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項銷售冠軍,華米“千元以下無敵”的智能手錶進擊

19項銷售冠軍,華米“千元以下無敵”的智能手錶進擊

撰稿:楊陽

版式:鄧尖

11月12日,凌晨零點41分,華米科技CEO黃汪發了一條朋友圈:“先預告一下哈:千元以下無敵”!

很快,華米宣佈在天貓、京東銷售額和銷售量全部第一。

這已經不是華米第一次在雙11奪冠,2018年的雙11,華米就已經獲得多個天貓京東第一。而今年更是一連串的冠軍,總數高達19個,幾乎包攬了京東、天貓雙平臺的所有相關品類第一。

其實,在幾天前的京東品牌特惠日,這種局面就已經顯現:在京東的智能穿戴榜上,華米的自有品牌AMAZFIT遙遙領先,超過Apple、華為、小米、榮耀……等業界所有可穿戴設備品牌。

19項銷售冠軍,華米“千元以下無敵”的智能手錶進擊

但銷量和銷售額第一顯然並非黃汪最得意的地方。

黃汪一直在做兩件事:一方面,是讓華米的各種智能可穿戴產品迅速“佔領”中國乃至全球消費者的手腕,另一方面,黃汪的目光又並沒有被侷限在簡單的“可穿戴”硬件上:在跑道的盡頭,或許面對的是六萬億美元的全球醫療健康市場這個“大蛋糕”,今天雙11奪個冠這種“小事”,無疑也只是他的整盤棋局中的“拱足”!

然而,不管最終目標是多麼遠大,也無論高科技多麼炫酷,在佔領終端用戶手腕這件事上,確實一點捷徑都沒有。

最全的子彈“庫”

2019年的雙11,一個用戶留言不脛而走。

某是位十八線的消費者,他買了一臺跑步機——沒啥,因為掙得沒上海哥們多,就只能靠房子大“自我心理安慰”一下了。

19項銷售冠軍,華米“千元以下無敵”的智能手錶進擊

然而,這位消費者的話其實反映了一個事實,三四線以下消費市場的熱情已經被激發,而在這個市場裡需求往往更加簡單直接:各種需求層次拉開,有要199元的,也有喜歡799元的,但性價比和好用是基本選項。

從今年6月到8月份,華米接連開了三場發佈會,曾被業界某些人質疑是表海戰術;其實關注數量只是一個偽命題,真正的落腳點則是華米對細分市場的戰略合圍。而11.11一役,華米科技AMAZFIT力攬天貓、京東平臺19項銷售冠軍,則正驗證了該公司千元以下的產品線佈局已經趨於完善。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華米構建起來的智能手錶“軍團”,已經組成了一個覆蓋各個主流消費人群及不同價格區間的產品隊伍,可以滿足消費者對運動、健康、時尚等各種細分場景的消費需求。

從價格來看,華米的產品位於800-1000元之間的,有支持4G電話通話、NFC支付、GPS定位等的Amazfit智能手錶2;以及擁有24天長續航、視網膜級炫麗顯示屏、AI自動甄別心律不齊的Amazfit GTS和Amazfit GTR 47mm 版本。

600-800的價格區間裡,則有Amazfit GTR42mm版本,以及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後者也是國內主流市場上首款支持ECG心電圖監測功能的智能手錶,該款手錶前段時間剛上線“跌倒檢測”功能。

19項銷售冠軍,華米“千元以下無敵”的智能手錶進擊

400-600元的價格區間中,有續航45天、支持GPS+GLONASS雙模定位、支付寶離線支付等的Amazfit米動手錶青春版。接下來還有299元的Amazfit米動手錶青春版Lite——你懂的,這個價位對於學生群體來講,可以說是毫無壓力。200元前後的價格區間,則是小米手環的主場。

由此可見,在產品層面,一方面,華米完成了從點到面的全方位佈局,另一方面,已經在千元以下的智能手錶市場建立起優勢地位。

事實上,1000元以上的價格段,華米也已經佈局了豐富的產品線,比如具備四星三模精準GPS、支持19種運動模式、搭載FIRSTBEAT專業運動分析等功能的Amazfit智能運動手錶3;以及Amazfit GTR 47mm 鋼鐵俠系列限量版、Amazfit智能手錶2 ECG版等。

當然,按照黃汪自己的口味,他更喜歡一款代表華米最高水平的無敵續航、健康監測技術深度、材質工藝水準的產品Amazfit GTR 47mm 鈦金屬版,這個官方定價是1399元。

戰略“合圍”

剛剛發佈的華米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在新品發佈、品牌提升以及海外擴張的推動下,公司營收達18.6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3%。華米的出貨量也增長67.1%,單季度首次突破千萬臺。今年前九個月,華米科技的營收和出貨量,都已經超過了2018年全年!

為什麼華米與其他製造業的公司不同,會有如此爆發式增長?

首先,先發優勢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得不說,華米在整個中國智能穿戴領域是最早入局的玩家之一,2013年就開始搶佔市場先機,通過與小米的戰略合作,在品牌知名度、銷售渠道、以及用戶數量的積累都在行業裡具有不可複製的先發優勢。到了今天,這種先發優勢已經通過“馬太效應”,逐步轉化為獨特的“華米勢能”。

經過將近6年的發展,我們已經能夠從市場數據上看到這種勢能——2018年,華米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2750萬臺,營業收入超36億元。而華米2019年前九個月的出貨量就已經達到了2760萬臺,收入37億元!

其次,給手環、手錶不斷賦予新的科技含量也是重要一環。

當然,除了先發優勢外,華米的成功也得益於持續的研發投入與不斷推出的創新產品,例如其自主研發的全球智能可穿戴領域首顆AI芯片「黃山1號」、國內主流智能手錶市場上首款支持ECG心電圖監測功能的健康手錶、以及致敬未來的曲面屏概念手錶Amazfit X等。此外,華米還做了兩件事,一個是自有品牌建設,另一個就是對健康領域的探索。

今年10月24日,華米科技官方就正式宣佈,旗下Amazfit GTR 47mm 以及Amazfit GTS 的“心臟健康檢測”功能正式更新上線,可以幫助用戶及時關注自己的心臟健康。來自北大醫院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華米ECG房顫判斷準確度達94.76%,通過PPG功能判斷房顫的準確度也達到了93.27%。

這顯然正是未來可穿戴產品的大趨勢。在生活富裕後,人們逐漸產生的對健康監測的迫切性讓他們成為價格不敏感群體,而智能可穿戴無疑是最佳的載體;同時,這也將是華米在高端用戶市場的突破口。

而市場的爆發,一方面與華米自身的技術、產品、品牌積累密不可分,華米的“子彈”從手環到手錶,從一個手錶到一系列手錶,已經形成戰略合圍;而另一方面,也與全球可穿戴市場正值爆發期有關。

第三,這是華米的時代——全球智能穿戴市場正在爆發前夜。

11月1日,谷歌的母公司斥資148億元收購可穿戴設備公司Fitbit——此前蘋果公司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已經有10%的收入來自可穿戴設備,且可穿戴、家居、配件類營收達65.20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54.4%,成了蘋果公司新的增長點。

還有一點,從全球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可以清晰地看到,作為手機之外唯一能夠讓人們不離身佩戴的智能穿戴產品,未來一定是劍指健康領域。

而大健康是一個高達6萬億美元的大市場,對於華米來說,雖然已經在國內取得龍頭地位,但在全球市場上,尤其在對健康服務的探索征程上,華米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楊姐點評:

從最早手環的出現至今,已經有太多的品牌消失,也有太多的產品湮滅,這讓穿戴市場不溫不火了幾年,也一度讓人懷疑這會不會又是個偽需求的賽道。但華米給業界樹立了一個真實的案例。

從最初的手環擴張到手錶,華米提前入場,通過不斷研發,完善產品佈局,對不同價格段不斷排兵佈陣,最後你再看華米的產品線,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縝密的產品矩陣,最後完成了戰略合圍。

而隨著在可穿戴產品中融入健康的維度,引爆了更大的市場。已經積累了六年品牌拉力的華米,已經可以拿出更專業的技術加持產品,從而佔領智能手錶的主陣地——AMAZFIT的崛起過程,其實就是一箇中國智能穿戴企業正循環的故事。

我們以前曾經不止一次講過日韓汽車利用供應鏈和創新優勢,從“低端切入”再“上攻高端”汽車市場,最終把美國大汽車品牌都幹掉的事。現在看起來,華米不排除通過同樣的步驟上攻到與蘋果同臺競技的領域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