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因礦而“晶”彩

黃石:因礦而“晶”彩

黃石礦博園內用廢棄材料製作的張之洞像

有山水相依的迷人景色,有歷史悠久的青銅文化,也有工業文明的古今記憶。黃石,這座城市因礦而“晶”彩,又因其努力打造的最美工業城而令人流連忘返!

11月6日至8日,由湖北省記協時事專委會組織、黃石日報社承辦的第24屆年會暨2019年度時事好新聞評選在黃石舉行。來自全省19家報社的時事編輯記者齊聚黃石,開展“最美工業城·文旅新時尚”全媒體採訪活動,感受黃石地礦科普魅力。

歷史悠久的工業遺產見證城市發展

3000多年的工業文化積澱,使黃石保留了大量以礦冶文化為典型代表的工業遺產。2012年,黃石礦冶工業遺產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讓世界開始認識黃石、瞭解黃石。

黃石的礦冶工業遺產,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大冶鐵礦露天採場等“四大”工業遺址最具代表性。2012年11月,黃石工業遺產片區列入國家文物局公佈的45項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也是目前我國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工業遺產。

其中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一座從商代晚期一直延續到漢代開採和冶煉銅礦的遺址,1982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

黃石因礦建廠,因廠立市,曾經的重工業氣息滲透在城市深處,鐵山、上窯、四門、黃石港等等地名都與礦冶工廠密不可分。而牽連出黃石人記憶的,是街頭的火車轟隆而過、是江邊的汽笛吹響、是八泉街上裹滿芝麻的港餅香。

如今的黃石安逸、寧靜,處處體現著和諧、秀美。近處,城內磁湖與群山交輝,江灘公園釣魚閒聊的老人慈祥愉快;遠方,東方山上香火鼎盛,黃石園博園逸趣多彩,礦山、銅綠山講述歷史。它適合生活,也邀請你來感受這份靜謐。

文旅融合走出老工業城蝶變之路

不可否認,大規模、高強度的採礦、冶煉,黃石面臨著資源枯竭、產業轉型之痛。

面對難題,黃石並沒有退縮,也沒有退路。

近年來,黃石把建設歷史文化名城作為推動城市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礦為媒、以會相約、以產帶動,把地礦資源、工業遺址轉化為科普、文化旅遊資源,展現出“最美工業城,文旅新時尚”的獨特魅力。

2016年9月,黃石啟動我國首個地礦科普展——湖北(黃石)礦物晶體奇石文化博覽會暨首屆地礦科普展;2017年6月,經湖北省政府批准,黃石市政府與中國地質學會、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自然博物館協會、湖北省科協共同舉辦中國(黃石)地礦科普大會;2018年9月,第二屆中國(黃石)地礦科普大會在大冶湖畔開幕;今年第三屆中國(黃石)地礦科普大會暨晶彩黃石文旅嘉年華如期上演……高端地礦展會、時尚文旅秀、文創產業招商等活動密集舉行。

如今,依託“三園三館”(黃石園博園、礦博園、恐龍園、地質博物館、黃石規劃展示館和生態展覽館)地礦元素富集,黃石進一步整合地礦、科普、旅遊資源,盛裝迎客。

面積約135.5公頃的黃石園博園位於黃石市大冶湖生態新區核心區東部,北靠濱湖大道,南臨大冶湖,視野開闊,生態景觀區位優越。黃石園博園的綠色生態價值、科學普及的內涵,為城市加快建成“山水宜居之城”“歷史文化名城”注入了強勁動能,當屬黃石轉型發展的“綠色窗口”,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張“靚麗名片”。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2010年國家4A級景區。如今,這個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18萬平方米的“亞洲第一天坑”,已成為黃石的標識、網紅打卡地,不僅留下了千百年來的採礦印記,也見證了這個千年古城的蛻變重生。

黃石,大地吐珠玉,礦產如繁星;三千年前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被學術界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黃石礦博園是集中展示黃石礦冶文化、礦物晶體和奇石等資源、地質科普的對外窗口,具有地方特色和引領輻射作用的生產加工文化創意產業園,展現黃石“黃金寶石”之城和山水園林城市魅力的工業旅遊景區。

從地下到地上,從黑色到綠色,從高碳到低碳,從製造到創造……黃石從礦冶到礦晶,悄然完成了一次蝶變。一座創新活力之城、先進製造之城、現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歷史文化名城,已然崛起在長江中游之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