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有問題存在的根源?——信息不對稱

“從北京南站到站後,如果你去西停車場打的,那麼無論高峰與否,你等待的時間都很難短於30分鐘,基本上遇到的是一車難求的局面;如果你去東停車場打的,那麼你會很驚訝的發現,這裡的情況和西停車場完全相反。的哥在這裡成了買方市場,由你來任意選擇乘車的對象。”

這是一個典型的信息不對稱的案例。市場經濟發展了幾百年,幾乎在所有的買賣交易中都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裡說的信息不對稱其實是指信息分佈或者信息來源的不對等性和不公平性,由此造成了市場的缺陷,影響了資源配置的結果,即市場內幕交易。

我們常常認為互聯網的發展在消除信息不對稱:強大的搜索引擎、發達的新聞媒介、以及各種各樣的融媒體平臺,好像在當今社會中,信息是透明的,傳遞是快速的。

然而,恰恰相反。

網絡環境下信息不對稱反而加劇了

企業所有問題存在的根源?——信息不對稱

海量的互聯網信息多種多樣,圖為某研究機構統計的一分鐘內各平臺湧現的數據量 (開源圖片)

信息的生產量不斷增長導致信息氾濫,其速度遠遠超過人類和社會能夠接收的速度,不但沒有幫助人們消除不確定性,反而帶給人們不安全感和負擔。低質量信息和誤導、失實信息都在無時不刻的、無節制的加速傳播,致使人們被“垃圾”信息包圍。

其實,企業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外部糾紛,也有可能引發內部矛盾,下面幾個場景可能很多企業都遇到過:

| 市場環境信息不對稱

市場環境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主要表現為賣者所擁有的產品信息和買者所擁有的私人信息是不相同的。賣方所掌握的信息對買方的利益有影響。在產品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導致兩種不良後果:一是逆向選擇,二是道德風險。長期如此,消費者就會對整個市場產生懷疑,而原本質量優秀的商品卻因為少數企業的敗德行為而不被消費者所信任,這就使得原本可以順利完成的交易也做不成了。

企業所有問題存在的根源?——信息不對稱

| 企業併購信息不對稱

併購交易中,對於目標企業價值所做的評估算是併購交易雙方價格談判的基礎。然而,現實中併購雙方關於目標企業真實資產質量狀況信息的不對稱在客觀上嚴重製約了併購企業對目標企業價值的準確把握,併購交易定價面臨較大風險。

財務報表並不能夠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盈利情況,只能反映企業在某個時間節點或期間的財務狀況,尤其是現在財務造假的企業不在少數,比如2001年最著名的“安然事件”。

安然醜聞案曝光於2001年10月,最終導致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美國能源公司安然公司破產,並連鎖導致一度貴為全球五大審計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解體。這個醜聞既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破產案,也是最大的審計失敗事件。所以如果只一味的相信對方提供的信息,那企業就很有可能已經處於信息不對稱的弱勢一方了。

企業所有問題存在的根源?——信息不對稱

| 企業總部與分部間的信息不對稱

在企業管理的方法論中,有許多智慧和規則。而這一切管理辦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信息對稱。

企業總部和分部是一個整體,然而空間上的距離以及員工之間的溝通容易使雙方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信息。如果總部指揮失靈,子公司隱瞞收入利潤或虧損等實情,就會造成彼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尤其是對企業總部而言,會造成直接的利益損失。

企業所有問題存在的根源?——信息不對稱

尤其是當代很多大型企業在海外有分公司,由於地緣、語言、空間距離登各種複雜的因素,使得總部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瞭解海外公司的情況,而往往很多企業總部意識不到信息不對稱的嚴重性,直接忽視了這一點。

今年3月25日,廣發證券收到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決定書指出:公司存在對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未有效督促境外子公司強化合規風險管理及審慎開展業務等問題,決定對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具體整改措施包括:一是充分履行股東職責,依法參與境外子公司的法人治理,健全對境外子公司的風險管控,形成權責明確、流程清晰、制衡有效的管理機制。二是加強信息系統投入和人員配備,提高合規風控與內部控制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對境外子公司的稽核審計制度,檢查和評估境外子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等。四是嚴格追究導致境外子公司出現重大風險的相關責任人員責任,並向廣東局書面報告問責結果。公司應切實採取措施建立並持續完善覆蓋境外機構的合規管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

廣發證券這樣的大型公司尚且存在無法和境外子公司做到信息對稱,其他企業也難免存在同樣的弊病。

| 人才招聘信息不對稱

人員招聘中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在人力資源招聘過程中,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招聘者和應聘者都不可能完全瞭解對自身有利的信息,雙方都擁有對方所不知道的“私人”信息,從而會產生信息不對稱問題。

企業所有問題存在的根源?——信息不對稱

由於信息獲取渠道的限制以及企業宣傳的不充分,應聘者對招聘企業經營績效、管理模式、發展機會、文化環境及崗位所要求的能力特徵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完整。企業比應聘者更瞭解自身的實際情況,企業為了招聘到高素質、能力強的員工,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美化,對企業未來的發展進行渲染,而極少提及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此時應聘者完全處於信息弱勢的狀況。

由於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市場競爭加劇,企業招聘又不同於學校招生,由於不同工作崗位所要求的條件不同,加上應聘者的千差萬別,應聘者為了謀得一個較好職位,往往會對自己的真實信息進行趨利避害的加工或揚長避短的選擇,過分誇大自己的強項,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甚至刻意偽造自己的學歷、經歷和獎勵記錄。而企業在較短的一段時間內對應聘者的這些信息是很難識別的。

此時,人力資源部必須要有對這些應聘者的資料進行真實性審核的能力,以此來減少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除了上述我們談到的幾個場景,其實企業面臨信息不對稱還有很多:不瞭解競爭對手、不監測自身輿情、不跟蹤投資項目等等。

當代企業最大的bug,可能都是因為信息不對稱。而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企業內部就需要一個能夠針對具體的應用場景蒐集情報,得到正確有效的信息,從而避免企業受到經濟上乃至名譽上的損失的人,我們把具備這種能力的人稱之為“情報官

”。

事實上,情報官的職能可以等同於企業商業決策的「顧問」,而提供的顧問服務則可能覆蓋到企業方方面面的情報調查,如目標公司背景及信用調查、項目狀況及跟蹤監測調查、不良資產調查、競爭對手調查、深度輿情追蹤調查、資產清算調查等等。因此,一個專業的情報官一定是需要具備過硬的情報思維和分析能力的,並非人人皆可,對於企業來說也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系統的情報思維、卓越的情報收集方法和專業的情報分析能力,這些情報官必備的特質並非是可以輕易獲取的能力,是需要專業地學習和訓練的,因此參與專業的情報能力培訓是企業培養情報官的唯一路徑。

這裡再說一句:“福韻數據是國內唯一授資頒發情報分析師培訓完業證書的企業”。

解決企業發展之痛,從情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