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班”有方的“80後”——棗莊八中南校班主任趙然……大哥哥

“治班”有方的“80後”——棗莊八中南校班主任趙然……大哥哥

“治班”有方的“80後”——棗莊八中南校班主任趙然……大哥哥

“風雨來時,習慣了有您遮擋;遇到挫折時,習慣了有您呵護……您,就是我們的大哥哥。”這是今年高考結束後,棗莊八中原高三(16)班學生郭怡君寫給班主任趙然的一段話。

趙然是一名“80後”班主任,每天面對的不僅有“00後”的高三學生,還有“70後”的學生家長。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組合,他憑藉智慧和經驗,在其中游刃有餘,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認可。

“治班”有方的“80後”——棗莊八中南校班主任趙然……大哥哥

趙然給學生們加油。胡樂彪/攝

“治班”有方的“80後”——棗莊八中南校班主任趙然……大哥哥

依“章”治班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要想管理好班級,必須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考勤制度、紀律衛生檢查制度等。同時,還要制定科學規範的量化考核方案。

“每年開學初,我都要對班幹部進行系統培訓和指導,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趙然告訴記者,在平時的工作中,他會協同班幹部制定各項制度,然後提交全班同學討論、修改、補充。制度一旦確立下來,便要狠抓落實,要求學生嚴格執行。每天早晨,趙然會早早來到教室,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並協助衛生委員檢查衛生打掃情況。

想讓各項制度長期有效執行下去,必須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可班級的管理制度,減少牴觸情緒。這就需要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平時,他會經常給學生講,班級的各項制度不是對大家的約束,而是對大家的保護。就像等紅燈會讓人著急,但如果紅綠燈停止工作,大家各行其是,反而會浪費更多時間,還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班主任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如何,將直接關係到本班學生的精神面貌和班風、學風的形成。

“趙老師知識豐富,幽默風趣,在育人上重視思想啟迪、心理疏導。我們有了思想問題,都願意找他說。”學生程高元告訴記者,趙然在學生心目中具有良好的聲譽和威望,這也是他做好工作的無形資本。

在趙然的班中,學生們欣然執行各項管理制度,達到“不令而行”的程度。班風正、學風濃、各項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是這個班的最大特徵。

此外,趙然還要指導班級量化考核小組及時考評統計,依據考核結果進行賞罰。對量化得分高的學生,除了在班會上予以表揚外,還會給其家長髮報喜短信,與家長分享這份榮譽。

“治班”有方的“80後”——棗莊八中南校班主任趙然……大哥哥

以“情”治班

高三的學習生活雖然辛苦,卻也是一段難忘的時光。每逢高三開學初,趙然在第一次班會上都會與學生探討“高三意味著什麼”“高三有效的學習方法”“如何面對高三”等話題。

通過聽取學生髮言,趙然一方面瞭解了他們的性格特徵、學習意願和心態,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們對高三與高考有了正確而清醒的認識,為日後有針對性的指導奠定了基礎。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與學生的日常相處中,趙然特別注重用“愛”管理。他認為,愛學生成長中的每個微小的“閃光點”,實際上是教師的最大樂趣。但是,教師不能盲目去愛,愛是一門藝術,不僅要做到“能愛”,而且要“善愛”。

學生小李高一高二時並沒有認真學習。當時,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十分厭學。別人做作業時,他卻流連於籃球場。因此,成績一直不理想。直到高三,他才幡然醒悟,決心把以前落下的功課補回來,爭取考上好大學。

於是,趙然根據小李的情況,專門為他制定了複習計劃,並具體到了每一天。一開始,小李學習熱情高漲,非常用功。但是,經過一輪複習後,他的考試成績仍不理想。他覺得難以長期堅持這種“三點一線”的學習生活,複習遭遇了“瓶頸期”。趙然及時調整思路,並加大對小李的鼓勵力度。最終,小李在高考前趕超上去,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小李第一時間給趙然發了感謝短信:“謝謝您!您讓我沒有在叛逆的路上沉迷,讓我發現了自己的潛力,讓我踏上了未來的征程。”

“治班”有方的“80後”——棗莊八中南校班主任趙然……大哥哥

合“力”治班

在很多人看來,班級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情。但是,班主任能有幾隻手?一天要上幾節課?只有合多方之力,才能把班級管理好。

趙然總是定期召開班級教導會,與其他任課教師交流,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協商解決。

為加強班級管理,趙然建立了家校微信群。這樣,班級管理工作有了家長的參與,形成了強大合力,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趙然在家長會上這樣講道:“十七八歲的孩子,面對高考,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心理上都需要一個引路者。家長、教師的共同努力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在家委會的號召下,一群“70後”的家長們積極行動起來。秉持著“幫教師、愛孩子”的理念,許多家長積極進校園、入課堂,在自習課等時段為班級管理工作助力加油,主動為教師分擔、為孩子助力。

對此,趙然適時引導,與家長一起全力打造高三助考“大本營”,藉助家長的力量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學生小張學習十分刻苦,成績優秀,唯一的不足就是字寫得不好看。他的媽媽也十分關心孩子的學習,總能及時關注孩子心理、情緒的變化,幫助孩子不斷進步。有一次,趙然對小張的媽媽說,學校曾經在全市調考中做過實驗:答案相同的一套試卷,由兩名字跡不同的學生完成,所有學科加起來竟然有30分的差距。趙然希望她能說服孩子努力調整字體,寫得規範、清晰。回去後,小張的媽媽認真地和小張談了這個問題,並且每天跟他強調規範書寫的重要性,甚至在一張紅色A4紙上打印了提示語,貼在了他的衣櫃上。

一個月過去了,小張的書寫卻變化不大。小張的媽媽一時不知該怎麼辦。趙然便和她一起想辦法,鼓勵小張貴在堅持,並利用英語默寫、寫作文、做試卷等時機,在小張作業裡圈幾個寫得還不錯的字,加以肯定,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一年後,小張的書寫進步很大,成績也提高了很多。

趙然用“章”管住學生,用“情”感化學生,以“合力”助推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家長最信任的人。

轉自: 山東教育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