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載再聚首!湖南科大最“牛”班級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三十載再聚首!湖南科大最“牛”班級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攝/吳正華)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王可心 沈書羽 周婕雯

“如果有人問我此生最引以為傲的事是什麼,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我有幸完整地擔任了通風8901班四年班主任!”湖南科技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8901班班主任徐德剛不假思索地說道。

1989年的夏天,來自五湖四海的31名男孩因緣分組成了通風8901班。四年大學的青蔥歲月匆匆而過,三十年後再聚首,他們褪去昔日的稚嫩,成為了學術界的長江學者、國內外知名高校的教授、管理領域的廳處級幹部、中級法院的高級法官、大型國有企業或跨國公司的老總、民營企業的CEO、高級工程師……11月9日下午,這個最“牛”班級的 11名學生代表集聚湖南科大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校長朱川曲到場,副校長施式亮以任課教師的身份與曾經的學生共同回憶在母校的學習生活。

“走進母校,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以及每一棟教學樓無時無刻不在增加我們對母校的認同感,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母校底蘊的深厚。” 北京電建董事長、黨委書記、8901班同學毛世勇說道。通過結合自身的經驗,在人才培養方面他建議,學校要增強與企業的合作,相互交流,讓雙方更好地知道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才。

針對學科建設,著名煤火災害防治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通風8901班同學鄧軍表示,重點學科要重點建設,在學校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必須保住對於重點學科的發展。除此之外,鄧軍提出,我們的人才既要不斷引進,更要立足於自己的培養。他表示,辦學70週年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始,希望母校在一流學科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建設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十载再聚首!湖南科大最“牛”班级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攝/吳正華)

“我與鄧軍不同,他是致力於滅火,而我是要點火,並且火越大越好!”東風柳州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姚克甫的一番話讓會議室裡的眾人發出爽朗的笑聲。他表示,通風專業的大部分同學都沒有從事本專業工作,但是也湧現出一大批水電專家、汽車發電機專家。學校要加大力度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讓融會貫通的能力成為學生具備的基本素養。

嚴格的管理制度是形成良好學習氛圍的前提條件。武漢經開區黨工委委員、漢南區委常委張德華回憶起當年眼中老師們的“極致”要求:“我們上課走後,老師會從窗戶中看我們的毛巾是否掛成了一條線、被子有沒有疊整齊、鞋跟有沒有靠在一起……”當時的他們並不理解老師的做法,如今回憶起來卻是十分感謝:“正是當年老師的嚴格要求,才讓我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這讓我受益匪淺!”在張德華看來,如今同學們的成就離不開母校的培養和班主任老師的悉心教導。

學校給了我們什麼?惠州賽力瓏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朝輝回答道:“學校培養了我們的自信,這種自信讓我並不害怕遇到困難的事,並且正是這種自信讓我解決了一個個難題。”在謝朝輝看來,英雄不論出身,最重要的是後天的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尤為關鍵。“我對我們通風8901班當年的自信心態感到自豪。”

三十载再聚首!湖南科大最“牛”班级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攝/吳正華)

班級座談會上,通風8901班的11名代表就學校的師資力量、校園文化、人才培養等問題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討論熱烈。

“是同學們讓我找到了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即來自於你們當年在校的努力,也來自於你們走上社會之後的工作成就。”通風8901班班主任徐德剛說道。曾作為班主任的他儘可能地去創造條件,對學生們因材施教。與每一位學生每個學期至少談一次話、給每位家長寫一封信反應學生的情況、寒暑假返校每一位同學談三分鐘的寒暑假見聞等等,談到自己作為班主任的努力,徐德剛的眉眼間盡是驕傲。

據悉,通風8901班同學為此次再回母校開展了以“慶母校華誕,為母校做件事”為主題的四場活動,共為母校捐資六萬七千元,為校園師生開展多次分享講座與座談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