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五中工會兩年多來持續開展免費文體藝術培訓——最大程度發揮“孃家”作用

市五中工會兩年多來持續開展免費文體藝術培訓——最大程度發揮“孃家”作用

民族舞教學

邵陽日報訊 (記者 李超) 11月6日中午,在市五中工會的組織下,學校的二十餘名教職工會員在學校禮堂學習民族舞和合唱技巧。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免費為教職工進行文體藝術培訓,在市五中已經持續了兩年多時間。

近年來,市五中工會積極創新服務形式,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和方法,努力為教職工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圍。

2017年,學校搬遷至西外街原邵陽師範學校校區。作為教職工會員的“孃家”,如何更好地豐富工會活動,更好地服務教職工?“學校教職工會員日常的教育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很大。我們開展會員的免費文體藝術培訓,就是要緩解他們的身心壓力,幫助他們健康地工作、生活。”市五中工會主席肖宜介紹,在搬遷後不久,工會就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廣大會員發佈了免費文體藝術培訓的通知,得到了會員們的積極響應。兩年多來,培訓項目已從最初的合唱、舞蹈發展到如今聲樂、民族舞、鬼步舞、肚皮舞、園藝、瑜伽、球類運動等多個項目。

為了開展好文體藝術培訓,校工會不斷挖掘會員資源:音樂“科班”出身的校工會副主席林文引不但擔任聲樂班的教學,還自學舞蹈技巧,兼任起了舞蹈老師。而學校藝術組的老師及其他有特長的老師,都在工會的邀請下擔任義務指導老師,為會員們傳授專業知識。

目前,市五中工會的免費文體藝術培訓已經成為常態。每學期開學後的第二週,工會就會發布本學期文體藝術培訓的課程安排,會員們可以根據愛好及時間安排自由選擇。而在每天中午休息時間的授課中,工會又會對參加培訓的會員進行記錄,年底還會根據出勤情況和學習效果評選出“優秀學員”,並根據會員的不同愛好,給予一定的獎勵。“去年我們表彰舞蹈‘優秀學員’的禮品,就是一套普通的舞蹈服裝,雖然不貴,但卻讓學員們十分高興,更是點燃了會員們的參與熱情。”林文引說,會員們不但在學校藝術節上與學生同臺演出,還走出校園,參加社區的文體活動和公益演出,不但有效舒緩了工作、生活壓力,提升了他們的藝術修養,更進一步激發了會員們對工作、生活的熱情,提升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市五中教育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