管不少大學都已經將“大學生就業指導”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可是,通過這個課程,能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真是。究其原因,這門課程大多由體制內的教師、教授授課,一味灌輸概念,課程內容不接地氣,這樣的課程難以針對學生的痛點,有的放矢。越來越多高校意識到這個問題,會邀請資深職場人士做“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講座,這是一個值得欣慰的現象。

但是,單是這樣還是不足夠的,關鍵是各位應屆生朋友,需要結合自身的興趣、能力以及社會需求、市場需求,提前做好職業規劃,並向著目標一步一步地去落實。讓“慢就業”不再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

那些選擇慢就業的年輕人,像不像那個曾經沒有職業規劃的你?

讓“慢就業”不再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