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驚現“死魂靈”A股IPO最年輕董事長攜聚傑微纖闖險關

供應商驚現“死魂靈”A股IPO最年輕董事長攜聚傑微纖闖險關

導讀:一家早在六年前便已經被吊銷宣佈“死亡”的企業緣何會在六年後又離奇出現在聚傑微纖的供應商名單中的呢?相應產生的200餘萬的委外採購費用到底又是從何而來?這弔詭事件的背後到底還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聚傑微纖及其保薦機構還需要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news)獨家原創首發

2016年11月,仲鴻天23歲時,十個月前才剛剛大學畢業的他因家庭變故而被推上了江蘇聚傑微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聚傑微纖”)的董事長之位。

聚傑微纖是由仲鴻天的父親仲柏儉在2000年5月一手創辦的。

2016年10月,仲柏儉因病去世,在繼承了父親留下的股權之後,作為家族企業的第二代繼任者,仲鴻天在其母陸玉珍與姐姐仲湘聚的扶持下,過早地承擔起了作為一位“富二代”所必須擔負的家族責任。

“創一代”突變故去,“富二代”臨危受命,這一常出現在商戰類影視劇中的情節在現實中的國內家族企業中也並不少見,如山西省曾經最大的民營企業海鑫集團的李兆會、廣西北生藥業的何京雲以及淄博萬昌科技的高寶林,但這些被迫“接班”的二世祖們,卻少有將父輩的基業守穩並得以繼承發展的,單就這一點上而言,仲鴻天從目前來看,似乎還算是個異類。

很難說在過去的幾年中,聚傑微纖從股改到增資再到IPO正式啟動,這一系列資本運作是否是在延續仲柏儉在世時所制定的發展規劃,但至少從表面上,外界能看到這位年輕的董事長在2016年接手家族生意後,聚傑微纖在資本領域拓展的積極變化。

2016年11月,仲鴻天正式出任董事長後,聚傑微纖股份制改制也隨即啟動;2017年3月28日,聚傑微纖以截至2016年11月30日經審計的賬面淨資產為基礎整體變更設立股份公司,兩個月後的2017年5月其進行了IPO前的最後一輪增資擴股;同年9月,開始接受上市輔導,2018年6月22日,聚傑微纖正式向證監會報送上市申請;2019年1月9日完成反饋回覆並更新了招股書,10個月後,2019年11月14日,年僅26歲的仲鴻天便將帶著聚傑微纖的IPO申請走上發審會的審核現場——在當日證監會舉行的2019年第175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上,聚傑微纖將作為當日第四家企業上會受審。

A股上市企業中,90後董事長已有近十位,其中更有一位是95後,但真正在企業IPO階段掌控全局者,仲鴻天算是最年輕的一位。如果在11月14日的發審會上,聚傑微纖能獲得發審委青睞首肯,那麼仲鴻天將攜其最年輕的IPO企業董事長的光環被記錄進A股資本市場的史冊之中。

不過,擺在仲鴻天與聚傑微纖的IPO之旅面前的卻並非坦途,無論是在其IPO報告期間業績的差強人意,還是毛利率的異動,以及已經碰觸到IPO監管紅線的大客戶依賴問題,乃至企業早已被吊銷卻依然與其保持合作的“死魂靈”供應商“回魂”神秘事件,這些種種,都或將成為這位IPO史上最年輕董事長圓夢上市的阻礙。

1)“差強人意”業績背後的危機

供應商驚現“死魂靈”A股IPO最年輕董事長攜聚傑微纖闖險關

在此次IPO報告期內,聚傑微纖的營收還算一直趨於穩定,既沒有出現大幅爆增,也未出現大幅下跌。據其最新更新的招股書顯示,聚傑微纖在2015年至2017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6億元、4.22億元、4.33億元,三年間營收基本持平。在利潤方面,前兩年分別對應實現扣非後淨利潤6857.59萬元、7624.69萬元,基本保持了增長的態勢,但在2017年,其扣非淨利潤突然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當年僅錄得扣非淨利潤為6876.76萬元,同比下滑近10%。

2017年則正是執掌聚傑微纖長達16年之久的創始人仲柏儉去世的第一年,也是由仲鴻天繼任掌舵的第一年。

在2017年之後,聚傑微纖營收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但淨利潤卻出現相對大幅下滑之因,仔細分析可以得知,除了其市場規模未能進一步拓展外,更因為毛利率出現的斷崖式下滑。

聚傑微纖主營超細複合纖維面料及製成品,主營產品包括超細纖維製成品、超細纖維仿皮面料、超細纖維功能面料以及超細纖維無塵潔淨製品等四款產品,其中超細纖維無塵潔淨製品的產品收入佔比不足1%,其餘三類產品貢獻了公司99%的營業收入。

然而在報告期內,超細纖維製成品、超細纖維仿皮面料、超細纖維功能面料這三種主營產品,除了超細纖維製成品有所增長外,其與兩種的銷售收入皆出現了連續兩年的大幅下滑,如超細纖維仿皮面料,在2015年其銷售收入還達到1.65億,但到了2017年就已經下滑至0.9億,而超細纖維功能面料也從2015年的5060萬元銷售收入,到2017年已經僅收入1196萬元。

就算是在報告期內實現銷售收入持續增長的超細纖維製成品,雖然其在2015年至2017年分別錄得1.96億元、2.56億元、3.15億元,這一在2017年已經佔其營收規模近73%的最主要產品,在2015年至2017年間毛利率卻已經從40.2%、41.74%下滑至35.71%,僅2017年一年便下滑了6個百分點,而到了2018年,毛利率下滑的趨勢依然未有減緩,作為聚傑微纖最為重要的產品,超細纖維製成品在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僅剩下30.67%,與其報告初期相比,下滑了近10%。

在三大主營產品或銷售收入大減或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影響下,聚傑微纖綜合毛利率也隨之下滑。

據聚傑微纖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其2015年至2017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5.11%、38.49%、34.01%,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則僅剩下27.57%。

聚傑微纖在招股書中解釋稱,毛利率的不斷下滑源於上游成本的增加和單位銷售價格降低所致。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招股書中,聚傑微纖一再強調自身產能已經飽和,如2018年上半年,其超細纖維製成品產能為1000萬件,產量為1142.97萬件,但銷量卻達到1263.01萬件,在產品如此供不應求的局面下,上游成本不斷漲價,本應“物以稀為貴”,但為何其單位銷售價格卻在不斷降價呢?

“這可見聚傑微纖的議價能力和轉嫁成本風險的能力很弱。上游成本漲價,下游產品降價,所有的價格風險都前後‘雙壓’給了聚傑微纖。”北京一傢俬募投資機構負責人表示,也有可能是其以低價的方式以銷帶量,在IPO報告期內,為維持穩定的營收和市場規模而採取的一種市場銷售手段。

議價能力的弱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聚傑微纖對下游大客戶的嚴重依賴。

在2015年至2018年上報年這三年一期的報告期內,全球著名的運動零售品大型連鎖超市迪卡儂一直位列其第一大客戶之位,但在2015年時,迪卡儂的銷售佔比還不到50%,但到了2016年,迪卡儂便以2.57億的銷售收入一舉突破50%達到61.11%,而到了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也就是聚傑微纖毛利率極速下滑之時,其對迪卡儂的銷售收入分別達到了3.07億和2.07億,銷售比例更是分別達到70.85%和77.24%。

供應商驚現“死魂靈”A股IPO最年輕董事長攜聚傑微纖闖險關

也就是說在2016年和2017年間,聚傑微纖整體營收能分別保持在4.22億和4.33億的穩定態勢,基本是依靠在成本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向迪卡儂等大客戶降低產品銷售價格來保持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聚傑微纖對大客戶迪卡儂的依賴,已經遠遠超過了IPO審核監管紅線。

在2018年6月,監管層有針對性地在內部設定的51條IPO審核細則紅線中,對於客戶集中度的要求中,明確指出,“單一客戶收入或毛利超過50%,則構成審核障礙,電力、電信等特殊行業除外。”

2)供應商“回魂”的秘密

供應商驚現“死魂靈”A股IPO最年輕董事長攜聚傑微纖闖險關

除了業績的疑慮與大客戶依賴的風險,一家神秘公司的出現,又讓聚傑微纖蒙上了一層財務數據造假的嫌疑。

在報告期間,聚傑微纖曾採用委外加工的方式向外協供應商進行採購。

其稱在報告期內,“訂單數量持續增加,公司的產能已經接近飽和,尤其在遇到突發性和季節性訂單激增的情況下,採用委外加工方式能夠擴充生產能力”。

在2015年度,一家名為吳江市新藝織造有限公司(下稱“吳江新藝”)的企業以222.94萬元的採購金額位列其當年前五大委外供應商之列。

供應商驚現“死魂靈”A股IPO最年輕董事長攜聚傑微纖闖險關

但令人頗感弔詭的是,這家名為吳江新藝的企業實際上早在多年以前便已經不復存在。據叩叩財訊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的結果顯示,吳江新藝成立於1999年8月17日,但在2009年12月25日,該企業便已經被吊銷,而其實控人蔡振學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因兩起訴訟案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目前依然未被解除。


供應商驚現“死魂靈”A股IPO最年輕董事長攜聚傑微纖闖險關

那麼,問題來了,一家早在六年前便已經被吊銷宣佈“死亡”的企業緣何會在六年後又離奇出現在聚傑微纖的供應商名單中的呢?相應產生的200餘萬的委外採購費用到底又是從何而來?這弔詭事件的背後到底還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聚傑微纖及其保薦機構還需要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