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人都不能活著走出他的電影

絕大部分人都不能活著走出他的電影

2019年11月,好萊塢最具盛名的“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裡奇,帶來了他時隔3年的新作《決戰中途島》。

為了宣傳新片,艾默裡奇來到了中國,和他電影中“破壞大師”的形象截然相反,艾默裡奇本人謙和儒雅,面對中國觀眾和媒體的提問,他充滿耐心和親和力地解答所有關於這部關於二戰中經典戰役電影的問題。

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

《決戰中途島》聚焦美軍艦隊與日本海軍在中途島的決戰,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影片以中途島戰役的真實事件為依託,講述美國海軍上下不屈不撓、勇敢奮戰、以弱勝強的故事。

這是關於兄弟間、戰友間情義的紀實故事,紀錄了戰士們下定決心、不惜犧牲性命以確保勝利的熱血傳奇。

公認的“災難片大師”

“其實每次我和看過我作品的演員見面時,他們都會說,羅蘭,你跟我想象的不一樣。”羅蘭·艾默裡奇如是說。

和想象中不一樣的羅蘭·艾默裡奇是公認的“災難片大師”。在他的影片中,地球總是處於毀滅的邊緣,無論是《獨立日》中外星人幾乎摧毀了大半個地球,還是“哥斯拉”拆樓毀橋,亦或是《後天》《2012》中世界末日的樣子,提起艾默裡奇的名字,人們總會不自覺聯想起天崩地裂、山呼海嘯。

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

1955年,羅蘭·艾默裡奇出生於德國斯圖加特。22歲時,一部電影改變了他的命運——那一年他看了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隨即決定投身電影行業——他重返學校,學習製片與導演專業。

臨近畢業,學校要求每個學生製作一部短片作為畢業作品,艾默裡奇卻自編自導了一部名為《諾亞方舟準則》的電影長片。這部德國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學生作品,讓他聲名大噪,並史無前例地被選為

1984年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兩年之後,艾默裡奇成立了製片公司Centropolis,一連製作了三部電影。

然而自己的製片公司還是關門大吉了,羅蘭·艾默裡奇隻身來到好萊塢。在這個每個導演都渴望發光發熱的大洋彼岸的電影聖地,他拍出了科幻災難片《獨立日》,從此在好萊塢聲名大噪。這部不僅充滿了強烈的視覺特效,同樣飽含災難之中人性光輝的災難片,奠定了艾默裡奇影片的風格,在災難類型片上有著里程碑般的地位。

此後,羅蘭·艾默裡奇開啟了十年的黃金大片期。無論是《哥斯拉》《愛國者》,還是《後天》《2012》《獨立日:捲土重來》,以及新片《決戰中途島》,他總能把強大的視覺震撼和人性閃光點,在他的每一部影片中得到充分平衡和施展,變成“人們想去電影院看的那種電影”。

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

真實與細節

然而對於“災難片之王”的頭銜,艾默裡奇本人並不認同,他一直渴望嘗試新的東西。《決戰中途島》就是這樣一次全新的嘗試。

一場發生在67年前二戰中的經典戰役,如何在新時代引發觀眾共情?艾默裡奇將其打造成一場全新的歷險:沉浸式的戰爭體驗,逼真的航母群戰、浩蕩的轟炸場景、觸目驚心的戰鬥第一視角,以及普通人在極端情境中的人性之光,都在歷史的真實和細節中歷歷在目。

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

《決戰中途島》的製作始於2016年11月。20年前,一部關於中途島海戰的紀錄片,給羅蘭·艾默裡奇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如今時機終於成熟,艾默裡奇和他的團隊決定拍攝《決戰中途島》。他們在無窮無盡的資料和歷史影像中鑽研,力求還原當年最真實的每一處細節。

為了凸顯真實,整個劇組來到了珍珠港實地拍攝,也通過攝影棚搭景還原歷史中的真實場面,按照原尺寸打造了戰機,還設計了大量第一視角的空戰特效鏡頭。

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

另外,還有很多驚險畫面都是用CG完成的,而這正是“特效大師”艾默裡奇擅長的,“首先要拍的是航母起飛的跑道,通過360度環形拍攝,完成之後再拍飛機的起飛,通過非常精確的攝影師的位置和電腦進行計算,才能把這些組合起來。航空母艦是在大海當中進行航行,同時還有水的效果。”

“拍這樣的電影總會有一種責任感,希望很準確展示歷史真實,同時我也知道自己在拍一部電影,需要有一定的娛樂屬性,比如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羅蘭·艾默裡奇說。

自然的、內在的英雄主義

“我一直喜歡普通人面臨極大的挑戰這種主題,戰爭其實也是人的災難。我喜歡在極端情境中,普通人所表現出的英雄主義。那是自然的、內在的英雄主義。如果說某一些題材我特別喜歡,那這就是。”艾默裡奇說道。

在羅蘭·艾默裡奇的傳奇職業生涯中,他總是能紮根於讓人產生共鳴的題材,片中人物血肉鮮明,故事則喚起希望。《決戰中途島》延續了這一傳統,“真人真事往往是最有力量的,能有機會講述這個故事讓我激動萬分。我們的前輩,用他們的流血犧牲換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但如今的年輕人不一定都熟知這些戰鬥故事,他們親歷反法西斯戰爭第一線,明知機況弱於敵機,依然英勇飛行。”艾默裡奇說。

“如果沒有那些在二戰中浴血奮戰的先輩們,我們的世界會迥然不同,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自由生活。有太多的困苦和為之犧牲的人們,但他們的犧牲重於泰山。當時世界各地都積極抵抗法西斯。如今,我們常常忘記歷史,但電影可以充當鮮活的紀念碑。我們希望以此紀念那次戰役及為之付出熱血乃至生命的年輕的飛行員們。”

艾默裡奇,片中有個場景是,很多人排隊在甲板上撿東西,“我們通過和老兵交談了解到,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在等待遠方要歸來的戰友,這也是對軍人的一種崇敬。”

“那是個單純的年代,但也是一個你必須為理想而將生命置之度外的年代。最具大片感的視覺體驗裡,最動人的,依舊是普通人的情感力量。

用一種方式等待遠方將要歸來的戰友

Q -《北京青年》週刊

A - 羅蘭·艾默裡奇

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

Q:

怎麼決定拍中途島海戰這個題材的?

A:大約20年前,我看了一個關於中途島戰役的紀錄片,當時在那樣的情況下,美軍是處在弱勢的一方,而日本海軍處在強勢的一方,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很複雜的故事。

Q:所以說為了這部電影你準備了20年之久?

A:是的,可以這樣說。我一直都試圖把俯衝式轟炸機的飛行員拍出來,他們每個人駕駛戰機在最低的地方釋放炸彈,殺傷敵軍,我一直想把這些非常英勇的飛行員的戰爭故事拍攝出來。

Q:把一個歷史上著名的真實戰役搬上大銀幕,最大的難度在於什麼?

A:一方面,我們有到珍珠港實地進行拍攝,能夠親眼看到當時那些場景本身也讓我非常觸動。另一方面,我們同時也需要通過攝影棚搭景的方式,還原一部分歷史當中真實的場景。另外一些鏡頭比如像飛機起飛,還有很多戰鬥的畫面,包括大家看到很多驚險畫面,都是用CG完成的。

Q:說到CG,你是眾所周知的視覺特效大師,這次有哪些特效上的突破?

A:這次有很多場景是分別拍攝的,在攝影棚當中搭景,首先要拍的是航母起飛的跑道,通過360度環形拍攝,完成之後再拍飛機的起飛,通過非常精確的攝影師位置和電腦進行計算,才能把這些組合起來,同時還要有水的效果,因為航空母艦是在大海當中航行的。

我真心希望中國的觀眾能夠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如果大家有機會走到電影院,希望這一部是你最喜歡、最想看到的電影。

Q:電影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好萊塢面孔,在演員上你是如何選擇的?這麼多真實的歷史人物聚集在一部影片中,你是如何安排各自輕重的戲份,去平衡這些角色的?

A:我們這次邀請到非常多具有辨識度的演員,同時他們又和歷史上的人物有著非常棒的契合性。我在拍攝這種電影的時候會有一種責任感,一方面要能夠很準確地展示歷史的真實,另一方面我同時也要知道,我是在拍攝一部電影,所以我需要有一定的娛樂屬性。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來回回往返於劇本的調整當中,儘可能做到既準確又具有娛樂性。

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活着走出他的电影

Q:片中出現的約翰·福特的戲份,是虛構的還是真實就是這樣——1942年6月4日當天福特就在中途島?

A:二戰爆發之後,很多好萊塢大導演都決定隨軍進行拍攝,找尋機會,當時有這樣一個說法:你要去中途島,中途島會有大事會發生,但是沒人知道究竟會有什麼事發生。約翰·福特聽從了這個說法,他帶人去了中途島之後,意識到一定會有大事要發生。在剛剛出現戰況的時候,約翰·福特就讓攝影師一起到了房頂上,而他自己也因此受了傷。他拍攝的關於中途島的紀錄片後來贏得了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他本人也贏得了多座奧斯卡獎。

Q:電影拍攝過程中有哪些讓你難忘的記憶?

A: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是很多人排隊在甲板上撿東西,通過和老兵交流,我們瞭解到,他們通過這種撿東西的方式,等待遠方將要歸來的戰友(其實並不知道戰友能否回來)。1950年還在航空母艦上服役的人就講到,有些人走了就再也回不來了。這種方式是軍人對戰友的一種崇敬和紀念。

康犖

圖片及資料提供 《決戰中途島》片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