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投資的這家商城,罕見“微信+花唄”組合支付,分期日放600萬

騰訊投資的這家商城,罕見“微信+花唄”組合支付,分期日放600萬

​“又一互聯網流量平臺開始佈局消費金融業務。”新流財經的從業者似乎已經把這句話看膩了。

但今天這家佈局消費金融業務的互聯網流量平臺還是值得介紹,因為它不僅在支付模式上有所創新,而且有騰訊爸爸投資卻偏偏接入新浪子公司為其做現金貸產品服務,屬實有趣。

當然,這一切卻又恰好符合這家公司老闆“姚勁波”敢於嘗試新鮮的的個性。

騰訊投資的這家商城,罕見“微信+花唄”組合支付,分期日放600萬

出生好命,騰訊投資,現金貸服務卻由新浪子公司提供

轉轉,一家二手交易平臺。

起初是58趕集集團打造的閒置二手交易平臺,2016年6月從58同城二手頻道升級為獨立的二手交易平臺。

轉轉上線後,姚勁波親自披掛上陣,成為轉轉的代言人。

轉轉除了出生好命,成長還伴隨著騰訊爸爸的光環。

2017年4月,58同城宣佈與騰訊達成協議,騰訊將向轉轉投資2億美元,也向其開放了微信支付的九宮格入口。目前在微信支付頁面,仍然能看到轉轉“霸佔”其中一格。

有微信超10億流量入口加持,轉轉的用戶量相當驚人。

數據顯示,2018年轉轉平臺的總用戶數量已超過2億,App和小程序的月活用戶數突破5000萬,年度訂單量實現翻倍以上增長。

轉轉的盈利方式是通過幫消費者來檢驗和評估手機、美妝、潮鞋等,再收取相應的服務費,比如驗機的服務費是29元。

也會有圖書收購與售賣的差價。在全自營的圖書領域,轉轉在收書端動態定價,但在賣書端固定定價,從而收取兩者之間的差價。

據悉,轉轉的C2C交易仍然是免費的,不收取佣金,轉轉CEO黃煒表示,希望轉轉希望目前階段通過免費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二手用戶進來。兩年之內轉轉仍處於補貼和培養市場階段。

說了這麼多,轉轉的盈利能力跟大多數二手交易平臺一樣,根本是不夠的。

所以,9月剛獲得騰訊、58同城數億美元融資後,黃煒仍然宣稱目前要做的是“活下去”。

要活下去,依靠主營業務不夠,不然就試試消費金融服務?

轉轉的消費金融服務有三大塊:一是現金貸;二是商品分期;三是其他服務。

先說現金貸:

轉轉的現金貸產品入口位於個人主頁“推薦工具”一欄,額度最高10萬元,最長分12期,日息最低0.04%。

有趣的是,儘管轉轉屬於騰訊投資的公司,但轉轉的“借錢”產品服務卻由新浪子公司提供。

轉轉“借錢”頁面顯示,該產品服務由北京微聚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簡稱:微聚未來),微聚未來也就是微博借錢的運營主體,屬於微博子公司,新浪曾在2017年7月向其注資2億元,持有微聚未來60%股份。

新流財經嘗試申請“借錢”,系統顯示需要簽署4份徵信相關協議,分別來自:新網銀行、包銀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

以此可以看出,轉轉“借錢”資金方合作了以上三家徵信協議相關的金融機構。當然,也不排除其中兩家或者三家機構聯合放款的可能。

一位接近轉轉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轉轉借錢服務正在發力中,日放款大約200萬元,借錢入口一天UV大約2萬,商品分期日放款約600萬元。

從消費金融行業來看,這一放款量級較小。不過,畢竟轉轉的消費金融業務尚屬於起步階段,後續如果持續發力,也有可能令其他現金貸玩家感到緊張。

再看其他服務,包括信用卡導流、以及租手機,前者目前合作招商銀行,後者目前合作京東金融“京小租”。

最後來說商品分期,因為它的支付模式足夠特別。

轉轉平臺上,除去部分個人上傳的,未經質檢的商品並不支持分期支付,其他商品大部分支持分期支付。

目前轉轉分期支付接入了花唄分期、白條、以及樂信的樂卡分期。

重點來了……

這些商品還支持一種“組合支付”的支付模式。

業內通常將這種“通過一種以上支付渠道完成付款的支付形式”稱為組合支付。

目前支持“組合支付”模式的平臺較少,京東商城有部分商品支持銀行卡餘額+白條,或者銀行卡餘額+京東小金庫的組合形式進行支付。

轉轉的“組合支付”更特別,主要支持:“微信+分期”的組合形式。

如果用戶購買一款5000元的手機,微信餘額有2000元,則可以使用第一筆微信支付2000元,剩餘3000元以花唄分期或者京東白條分期的形式來支付。

騰訊投資的這家商城,罕見“微信+花唄”組合支付,分期日放600萬

截圖來自:轉轉商城

騰訊投資的這家商城,罕見“微信+花唄”組合支付,分期日放600萬

組合支付的隱憂

“第一筆微信支付,第二筆分期支付”——這種較為罕見的組合支付模式,在某持牌消金風險人員看來,只要場景沒問題,風險並不存在。只是用戶在第二筆分期支付時,或許需要再走申請流程,客戶體驗較差。

也有消費金融運營人員分析,訂單拆分,商業邏輯行得通,但如果用戶交易後期出現客訴,有可能出現全額退款、部分退款、優惠立減後金額的拆分等交易問題,那麼平臺應該先向用戶退哪個渠道支付的錢,便有一定難度。

組合支付在個別分期商城也可見。比如愛又米商城,曾經也支持用戶先用支付寶首付一部分款,剩餘部分再分期。

據悉因支付寶手續費太高,目前愛又米商城改成了銀行卡首付,也就是用戶先用銀行卡首付10%-80%,剩餘部分申請分期,

既然可以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銀行卡支付+消費金融分期,為什麼沒有電商平臺支持兩種分期機構的組合支付模式?

上述風險人員分析,如果交易兩種分期,用戶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授信上限,成為了共債用戶,增加逾期風險。

從產品角度來看,實現這樣的流程並不難,打通兩個支付平臺即可,只是系統開發成本較大,以及後期清算,兩個支付平臺易出現糾紛。

比如,有用戶發起部分退款,那麼應該優先退還哪個分期渠道的款,就是一件難以平衡的事。

對於大的電商平臺而言,有自己的分期產品,賬單拆分給其他分期機構,承擔的風險較大,用戶申請多個分期,申請過程容易流失用戶。

上述產品人員認為,與其接入其他分期,不如直接向用戶臨時提額。

亦有看法認為,對於中小分期商城而言,當用戶申請分期,授信額度確實有限時,接入第二家分期機構,向用戶再次授信,可以向第二家分期機構收取一定導流費用或者利息分潤。

對於轉轉商城的微信+分期支付的組合支付模式,多位消費金融從業者認為,在平臺有能力控制兩種支付帶來的成本以及交易過程可能出現的客訴問題後,也值得嘗試。

消費金融行業產品經理、風控大咖們,你們又如何看待這一支付模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